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考研泄題案”背後的黑色利益鏈
發佈時間: 2016-06-07 09:04:37 | 來源: 中國青年報 | | 責任編輯: 曹洋
全封閉“授課” 資料閱後即毀
李某源團夥拿到試題後,趕赴河南洛陽,請當地某高校教師幫忙組織學生解答試題。為防止警方突襲露陷,他們又將試題中混入30%的非真題題目,形成最終對外宣稱的“押題”版本。
拿到答案後,李某源團夥迅即趕往武漢,與一些助考機構談判賣題。
很快,武漢幾家培訓結構組織了100多名人員參與培訓,並答應考前提供給李某源團夥100萬元酬金。
“這些考生,與培訓機構簽有‘包過’協議。”劉長久介紹。前期,考生每人交兩萬元左右參與培訓,如果考不過,錢按比例退;如果考試通過,這些學生每人再補交餘款三四萬元。
一個細節可以為組織的嚴密寫下注腳:所有的培訓材料不允許帶出,考生看完後統一集中銷毀,並衝入下水道中。
案件的牽出充滿偶然。
李某源團夥曾聯繫過武漢“新生機”王某波團夥,但王某波認為,李某源出價太高。王某波便派人潛伏至上述其他幾家培訓機構,佯裝成被培訓的學生,從中偷題。
26日3時許,王某波收到犯罪嫌疑人胡某將偷偷從培訓現場帶出來的考試試卷和答案。該團夥臨時將部分考生叫醒,將答案製作成小抄。這部分學生的作弊設備,被臨時調換下來。
而正是針對其他考生的無線電傳輸資訊被警方截獲,最終牽出這起驚天大案。
劉長久多年參與打擊助考行為。他介紹,助考機構一般會作“兩手準備”,即考前想辦法拿到真題、考中從考場偷拍到真題。犯罪團夥一般會選取多名考生,每人帶多部手機進入考場,如果被發現帶有手機,上交一部,往往身上還有一至兩部。
這些手機安裝有特定軟體,考生只需將試卷拍攝,系統會自動上傳併發送至考場外,再由專人迅速分工作答,再發送進考場。而被助考機構佈局在不同考點內的考生,誰最先將試題偷拍成功,就可以拿到數千元的酬金。
警方審訊中還了解到,這也是王某波團夥長期以來的慣用手段。
劉長久建議,公安部門與教育部門聯手設立一個考試作弊資訊平臺,實現資訊共用。與考試有關的刑事案件、行政案件及涉案人員相關資訊,相關助考機構、人員曾經涉案情況,均納入其中。一旦發現有考生已不具備考試資格,方便及時處理,一旦發現有公安機關列入的網上追逃人員等,也方便及時打擊。
泄題事件不斷,誰來保護莘莘學子的利益
事實上,這已不是第一次考研試題洩露。不斷流出的泄題弊案持續撞擊著學子心靈。
得知警方破獲“2016年研究生考試泄題案”的消息,華中師範大學武漢傳媒學院即將畢業的文靜(化名)依然有些激動。
作為經歷過這次考研的學生,她認為破案更多的是對作案者懲罰和對想作案者的警醒,“但是很多間接獲得考題的學生獲益依舊不會得到處理,可能我們辛苦了一年的成果比不上別人的幾個小時!”
“買題作弊的考生與沒有買題的考生之間的確形成了一種事實上的不公平。”湖北大學教育學院教授葉顯發認為,但是基於取證困難和法不責眾的現實考量,處理起來的政策措施難以奏效。
在他看來,法治健全進程走到末端的時候,考生間的公平才能真正實現,而在此之前,還需要全面加強監管,“獲取試題的,有解答的,有招募培訓的,有銷售作弊工具的,構成了一個産業鏈,打掉其中任何一個環節,試題答案到不了考生那裏,問題也能得到解決”。
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熊丙奇在此前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提出,從對每位考生負責出發,應該在評估泄題的影響程度基礎上,認真啟動重考,用巨大的重考成本迫使考試組織部門對考試安全高度重視,也對圖謀泄題操作的機構和個人産生更大的震懾作用。
新聞熱圖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