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條不是零食是主食 安全標准將提高

發佈時間: 2018-06-12 15:19:15 |來源:長沙晚報 | 作者:周輝霞 |責任編輯: 沈曄

 

漫畫/余寧山

方便食品家族有速食麵、方便米飯,可能要多一位新成員——“網紅食品”辣條。近日,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在其官網發佈《食品安全國家標準調味面製品(徵求意見稿)》,就調味面製品(也就是消費者熟悉的辣條)的生産標準面向社會徵求意見。而原國家食藥監總局已將調味面製品列為方便食品類。這就意味著,我們此前當作休閒零食食用的辣條,將成為主食的一類。

就全國範圍而言,辣條的生産標準近年來一直有南派和北派之爭,前者以湖南企業為主,後者以河南企業為主。此次徵求意見到7月10日截止。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這一標準的最終確定,將涉及湖南眾多辣條生産企業的利益,在行業中引發較大衝擊。但從行業的整體發展來看,以一個標準統一生産,意味著企業將有更大的市場空間。對於消費者而言,國標將明確辣條的性質,在添加劑使用、産品保質期等方面要求更高,食品安全更有保障。

食品添加劑使用將嚴格受限

説到辣條,我們消費者很少將它當飯吃,主要是作為一種休閒零食來消費。許多營養學家甚至不建議將辣條作為孩子的零食,原因是其使用的食品添加劑比較多。

翻天薯條味和衛龍大面筋是記者在超市看到的兩款辣條。除了小麥粉、飲用水、植物油、食用鹽、白砂糖、香辛料之外,前者還添加了22種原料,後者也添加了17種。像這兩款商品,每100克食物中,前者的鈉含量達到2759毫克,後者達到2740毫克。

“像辣條這樣的食品,鹽含量偏高,食用時如果不注意量,是不利於身體健康的。”湖南省心血管疾病專家趙水準教授説。原國家食藥監總局也曾多次發佈消費提示,建議不要過量食用辣條,特別是兒童、老人及腸胃不適者,應根據自身身體狀況適量食用。

徵求意見稿明確,調味面製品中食品添加劑的使用應符合GB 2760中方便米麵製品的規定,即甜味劑可適量使用甜蜜素、蔗糖素、紐甜、乳糖醇等,但不包括安賽蜜、糖精鈉。著色劑可適量使用辣椒紅、胭脂蟲紅、柑橘黃等。例如,甜蜜素的最大使用量為1.6克/千克。

徵求意見稿明確,調味面製品是以小麥粉和其他穀物粉等為主要原料,添加食用油脂等輔料,經配料、擠壓熟制、成型、調味、包裝等工藝加工而成,具有一定韌性的即食食品。

湖南農業大學食品科學院原院長夏延斌此前在接受採訪時分析,參照主食的標準進行生産和監管,將限制生産辣條時使用的添加劑種類和劑量。

從事辣條生産行業的張先生則坦言,徵求意見稿的生産標准將大大縮短辣條的貨架期,這就意味著所有企業在流通、行銷等環節要加快速度,這對於生産規模較小、産品品質良莠不齊的企業來説,將帶來巨大挑戰。

消費者王暢表示,近年來,辣條等食品竭力在公眾面前塑造健康、安全的商品形象,但消費者總是難以信任它們。徵求意見稿強化對添加劑使用的限制,其實也是在引導行業和企業進行一次自我革新。

“擠壓糕點”VS“調味面製品”

就上述兩款商品而言,翻天薯條味標示的産品標準為DBS 43/002,衛龍大面筋標示的執行標準為DB 41/T 515。前者為湖南企業生産,按照《食品安全地方標準 擠壓糕點》的標準生産,包裝上標示為“擠壓糕點”;後者為河南企業生産,執行的是河南省調味面製品地方標準,包裝上標示為“大面筋”。

這也是一直存在的辣條生産標準“南派”與“北派”之爭的縮影。

“南派”指的是辣條發源地湖南平江縣,“北派”則是有著數百家辣條生産企業的河南鄭州。湖南省休閒食品協會相關負責人介紹,辣條行業源於平江,後來發展到河南,現在已全國開花,廣東、安徽等地都有不小的産值。目前,辣條行業全國的年産值在500億元左右,其中平江縣就佔了40%左右。

近年來,南北兩派在辣條生産標準的話語權上你爭我奪。例如辣條名稱之爭。辣條一直是民間叫法,其官方名稱,南派稱之為擠壓糕點,北派稱之為調味面製品。

“大名”不同,意味著辣條的産品屬性各異。對於前者而言,辣條只是休閒食品之一,吃著好玩;對於後者而言,辣條與方便米飯、速食麵成為“隊友”。

平江食品行業協會理事長、湖南省玉峰食品實業有限公司董事長張玉東表示,平江的生産企業將聯合向國家衛健委等部門對國標的制訂、産品的分類、産品的食品安全等方面提出意見和建議。

監管部門將有統一執法依據

辣條産業近年來高速發展,入行的企業數量激增,産品品質參差不齊,成為地方食藥監部門抽檢黑榜中的“常客”。數據顯示,2015年至2017年中段,全國就有15個省份共計131家辣條生産企業的195批次辣條上了“黑名單”。在通報的180起食品安全問題中,食品添加劑不合格是主要原因,其中菌落總數超標佔68起,甜蜜素超標佔30起。

整個行業産品品質不穩定,辣條也成了日常監管的重點品種。湖南省食藥監局、長沙市食藥監局在開展“護苗行動”時,明確整治的“五毛食品”中,辣條便是其一。

消費者王聰偉認為,標準之爭其實是利益之爭。有助於提升食品安全的標準,就是消費者所期待的標準。

從監管的角度來看,地方檢測標準不統一,産品如果不符合當地的地方標準或者《食品添加劑使用標準》中對類別的定義,産品的品質和安全性就得不到認可,異地銷售也就得不到認可。國標制訂執行後,地方標准將不再執行,監管部門也將有統一的依據。湖南省食藥監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國標制訂將有利於辣條生産企業擁抱更大的市場。

星城夜談

統一標準利於行業發展

袁雲才

年産值500億元的“辣條”産業,有望統一生産標準了,這對於消費者、經營者乃至生産者來説,都是一個好消息。消費者能吃到明明白白的“放心辣條”,而商家、廠家則通過重塑市場信任,勢必進一步做大市場蛋糕。雖然短期內一些企業會因此面臨挑戰,但從長遠來看,這是一件讓政府、企業、社會皆大歡喜的事。

老話説,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對於任何一個産業來説,規矩不只是令企業頭皮發緊的“緊箍咒”,更是滋潤企業茁壯成長的及時雨。生産標準,就是眾多規矩中很重要又可以量化、統一的一個。就拿辣條來説,儘管每位消費者喜歡的口味不一,但對於添加劑的多寡、保質期的長短,是可以而且應該作出限制並統一標準的。否則,廠商為了實現眼前利潤最大化,很可能無節制地使用各類添加劑,並依靠防腐劑盡可能延長保質期。久而久之,整個産業的形象受到嚴重損害,只能靠廉價來爭搶消費者,進而在廉價、劣質的惡性迴圈中,徹底失去很大一部分消費者的信任。

我們希望,這一重塑信任的辣條生産標準能儘早出臺並堅實落地。不只是辣條,很多新生的産業,也應該未雨綢繆,及早完善規矩。比如電動汽車,如果充電介面標準不統一,導致充電樁不能通用,那麼對消費者信心的樹立和整個産業的發展都是很不利的。科學合理的生産標準,很多時候就是企業的生命線,值得高度重視、嚴格遵守。


新聞熱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