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11”預售規則讓人暈 消費者有權利説“不”

發佈時間: 2017-10-26 14:50:41 |來源:北京晨報 | 卞廣春 |責任編輯: 沈曄

 

雙11促銷規則不該讓人犯暈

電商本應明碼標價,明示促銷的價格,卻故意在價格問題上玩花樣,與平等、公平、誠實信用的經營原則背道而馳,並非文明、誠信經營的做法。

資料圖:2016年雙十一快遞高峰期間,工作人員忙著分揀滿地的快遞。武俊傑攝

資料圖:2016年雙十一快遞高峰期間,工作人員忙著分揀滿地的快遞。武俊傑攝

距“雙11”還有近半個月,但戰鬥早已打響。打開天貓預售頁面,幾乎每個店舖都表示,預售商品價格低於“雙11”,堪稱全年最便宜。可要達到最低成交價,只有提前參加預售,經過一系列的疊加計算。電商的預售規則令人眼花繚亂,對各種疊加紅包和優惠券、定金膨脹翻倍、支付尾款時減免、跨店活動等,很多市民開始抱怨今年“雙11”預售規則太複雜,有市民甚至表示開始“懷疑智商”。(

電商平臺製造了“雙11”這一家喻戶曉的大促新節,引領了時代購物潮流,也不斷推陳出新,展示多種不同的促銷技巧,不遺餘力地培養消費者的網購慾望,不得不讓人佩服。而諸多的促銷活動究竟因何而吸引人呢?毫無疑問,價格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品牌、品質、價格是商品的三要素。當消費者確定心儀商品的品牌之後,品質與價格會起到決定性的作用。不過,無論品牌、品質還是價格,電商都不願意讓消費者輕易地進行比較分析。其原因是,名牌商品與普通商品的價格差距較大。重品牌,就要舍得花錢;重價格,就不能不放棄品牌及品質可靠性。而僅憑電商的幾張圖片、文字説明和一些技術檢測依據,消費者是不能看到品質高低的。商家都在拼價格時,電商七手八腳,繞來繞去,很聰明地把消費者引導到價格和優惠力度標示面前,其目的就只有一個:讓人暈。

電商讓人暈的“雙11”預售規則,未必就是欺詐。正如有市民説的那樣,吃透商家的規則,並進行多種比較,參與秒殺、搶紅包、刮優惠券、預付定金並及時支付尾款,看中的商品是可以討到便宜,能夠淘到廉價寶貝的。可這樣一來,從10月20日至11月11日,消費者就得有耐心、拼眼力和智慧,持久關注相關商品活動。如果手慢了,購物車裏的商品就沒啥價格魅力了。消費者錯失良機多付了錢,似乎怪不得商家。

不過,電商“雙11”讓人暈的預售規則,仍應抵制。消費者抱怨“雙11”預售規則太複雜,懷疑自己的“智商”,感嘆奧數能力差,實際上是對電商“雙11”預售規則的不滿,是對商家促銷方式的反對。電商本來可以明示商品價格,卻故意在價格問題上玩花樣,就與平等、公平、誠實信用的原則背道而馳,是一种經營的倒退。

“雙11”預售規則讓人暈,消費者有權利説“不”,消費者協會等有理由約談電商平臺。《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十條明確規定,消費者享有公平交易的權利,有權獲得品質保障、價格合理、計量正確等公平交易條件。第十七條規定,經營者應當聽取消費者對其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務的意見,接受消費者的監督。“雙11”預售規則存心不善,就不能坐視不管。促銷應該讓人高興,而不是犯暈。


新聞熱圖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