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1%受訪者感覺近年來串門越來越少

發佈時間: 2016-10-25 15:27:32 |來源: 中國青年報 | |責任編輯: 曹洋

 

鄰居朋友間互相串門、拜訪曾經非常常見,但在當下,隨著生活水準的提升,串門越來越少了,跟朋友聚餐也多是約在外面,很少直接請到家裏做客。

近日,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聯合問卷網,對2002人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82.1%的受訪者感覺近年來互相串門的越來越少了,46.5%的受訪者更願意去飯店招待來訪客人。工作生活壓力大、網路社交平臺發展、變得宅了被認為是“不愛串門”主因。71.1%的受訪者認為這會導致人情關係越來越淡。

受訪者中,男性佔47.7%,女性佔52.3%。

82.1%受訪者感覺近年來互相串門的越來越少

河南省週口市某村村民劉愛琴過去經常去鄰居家串門,湊在一起打打牌、聊聊天,互相看看新買的衣服等。“有時缺少醬油、梯子等家常用品,也儘管去要,每天得串個兩三次,沒事了閒在家裏難受。現在明顯感覺少了,兩三天才能有一次”。

家住山東省日照市的趙紅(化名)以前就不經常出去串門,如今更少了。“通常都是去鄰居家借修水管的工具,或者去看生病的朋友,沒事不會隨便打擾。平時都要陪孩子寫作業、看書。過年過節串門才會多一些”。

調查顯示,19.3%的受訪者幾乎不再到鄰居家串門,28.7%的受訪者很少去,38.2%的受訪者有時去,13.1%的受訪者經常去。對此,82.1%的受訪者感覺近年來互相串門的越來越少,10.8%的受訪者沒感覺。

山東威海的劉曉傑逢週末就回農村老家,“以前幾乎天天串門,去找小夥伴玩。現在工作了,每次回家都是待在家裏,甚至都不出院子。”但他還是喜歡熱鬧,“來客人了就在家裏招待,吃家裏種的蔬菜,比在外面吃要健康”。

如果有客人來訪,是願意在家招待還是在外面?劉愛琴表示家裏更放鬆、更親切,不受束縛,可以聊的話題也更多。“以前都是在家做菜,現在都是買好現成的帶回家吃,更方便”。

趙紅則基本上都會在外面招待。“在家裏太麻煩,提前要置辦東西,結束後還要打掃衛生,聊天的時間就更少了。而且現在生活水準提高了,偶爾出去吃一頓也不心疼”。

調查顯示,46.5%的受訪者更願意在飯店招待客人,38.2%的受訪者喜歡在家裏。

71.1%受訪者認為不串門會導致人情關係越來越淡

在劉愛琴看來,如今有了網路,姐妹們有事在微信上聊,時間過得更快。她發現,年輕人越來越不愛走動,一回家就看手機。村裏歲數大點兒的老人會偶爾坐在家門口説説話。“不過農村的房子格局不同市裏,鄰里相熟,也都住在一塊,即便在院子裏隔著墻,都能直接跟鄰居聊上天,大家即便不串門也是熱熱鬧鬧的”。

“工作壓力大,下班回來通常都特別累,需要休息。一到週末,做家務、處理工作後續、回爸爸媽媽家、逛街購物等事情一大堆,留給自己獨處的時間都沒有,更別説去串門了,只有長時間處於清閒狀態才會想著要聯絡感情,況且住在一個小區的鄰居幾乎都不認識。”趙紅説,即便交流也不必非要在家裏,咖啡廳、商場、公園都可以。

為什麼串門的越來越少?49.3%的受訪者直言是生活壓力大了,48.6%的受訪者認為網路社交平臺承擔了一部分,43.4%的受訪者坦言變得宅了。其他依次為:空閒時間少了(40.1%),給對方造成麻煩(39.7%),人情關係淡了(39.5%),不願意在家做飯了(37.7%),注重個人隱私(35.2%)。

“現在手機、電腦這些電子産品太普遍了,佔用了不少時間。而且我變得比較宅,上大學那會兒還偶爾和同學出去吃飯喝酒,工作後忙了,就徹底宅在家了。”劉曉傑認為這樣非常不好,“人與人之間都沒有交流了,不如以前天天見面熟悉。”

劉愛琴也表示,雖然不常串門不利於聯繫感情,但她仍願意選擇在家看電視,“條件不同了,以前什麼設施都沒有,如今即便在家裏也能接觸外面世界”。

趙紅認為,這種情況有好處也有壞處,“好的方面來説,自由支配的時間更充裕。但不好的是,人與人的聯繫不如之前親密了,甚至會有一些生分。聯繫越少,關係越弱,共同話題就越少,不能像以前那樣無話不談”。

調查顯示,71.1%的受訪者認為人們之間不常串門將導致人情關係越來越淡,53.0%的受訪者認為是社會快速發展的側面體現,45.5%的受訪者認為社會單元更加家庭化,34.2%的受訪者則認為有利於保護隱私。


新聞熱圖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