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年基礎教育該壓縮?專家:調整課程架構更關鍵
發佈時間: 2016-07-15 09:59:19 |來源: 中國新聞網 | |責任編輯: 曹洋
壓縮12年基礎教育學制、打破原有“633”學段劃分、推行9年一貫制教育……近年來,關於基礎教育學制改革的呼聲不斷,聲音眾多。
日前,由21世紀教育研究院主辦的基礎教育學制改革研討會在北京舉行,眾多教育界專家就上述問題展開深入探討。在專家看來,將現有的12年學制進行壓縮,不能解決基礎教育存在的所有問題,學制改革的關鍵是調整課程架構和教育理念。
資料圖 師永紅 攝
12年學制能否被壓縮?
——10年完成教育任務尚無科學依據
將中小學階段的十二年學制改成十年,縮短學生的受教育年限——今年全國兩會上,全國政協委員、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莫言提出了這樣的建議,引發熱議。
在中國現有學制下,學生從上小學到大學畢業,至少需要16年的時間,在不少人看來,在校時間過長,不適應學生的實際需求,所以關於縮短基礎教育學制的呼聲一直存在。
將原本的12年學制縮短為10年或者更短,這樣的調整科學麼?
“如果僅從學生是否能將教材學完來衡量,將學制壓縮至10年可能並沒有什麼問題,但只從這個維度看問題遠遠不夠,我們還要看教育任務是否完成。”上海中學原校長唐盛昌説。
唐盛昌認為,教育的基本任務是“樹人”,是培養學生基本素養。他説,“現在我們在素質培養方面的教育並沒有完全落實到位,用10年就能完成教育任務的説法欠缺理論依據。”
北京海澱區教育科學研究院院長吳穎惠也分析稱,人的成長分為身體和心理兩方面,12年基礎教育是慢速成長,不是把成才作為唯一目的。縮短學制,讓大量心理尚不成熟的孩子進入社會,並不科學。
“在基礎教育階段,如果像小升初、初升高的這種‘強選拔’過程沒有改變,那麼壓縮學制根本無法解決現存問題。”在唐盛昌看來,目前的基礎教育階段,學生課業負擔重、家長經濟負擔大等問題不是12年學制本身造成的,壓縮學制並非解決途徑。
資料圖 中新社記者 張勇 攝
“一貫制”該怎麼推?
——可多種方式試點 師資配備需跟上
近年來,不少地區開始推行9年一貫制教育,部分學校甚至開始嘗試12年一貫制學制或初中高中6年一貫制學制等。一貫制教育究竟有何優勢?在基礎教育中又如何落實?這些問題都引發廣泛討論。
“12年基礎教育學段劃分過多是就把教育複雜化。”吳穎惠認為,目前應當積極推行九年一貫制教育,她強調,讓學生受到連續教育與評價將是未來一大發展趨勢。
“如果能夠落實一貫制教育,基礎教育中很多重復的教學內容都可以省去,對學生培養有積極意義。”北京師範大學資深教授、中國教育學會名譽會長顧明遠表示。
顧明遠認為,目前,從中國實行九年義務教育的國情來看,推行9年一貫制更有操作的基礎,但6年一貫制、12年一貫制可以並行。
“打通初高中對於師資的培養也是有利的。”北京一零一中學副校長熊永昌認為,如果初高中沒有打通,初中教師的教學目標只是中考,也沒有高中教學經歷,學科視野會變窄,不利於教學。
“師資配備仍然是一大問題。”顧明遠強調,落實一貫制需要將小學與中學老師的培養連貫起來,如何完成這一任務是未來要考慮的重點之一。
資料圖 張雲 攝
什麼是學制改革的核心?
——調整課程架構和教育理念
“我們在基礎教育中出現的很多問題,是教育培養模式與觀念的落後。”顧明遠在研討會上這樣指出。
在不少專家看來,課程架構和教育理念的調整才是基礎教育學制改革的核心。
例如,熊永昌強調,討論學段劃分,要有課程內容和教學體制的變化作為支撐,否則簡單切割,沒有任何意義。同時,學生在現行的基礎教育制度中沒有足夠的自主選擇性,未來是否要為此留出更多空間值得研究。
唐盛昌表示,現階段要研究整個課程架構的改變,要令課程更具有探究性、現代性、選擇性,並且實現數字化。如何打破高中階段必修課的限制,令課程具有高度選擇性也是關鍵。
“基礎教育改革的關鍵是使教育內容現代化,中國的教育如何跟上國際潮流?這12年裏,我們究竟應該學什麼?這是值得思考的問題。”唐盛昌強調。
新聞熱圖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