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腕治理産能過剩 多家央企劃定僵屍企業清退期限

發佈時間: 2016-10-25 10:04:50 |來源: 經濟參考報 | |責任編輯: 曹洋

 

“主動減量,就是要清理退出一批,推動中央企業加快從缺乏競爭優勢的領域和價值鏈的低端環節退出,加快處置不良資産,降耗止損,減少出血點。”國務院國資委主任肖亞慶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表示,下一步央企要鐵腕治理,以鋼鐵、煤炭行業為重點,大力化解過剩産能,積極穩妥處置僵屍企業,加快實現市場出清。

記者還從國資委獲悉,國資委決定中央企業要用兩年時間壓減10%左右的過剩産能,用三年時間基本完成345戶大中型僵屍企業的市場出清。

肖亞慶向記者勾勒出下一步央企改革重點。他表示,一方面要盤活存量,即要重組整合一批,加快集團層面的兼併重組,提升中央企業整體功能和運作效率。另一方面,推動中央企業實施專業化重組,整合同質化業務,減少“大而全”“小而全”,做好增量,鞏固和發展一批,保證國有資本投入,不斷推動國有資本向關係國家安全和國民經濟命脈的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集中。值得注意的是,央企下一步改革還要加快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聚焦節能環保、生物技術、智慧製造、高端裝備等戰略性領域,打造新公司、新産業、新業態。

這意味著圍繞央企的供給側改革正在提速。《經濟參考報》記者獲悉,作為國企改革重點,國資委已經對下一步化解央企過剩産能進行了部署。

將在涉及煤炭、鋼鐵等産能過剩嚴重的行業進行試點,建立優勝劣汰市場化退出機制,對不符合國家能耗、環保、品質、安全等標準要求和長期虧損的産能過剩企業進行關停並轉或剝離重組。

多家央企也紛紛設定時間表。中國華能集團表示,2018年年底前,退出煤炭産能914萬噸/年,處置僵屍企業16戶、特困企業4戶,“十三五”期間關停退役647萬千瓦煤電機組。保利集團發佈計劃,堅決執行國家煤炭行業去産能政策,關停無效礦井,儘快實現戰略退出,將用三年時間完成39家僵屍企業的重組整合退出,確保虧損額減少50%以上。中國南方電網有限責任公司將從源頭堅決控制、減少無效和低效投資,從電源側“去産能”,重點堅決落實煤電“取消一批、緩建一批、緩核一批”政策,推動能源主管部門將南方五省區“十三五”火電裝機新增規模控制在4285萬千瓦以下,從2020年,全網非化石能源電量佔比不低於50%。武鋼集團擬在已經淘汰完落後産能的基礎上,主動退出煉鐵産能319萬噸、煉鋼産能442萬噸。

“堅持以市場化為導向、以企業為主體,有進有退、有所為有所不為,清理退出一批、重組整合一批,促進國有資本向戰略性、關鍵性領域優勢産業集聚,加快國有經濟戰略調整步伐。”一位權威人士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表示。

“國有企業大多處於傳統重工業行業,企業扭虧增盈、化解過剩産能、處置僵屍企業等任務繁重,一些企業創新動力不足、活力不夠,缺乏具有自主智慧財産權的關鍵技術和知名品牌。”一位央企負責人對記者説,以鋼鐵行業為例,儘管近十年來國家對鋼鐵業産能過剩頻頻調控,但是收效甚微。一位業內專家表示,集中審批、管控競爭的方式已難以抑制産能過剩,目前鋼鐵等産能過剩行業涉及的多為國企,同時也是地方政府財政支柱企業,涉及當地財政收入、就業、經濟穩定等。同時,現在過剩的産能不僅僅是落後産能,還包括結構性無序發展産生的大量先進産能,這些都是目前供給側改革要解決的關鍵問題。

“國企改革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抓手,治理僵屍企業又是重中之重。”中國企業研究院首席研究員李錦告訴《經濟參考報》記者,從供給側發力,從根本上和整體上提高國有資本的配置效率,無疑是步入深水區後的國企改革必須要啃下的“硬骨頭”,也是在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取得新成效的應有之義和必由路徑。

在不少專家看來,未來判斷國企改革是否成功的標準,應在於是否實現了過剩産能的有效化解、過高杠桿的明顯抑制、經營效益的持續改善以及國有資本配置效率的顯著提高,而不能簡單地理解為一味做大規模,提高國有企業的效率和競爭力是貫穿國企改革的主線和靈魂。招商證券分析師指出,鋼鐵、煤炭企業去産能的過程也是産業轉型升級的好時機。在資本市場上,可以通過並購重組來完成産能出清,預計年內鋼鐵、煤炭類國企改革進程將明顯提速。


新聞熱圖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