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熱點 時尚 直播 熱圖 科技 快消 小鎮 專題 聯盟

代餐粉“代”得了正餐嗎?

時間:2019-10-12來源 : 工人日報作者 : 李逸萌

為了減肥迎接婚禮,準新郎李龍花費了1199元在電商平臺購買了某品牌代餐粉。他告訴記者,在連續10天三餐只吃代餐粉之後,他瘦了2.5公斤。

在大部分人追求身材纖瘦的當下,代餐粉逐漸流行起來。不過,有關人士提醒,代餐粉也許能快速瘦身,但停用易反彈,且目前行業標準不一、産品良莠不齊,長期食用容易導致營養攝入不均衡。

當代餐粉念上“瘦身經”

“一杯奶昔等於跑步9公里”“一餐熱量≈一顆香蕉”“扛餓N+小時”……這些宣傳語,來自某電商平臺以“代餐粉”為關鍵詞搜索出的産品。

代餐粉指的是用來代替部分或全部正餐的營養粉,通常是由穀類、豆類、薯類食材等為主製成的衝調粉劑産品,具有高纖維、低熱量、飽腹感等特性。目前,網售的代餐粉中賣得最好的為五穀粉、青汁粉和代餐奶昔三大類,大部分都主打減肥瘦身。

在隨機打開的代餐粉詳情頁面中,記者看到,某英國品牌代餐粉號稱吃16罐後,身材可從xxl變為xs,服用週期在4個月左右;某代餐粉聲稱每50g僅攝入熱量187kcal、脂肪1.3g;某品牌推薦方案顯示,若三餐均食用代餐粉,攝入熱量將控制在570kcal,而人體基礎代謝就會消耗1293kcal,熱量差達到723kcal。

念上“瘦身經”的代餐粉産品,受到不少人歡迎。廣東省農村電子商務協會、華南理工大學食品科學與工程學院今年聯合發佈的首份代餐粉行業白皮書顯示,我國代餐粉市場出現強勁的上升勢頭,並逐年保持30%以上的增長率,預計到2023年,市場需求規模將從目前的60億元增長到180億元。

食用瘦得快,停用易反彈

高興是一名“資深減肥人士”。她告訴記者,自己從小胖到大,從上大學開始研究減肥,到現在已有9年的時間。2016年,她開始接觸某品牌代餐粉,商家根據她的體重基數推薦了適合她的套餐。三餐食用代餐粉並配合商家推薦的營養片劑,高興用一個月的時間減重5公斤。“食用代餐粉後出現的飽腹感,讓人不再想吃飯。”

記者調查發現,許多消費者在食用代餐粉後會出現一定程度的飽腹感。在某品牌代餐粉介紹中,就有“飽腹感4小時”的説法。專家指出,大部分代餐産品含有膳食纖維,膳食纖維吸水後會有飽腹感。

高興每天都監測體重,一開始,她對體重“噌噌地掉”感到十分滿意。但是,不久她就發現自己上廁所的頻次有所增加,並且出現了心跳加速的症狀。因為害怕影響健康,高興停止了代餐粉減肥。

在停止食用代餐粉後,高興的體重迅速反彈,用一個月減下的體重,不到半個月的時間就反彈了回來。原來,在長時間食用代餐粉後,高興更加懷念“真正的食物”,出現了報復性飲食心理。

專家指出,當食用代餐粉在短時間內快速減重,機體會啟動保護措施,一方面降低人體的基礎代謝率,維持體重,減少消耗,另一方面,恢復正常進餐熱量的話,機體會儘量吸收營養成分,加速恢復之前的體重。

行業標準不一,産品良莠不齊

參考中國營養學會2013版《中國居民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入量》,18~50歲女性每日推薦攝取能量為2100kcal,男性每日推薦攝取能量為2600kcal,成人參考碳水化合物攝入量為每日120克,推薦每日攝取蛋白質55~65克。

有關人士提醒,部分代餐粉的營養成分結構並不合理。以某品牌代餐粉為例,若三餐僅食用該品牌代餐粉,每日攝取熱量約為570kcal,碳水化合物113.7g,蛋白質僅為11.4g。

北京大學人民醫院臨床營養科主管營養師蔡晶晶表示,如果一日三餐均用代餐粉替代正常飲食,最大的弊端就是攝入的營養素較為單一,長此以往會造成人體營養素缺乏。

此外,業內人士指出,代餐行業並未制定統一的行業標準。而且,對於代餐行業究竟屬於保健品還是食品,業界還未統一説法。大部分代餐産品並未經過保健品“藍帽”認證,目前大多數代餐粉仍然按照食品標準進行管理。

中國農業大學食品學院營養與食品安全係副教授范志紅在接受《工人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代餐粉有其存在的意義,但産品品質良莠不齊,需要選擇品質可靠的代餐粉,並在醫生和營養師的指導下使用。

范志紅表示,代餐産品不能消除原有的致肥原因,只是通過減少能量攝入的方式暫時減輕體重。同時,不能長期用代餐粉替代正常飲食,因為長期不接觸天然食物,會造成人體的不滿足感和營養不平衡,只要停下來不能防止體重反彈,因此不是減肥的長期解決方案。“代餐粉不能吃一輩子,要想健康減肥,遲早都要走回健康飲食加運動的大路。”

對於如何食用代餐粉,范志紅表示,不建議三餐都食用代餐粉,若較長時間使用,建議只可替代一餐,其他兩餐還要攝入充足的全谷雜糧、蔬菜水果和富含蛋白質的食物。

(責任編輯:沈曄)
返回首頁 返回欄目首頁

關於我們 | 法律顧問:北京岳成律師事務所 | 公告 | 刊登廣告 | 聯繫方式 | 本站地圖 | 對外服務:訪談 直播 廣告 展會 無線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union@china.org.cn 電話:86-10-88825631 京ICP證 040089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