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中國大學生就業報告出爐 就業重心發生啥變化

發佈時間: 2016-06-15 10:34:24 |來源: 中國青年報 | |責任編輯: 曹洋

 

2016年中國大學生就業報告6月12日上午發佈。報告顯示,大學畢業生就業重心發生變化,民企、中小微企業、地級市及以下地區等成為大學畢業生主要就業去向。

報告同時指出,雖然近兩年經濟下行,但創業與深造確保了2015屆大學生就業率總體穩定;連續三屆大學畢業生就業向知識密集型産業轉移;大學畢業生薪資漲幅超社會平均水準;超20萬2015屆大學生選擇創業,自主創業比例呈上升趨勢。

該報告由麥可思研究院編著。報告還發佈了大學生就業“綠牌專業”(失業量較小,就業率、薪資和就業滿意度綜合較高的專業)和“紅牌專業”(失業量較大,就業率、薪資和就業滿意度綜合較低的專業),軟體工程、網路工程、通信工程、車輛工程專業連續兩屆成為本科就業“綠牌專業”,而本科的美術學、高職高專的法律事務、語文教育專業連續三屆被亮“紅牌”。

國企和外企已不再是畢業生的就業首選

報告顯示,2015屆大學生畢業半年後的就業率為91.7%,與2014屆的92.1%和2013屆的91.4%基本持平。其中,本科院校2015屆畢業生半年後的就業率為92.2%,高職高專為91.2%。

報告分析認為,雖然去年與今年經濟下行,但2015屆大學生畢業半年後就業基本穩定,這是因為大學畢業生的創業和深造比例上升,減少了需就業的基數。

數據顯示,大學生自主創業比例從2013屆的2.3%上升到2015屆的3.0%。此外,資訊、教育、醫療等知識密集型産業近年來增長較快,大學畢業生在經濟結構變化中的就業適應性更好,從而就業受傳統經濟的影響較其他人群小。

但是,在2015屆大學生未就業人群中,52%的人處於求職狀態,31%的人準備考研、考公務員、創業和參加職業培訓,另有17%不求職也無其他計劃。

在就業選擇上,國企和外企已不再是畢業生的首選。報告顯示,大學畢業生在民營企業就業的比例從2013屆的54%上升為2015屆的59%。而在國企、外企就業的比例分別從2013屆的22%、11%下降到2015屆的18%、9%。

與此同時,越來越多的大學畢業生選擇中小微企業和地級市以下地區就業。2013屆至2015屆大學畢業生在3000人以上大型用人單位就業的比例從23%降到21%,在300人以下的中小微用人單位就業的比例從51%上升為55%。畢業生在地級市及以下地區就業比例從2013屆的52%上升為2015屆的55%。

自主創業比例呈上升趨勢

報告提到,2015屆大學本專科畢業生自主創業比例是3.0%,高職高專畢業生自主創業的比例(3.9%)高於本科畢業生(2.1%)。

報告根據國家統計局《2015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發佈的普通本專科畢業生人數680.9萬估算,2015屆大學生中約有20.4萬人選擇了創業。

報告還顯示,2012屆大學畢業生畢業時創業的比例為2%,畢業三年後創業比例增長為5.7%,其中畢業時創業、三年後還存活的約為1%,就業後再創業的約為4.7%。

報告認為,大學畢業生創業群體中大部分是先就業後創業。大學畢業生創業存活比例在上升,2010屆畢業時創業的大學畢業生,三年後還在創業的比例為42.2%。

值得注意的是,2015屆畢業生自主創業的資金主要依靠父母/親友投資或借貸和個人積蓄,本科生比例為78%,高職高專比例為75%,而來自商業性風險投資均為3%,政府資助的比例均較小,本科比例為4%,高職高專比例為3%。

讀大學的在收入中期提升中有較大優勢

報告顯示,2012屆大學生畢業三年後平均月收入為5696元。其中,本科為6371元,高職高專為5020元,與其畢業時相比漲幅比例為87%。其中,本科漲幅比例為89%,高職高專漲幅比例為84%。

值得注意的是,2012屆本科畢業生三年後從事“網際網路開發及應用”職業類的三年後月收入最高,為8527元。2012屆高職高專畢業生三年後從事“經營管理”職業類的三年後月收入最高,為6678元。

報告認為,2012屆大學畢業生工作三年後薪資漲幅87%,超過城市居民同期平均薪資漲幅15.7%,大學教育的中期回報明顯,讀大學比不讀大學在收入的中期提升中有較大優勢。

此外,報告還提到,2011屆至2015屆大學畢業生對母校的總體滿意度從82%上升為89%,本科畢業生這一比例從84%上升為91%,高職高專從80%上升為88%。

據悉,報告數據中關於2015屆大學生畢業半年後培養品質的跟蹤評價于2016年3月初完成,回收全國總樣本約25萬份,研究覆蓋了999個專業、全國30個省(區、市)、大學畢業生能夠從事的637個職業以及大學畢業生就業的327個行業。對2012屆大學畢業生進行過畢業半年後培養品質跟蹤評價于2013年年初完成,回收全國樣本約26.2萬份,2015年年底對此全國樣本進行了三年後的再次跟蹤評價,回收全國樣本約4.1萬份。


新聞熱圖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