兩千浙商“營”在格爾木:為當地注入無限生機與活力

發佈時間: 2018-01-16 10:22:26 |來源:中國新聞網 | 李莎莎 孫睿 |責任編輯: 沈曄

 

兩千浙商“營”在格爾木:為當地注入無限生機與活力

圖為85後第二代浙商陳華鋒(右一)帶領工作人員檢查倉庫儲備物資情況。 李莎莎 攝

從礦山企業,到餐飲小店,從房地産開發到零售業……近年來,越來越多的浙江籍商人,投資在格爾木、創業在格爾木、生活在格爾木,他們為這座西部小城帶來了沿海城市超前的發展理念,先進的科學技術,同時也為格爾木城市的發展注入了無限的生機與活力。

“格爾木”為蒙古語音譯,意為“河流密集的地方”,地處崑崙山腳下,柴達木盆地南緣。60多年前因青藏公路的修築而興起,現已發展為青藏甘新四省(區)的交通樞紐節點,是穩藏固疆的戰略支點,是“絲綢之路經濟帶”青海節點的開放前沿和出入口,也是青海省“西融兩廊、東聯一帶”向西開放的重點地區。

圖為第一代格爾木浙商金景堯(右一)向顧客顧講解大理石材選用方法。 李莎莎攝

圖為第一代格爾木浙商金景堯(右一)向顧客顧講解大理石材選用方法。 李莎莎攝

説起在格爾木創業的第一代浙商,不得不提格爾木某礦業有限責任公司的負責人金景堯,1982年來到格爾木,從泥瓦匠到包工頭,從開採鹽田再到開採礦山,摸爬滾打的36年,讓金景堯的生活發生了巨大的轉變。

“我是從82年來格爾木的,格爾木也是我的第二故鄉,有感情了,以後我們還會繼續在格爾木發展,也希望通過我們的努力,為我們第二故鄉多作貢獻。”簡短的話語道不盡對格爾木發展的無限期待,也訴説著對格爾木的深厚情誼。36年了過去了,雖然還是操著一口浙江話,但金景堯骨子裏已經把格爾木當成自己的第二故鄉,為之奮鬥、努力。為人低調、謙遜的他現在轉戰礦石生産經營,解決了當地兩百多員工的就業問題。目前,他的許多産品已經打入北京、上海、杭州等國內一線城市。

2007年,初到格爾木創業的李忠祥對在格爾木未來的發展充滿了期待,帶著資金、憧憬的他籌備成立了一家實業投資有限公司,幾經努力,企業從年産5萬噸鐵金粉到現在的年産35萬噸鐵金粉,十多年的時間,從只有幾十名員工壯大至如今的500名員工的大企業。“格爾木是一個很有發展前途的城市,特別是旅遊産業發展前景看好,作為地方企業,我們對企業未來的發展充滿了信心。幾年後,我們也可能會在旅遊資源開發方面進行一些嘗試,或者合作。”李忠祥説,十年來,在帶動當地就業的同時,公司還時刻關心關注著貧困群眾的生活和生産,每年都會拿出6萬元,給烏圖美仁鄉小灶火牧業社,用於改善村社的基礎設施,同時,還積極開展結對幫扶活動,每年拿出固定的資金開展扶貧濟困,為格爾木農牧區發展、農牧民致富貢獻一份力量。

除了礦山開發,第三産業特別是服務業的發展也為浙商帶來了無限的商機。

二代浙商陳華鋒是一個85後小夥子,2011年從寧波大學辭職來格經商,接過父輩的接力棒,將家族的生意逐步擴大,7年時間,陳華鋒的産業涉及商貿、採礦設備銷售及房地産開發等領域,看似不起眼的小店面,實則“內涵豐富”。“作為在格爾木創業的第二代浙商,從2011年來到格爾木,就喜歡上了這個高原明珠,它為我們廣大浙商提供了實現自我價值的平臺,希望在今後的日子裏,我們廣大浙商通過實現自我價值的同時,能夠為格爾木的經濟建設做出更大的貢獻。”陳華鋒説。

像這樣的浙商,在格爾木還有很多,無論年長還是年輕,他們懷揣著夢想,憑藉著一股子韌勁,在格爾木這片開發的熱土上,“生根、發芽、開花、結果”。據統計,目前共有2000多名商人在格爾木經商,涵蓋商貿、化工、物流、檢出建材、酒店、房地産、電子商務、種植養殖、文化傳媒等多個行業,帶動當地就業近5000人。

在採訪中,記者了解到,為了更好地發展,2012年格爾木市浙江商會正式成立,通過商會搭建的平臺,更加快捷、通暢、準確地獲取項目資訊、交流管理經驗、實現人才技術合作,實現了資源共用、合作緊密。五年來,商會各企業在格爾木總投資達5億元。多領域項目的落地實施,有效推動了商會各會員企業的發展,同時,也為格爾木經濟社會發展做出了應有貢獻,實現了合作共贏、共同發展。

在壯大自身實力的同時,廣大浙江籍商人努力爭做義利並重、富而思報的踐行者,積極宣傳推介格爾木,大力引進項目和資金,助力各類公益事業,主動參與民族團結進步創建、脫貧攻堅等工作。在精準扶貧工作中,幫扶貧困家庭8戶,25人,幫助解決就業3人。通過就業扶貧、資金扶貧等方式落實資金14.6萬元。同時積極參加“捐資助學”、“感恩一路有你”、“關注孤寡老人”、“助殘日”、“關愛留守兒童”、“百企聯百村”等一系列公益活動,據統計,格爾木市浙江商會先後投入資金近150萬元,受到了當地群眾的好評和歡迎。


新聞熱圖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