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十一“剁手”須謹慎 當心“餡餅”成“陷阱”

發佈時間: 2017-11-09 11:18:16 |來源:新華網 | |責任編輯: 曹洋

 

“雙十一”即將到來,“秒殺”、超低價、限量等促銷活動接踵而至,不少消費者也已躍躍欲試,不過,“購物狂歡”的背後也隱藏了大量消費“陷阱”。福建省消費者委員會(消委會)近期公佈了幾大網購“陷阱”,提醒消費者理性購物、科學消費、依法維權。

——警惕優惠“餡餅”變“陷阱”

今年“雙十一”,各大電商推出的促銷活動五花八門,優惠規則更加複雜。然而,部分商家在促銷中暗藏“陷阱”,如限制使用地區、限制使用時段、限制疊加使用等,消費者易被誤導。

消委會:廣大消費者在查看購物頁面時,要仔細閱讀相關條款,謹防部分商家隨意擴大或縮小“七天無理由退貨”“三包”等使用範圍,付款前與商家就不明之處核對清楚,避免因誤讀造成錢財損失。

——警惕預付定金“暗藏貓膩”

預付金活動是近幾年各大電商流行的促銷方式。特別是今年,不少消費者已提前在預售期支付了定金,定金可在“雙十一”當天折抵更多金額使用。

消委會:應保持理性,根據自身需要制定購物計劃,認真研究“打折”規則;購買商品前,多渠道比較了解商品價格等,不要被虛假折扣迷惑;對於預付定金的商品,要充分了解定金膨脹金規則,謹慎下單,並注意留存活動頁面截圖。

——警惕“魚目混珠”,以次充好

目前,侵權假冒、虛假交易成為網購安全的一大隱患,其中“山寨”版網路購物平臺引發的網購損失數量居高不下。有統計數據顯示,知名企業網站在被山寨的網站中佔比達35.13%,而前十大被倣冒的企業中,淘寶、京東分列第三、第八名。

消委會:網購時一定要選擇有資質、信譽度高、交易量大、消費者評價高的正規電商平臺。同時,儘量選擇經營規模較大、交易量大、信用等級和評價較高的大型購物網站。正規網站一般在主頁下方會有通信管理部門頒發的ICP認證號,以及工商局網站上的“紅盾”標誌。

——警惕冒充客服,網上“釣魚”

“雙十一”也是網路詐騙的高峰期。不法分子慣用伎倆是:在各電商的交易記錄裏尋找用手機號註冊的買家,然後冒充客服人員誘騙消費者登錄“釣魚網站”,獲取消費者的銀行卡資訊,再騙取消費者的短信驗證碼完成交易。

消委會:廣大消費者在網購支付時應儘量使用第三方支付平臺或者貨到付款,避免私下交易;不要隨意向陌生人提供自己的銀行卡號碼、姓名、身份證號等私人資訊,不要將短信驗證碼告知他人,防止個人資訊洩露或銀行卡被盜刷;若遇到電話、短信等形式接到的退款、網址連結、電話號碼等內容要多方核實,謹防受騙。

同時,消委會提醒,由於“雙十一”購物量大,消費者要及時保留頁面交易資訊、雙方聊天記錄、物流憑證等證據;一旦發生消費糾紛,可以通過平臺客服發起維權投訴,也可以向網路交易平臺所在地或經營者所在地的監管部門、消協組織等進行投訴、維權。


新聞熱圖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