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為首頁|加入收藏手機版|桌面下載|郵箱登陸|論壇註冊|站點導航定制
 

分享改革開放40年幸福感言 為改革開放再出發凝聚力量

廣州城市形象國際傳播年“向幸福出發——我與改革開放”故事會昨夜“點亮”廣州塔

發佈時間: 2018-07-06 09:37:35   |  來源: 廣州日報   |   作者:佚名   |  責任編輯: 沈曄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全黨同志一定要永遠與人民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永遠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作為奮鬥目標,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狀態和一往無前的奮鬥姿態,繼續朝著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偉目標奮勇前進。

昨晚,廣州城市形象國際傳播年之“向幸福出發——我與改革開放”故事會在廣州塔舉行。改革開放四十年來,廣州這座城市鐫刻著許許多多難以磨滅的名字和故事。

歲月如歌。追夢四十年是構建幸福城市的四十年,四十年回首過往,展望未來。昨晚,在廣州的城市會客廳廣州塔,觀眾們聆聽城市建設者、奮進者、創新者分享改革開放40年幸福感言,為改革開放再出發凝聚力量,為城市未來創新發展點亮希望之光。

這些故事講述者們中,有參與改革開放40年建設發展的“巨無霸”企業的帶頭人,有開拓廣州流行浪潮、培育花城高雅藝術的文藝使者,有為廣州編織出智慧化交通樞紐網路的“地鐵人”和“航空人”,有一眾紮根廣州創新創業的創業者,有孜孜不倦奮戰在一線教書育人的教育者。他們將從千年商都營商環境、嶺南文化城市名片、智慧城市建設、時代創業浪潮、吸引培育人才能力和開創美好生活等6大方面,講述改革開放以來,廣州這座城市日新月異的變化,以溫暖真切的人物故事,反映時代浪潮的波瀾壯闊。而他們的成長與追夢的故事背後,正顯示出廣州在營商環境、城市文化、智慧城市、創新創業、培育集聚人才和追求生活品質等方面的不斷開拓。

商都變遷篇:實業興邦,廣州企業家打造高端民族品牌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要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廣州素有千年商都之美譽。40年來,隨著改革開放春天的腳步,廣州的改革開放者們,秉持改革創新的文化基因,為這個城市創造了繁榮發達的商貿文化。他們心懷天下、實業興邦,在不同的領域銳意進取,打造高端民族品牌。

廣汽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曾慶洪先生説,他見證了廣州汽車工業的成長,他以廣汽實現“造車夢”的奮鬥歷程,打破“廣州人搞不了汽車”的論斷。曾慶洪説,1999年3月,第一台雅閣下線。第二年,雅閣的産量突破30,000輛。從此,廣汽開始走上了快速發展的軌道。2017年,廣汽集團産銷已經突破200萬輛。話音剛落,現場就爆發出熱烈的掌聲。

“我們沒有退路,成功是唯一的選擇!”曾慶洪説,為了拼搏年銷5萬台的目標,廣州汽車人揮灑了無數汗水。同時,也得益於改革開放以來的好政策,廣汽人兢兢業業,付出滿腔熱血,證明了“廣州人不僅會做汽車,而且能做好汽車。”

在對話環節,幾張老照片帶著觀眾回到了上世紀。70年代初,珠江鋼琴剛剛生産出第一台鋼琴,同年,如今家喻戶曉的白雲山藥廠還只是小車間。90年代初,如今國內的日化領頭羊企業“立白”還只是在“廣州發展大廈”租了三間辦公室的小企業。珠江鋼琴的肖巍説,改革開放之初,珠江鋼琴首次走出國門參展也曾一度遭遇“空手而歸”。從那時起,珠江鋼琴開始花費重金引聘外腦、創建技術中心、研發自主核心技術、培育優秀的工匠團隊。40年過去了,珠江鋼琴成為了全球鋼琴製造業産銷規模領跑者,如今,珠江鋼琴産銷量連續多年全球銷量第一,全球每賣出四台鋼琴,就有一架是珠江鋼琴;在國內只要賣出三台鋼琴,就有一台是珠江鋼琴。

冼家雄説,改革開放初期,白雲山人憑著“逢山開路,遇水架橋”的勇氣,主動走出廣州,到全國各地建立了800多個經銷點,成為全國第一批主動走出去自建銷售網路的企業之一。今年,廣藥集團的整體銷售收入預計將達到1200億元,達到1980年的一萬倍。而立白集團也從沒有工廠、沒有技術,只能依靠委外加工,如今做到了洗滌劑銷量中國第一、世界第四,始終為保護環境、保護綠水青山而努力奮鬥。

為何能夠有翻天覆地的變化?或許冼家雄的一句話代表了不少廣州企業家的精神:“我覺得其實就一個字:敢!敢為人先,敢闖敢拼。”未來,這些廣州的“巨無霸”企業也將始終保持將改革進行到底的勇氣,傳承廣州企業家的創新精神。

時代創業篇:知産保護,推動國際技術轉移合作

習近平主席在博鰲亞洲論壇2018年年會開幕式上的主旨演講中,將加強智慧財産權保護作為中國擴大開放的四個重大舉措之一。作為改革開放前沿城市,廣州近年來更是設立了建設“智慧財産權強市和樞紐城市”的戰略目標,將優化營商環境作為改革頭號工程,不斷提升營商環境法治化、國際化、便利化水準。

現場,匯桔網董事長兼CEO謝旭輝回憶,2005年的夏天,他和幾位同事應邀赴香港代表參加了一個中外企業展會,展會期間,主辦方安排了一場關於智慧財産權的論壇。當時,他想去聽一下這場論壇,然而工作人員卻輕蔑地對我説:“你們也有智慧財産權?”這一句話深深刺痛了他,我當時暗下決心將來一定要為中國的智慧財産權做一些貢獻,改變世界對中國智慧財産權的看法。

於是,他在2009年開始從事智慧財産權服務,由此開啟了中國智慧財産權“確權、維權、用權”的全方位、立體化運營的商業模式。如今的匯桔網,已經不僅僅著眼于對中國企業的智慧財産權服務,為推動國際間的技術轉移與合作。“在未來,我們將繼續不斷完善自我,繼續為中國智慧財産權事業奮鬥。”

與謝旭輝一樣,在新興産業不斷開拓奮鬥的,還有有米科技創始人、聯席總裁李展鏗和機智雲CEO黃灼,他們都選擇了在花城創業。如今,有米科技進入中國網際網路100強榜,機智雲也成為了全球最大的物聯網平臺之一。

而代表了傳統企業轉型升級的廣州市銳豐音響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王銳祥則説,九十年代初,他在番禺開了音響店,給外國人打工。如今,他們已成為集文化科技于一身的企業。“我們成了鳥巢唯一冠名的音響供應商,我們還成了廣州亞運會等重大活動的音響供應商。現在中國90%以上的場館都是用我們自己的音響品牌。”

如今,創新種子已逐漸落地生根、實現轉化,廣州也因此大步邁向創新之城。2017《財富》全球論壇、中國創新大會、中國生物産業大會、中國風險投資論壇、中國創交會、中國海交會、小蠻腰科技大會、廣州國際城市創新獎等一系列高層次、高水準會議活動落地廣州。氛圍濃厚、充滿闖勁,廣州正處於全球創新的“風口”。

文化生活篇:文化自信,多位“築夢人”述説文化興城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如今,廣州這座有著2200多年曆史的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廣州文化正綻放耀眼光芒,釋放出強大的文化輻射力。改革開放40年來,從《雅馬哈魚檔》到《南哥》,從《公關小姐》到《馬可·波羅》,廣州文化一次次勇立潮頭,開拓進取,為這個城市的發展振奮精神、提振士氣、凝聚力量。文化,已經成為廣州的一張城市名片。

流金歲月,為我們奏響時代幸福最強音的,是那些與廣州的發展脈搏同頻躍動的“文化築夢人”。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原校長、黃埔書院院長仲偉合坦言,作為一名國際化文化交流的傳播者,他從1992年來到廣州,過去20多年來,他參與了廣州許多對外交往的大型項目,親歷廣州這個城市一步步發展成為一座追求文化品質、引領影響全球的的現代化、國際化大都市。“1996年,我留學回國後擔任的第一場國際會議同聲傳譯工作,是在廣州召開的廣播音樂會議國際博覽會,來自世界各地的電臺、電視臺的媒體工作者,在這裡創造音樂,對美好生活的盼望。新世紀之初,廣州決定申報國際花園城市,我作為申報大使參與了這個過程,廣州最終拿到了國際花園城市的稱號,這也是廣州首個國際大獎。”他感嘆,在經濟高速發展的同時,廣州同樣重視文化氛圍的熏陶,廣州人在精神的追求層面,一直更高更遠。“幸福不僅物質上富足,更是精神上的富有,在過去40年,廣州這個城市做到了這一點。”

在時空對話環節,文藝評論家、廣東省文藝批評家協會原主席黃樹森,中國音樂家協會流行音樂學會常務副主席陳小奇,廣東星海演藝集團管委會副主任、星海音樂廳主任劉瑩,同樣成長與中山大學的“廣州文化三劍客”講述了屬於他們的廣州文化記憶。陳小奇作為恢復高考後的首批大學生,1978年他在中山大學就讀。從1983年就開始創作流行歌曲,至今有兩千余首作品問世,他還與劉瑩一起發起了最早的校園歌曲的創作。劉瑩選擇分享了廣州市民連夜排隊買維也納愛樂的演出票的動人故事。黃樹森則將當時最早引進內地的梁羽生小説《白髮魔女傳》第一版帶到了現場。陳小奇説,他一直在思考廣州需要怎樣的文化。文化要有高度,城市才更有吸引力,他希望,廣州能用有高度的文化,影響中國,影響世界。

人才培養篇:英才成長,教育名家分享人才培養故事

今年兩會期間,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廣東代表團審議時強調,發展是第一要務,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中國如果不走創新驅動道路,新舊動能不能順利轉換,是不可能真正強大起來的,只能是大而不強。強起來靠創新,創新靠人才。人才政策、創新機制都是下一步改革的重點。

可見,科技創新的關鍵,在於形成一支能夠站在世界科技前沿的人才隊伍。而人才隊伍要形成,要形成培養創新人才的機制,培養、吸納突破性的創新人才。改革開放40年間,廣州既吸引了像我國幹細胞與再生醫學領域的引領者,中國科學院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院院長裴端卿這樣的高端創新人才來此創新創業;也通過像華師附中原校長、廣州中學校長吳穎民和廣東實驗中學校長全漢炎這樣的教育工作者的努力,培養出一代又一代的年輕英才,他們也將在故事會上分享人才培養與建設的話題。

裴端卿回憶,改革開放初期,國家需要大量具備科研能力的人才建設百廢待興的社會,因此開設不少留學項目,為國家的未來建設儲備人才。2004年,時隔20年,看過世界各地風景的裴端卿又選擇回到廣州,參與中國科學院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院的籌建工作。十幾年過去,如今的研究院在藥物開發、幹細胞研究等方面均取得一定的科研成果。

吳穎民坦言,在40年從事教育的職業生涯裏,讓他最開心的時刻,並非學生考上名牌大學。而是他們若干年後成為各行各業的佼佼者、對社會作出重大貢獻時,深情表達母校為他們今天的成就奠定堅實基礎。在他看來,教育不能閉門造車,一定要和國家發展、社會變化、生活需求緊密聯繫起來。正是在這樣的教學理念之下,才有了華師附中最早發起並堅持至今的學農活動。

廣東實驗中學校長全漢炎分享了一張1997年省實合唱團參加雪梨舉行的合唱節照片,正是從這時開始,省實合唱團逐步走向世界。全漢炎説,改革開放初期,省實面臨一個艱難的抉擇:到底要不要大力支援合唱團的發展?經過反覆權衡,雖然經費有限,但省實人決定堅持辦好合唱團。為什麼?全漢炎的答案是這樣的:假使你有兩塊麵包,你得用一塊去換一朵水仙花。當所有人都只看到麵包的時候,我們還能看到水仙花。正是當初對素質教育這份“初心”的堅守,才有省實合唱團今天的鮮花和掌聲。

智慧城市篇:樞紐城市,建設者分享智慧化建設理念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加強應用基礎研究,拓展實施國家重大科技項目,突出關鍵共性技術、前沿引領技術、現代工程技術、顛覆性技術創新,為建設科技強國、品質強國、航太強國、網路強國、交通強國、數字中國、智慧社會提供有力支撐

航空是智慧化交通樞紐網路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出生在1975年,應該可以算改革開放的同齡人。”中國南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市場發展部總經理吳國翔在主題演講中講述了他與改革開放幾近同步的成長故事。他説,航空公司通常也是一個國家一個城市的名片。為此,他分享了南航的故事。1997年,南航擁有不足一百架飛機,年旅客運輸量不足千萬人次。到2017年底,南航飛機數量超過750架,成為亞洲最大,世界第四的航空公司。“改革開放蓬勃的經濟增長和旅行需求成就了南航。”他説。

“廣州地鐵是乘著改革開放的東風發展起來的,從一條線到今天的十三條線,未來五年,線網里程還將達到800公里,技術創新一直敢為人先。”廣州地鐵集團有限公司總工程師張志良則表示,廣州地鐵正積極把握第四次工業革命的大趨勢,促進大灣區軌道交通融合發展,推進“智慧地鐵”建設,掌握了一批自主智慧財産權成果,培養了一批創新人才,推動著行業進步。

改革開放40年來,從“數百單車過珠江”到地鐵一號線開通,再到T2航廈啟用,廣州已經建立起便利化、智慧化的交通樞紐網路從建設者們築起智慧城市的交通樞紐,再到文化工作者用他們的靈感“築”起廣州的智慧。廣州美術學院視覺藝術設計學院院長曹雪分享了他設計廣州全新城市形象LOGO的緣起。他坦言,之所以用寥寥數筆曲線和輕輕淺淺的數點勾勒出廣州塔簡筆畫,皆是因為他看到了“廣州要打造一個可實施性未來發展的智慧城市”這個理念。這個簡潔大氣的廣州城市形象LOGO中也呈現出廣州一派千年商都海納百川、生機勃勃的繁榮景象,凸顯出國際化、智慧型城市的廣州特質。

美好生活篇:品質生活,全力打造廣州市民多彩生活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誠然,無論是營造服務效率高、管理規範的一流營商環境,或是建設四通八達、宜居宜業的智慧城市,還是創造豐富多彩的文化生活,構築市民的美好生活才是改革開放的初心所在。

故事會上,打造廣州文藝青年“聖地”唐寧書店的暨南大學生活方式研究院聯席院長費勇和改革開放旅遊服務發展參與者和推動者、嶺南集團總經理張竹筠,分享了如何為廣州市民的品質生活添磚加瓦。費勇説,1987年,他剛到廣州那一年,當時人民路六二三路高架正式建成後,第一次開放給市民觀光的珍貴場景,當天有三十萬人步行了這一條路,場面壯觀。今年過年時候的另一張市民在廣州塔下花城廣場逛創新花市的照片,再度引發了費勇的感嘆。2018年春節,廣州接待外來遊客超過1590萬人次。“從到廣州買東西到去廣州過年,這一個變化隱含很深刻到時代精神。是傳統和現代的漸漸融合,是從粗放到精緻。”費勇説。如今費勇已經在廣州生活了三十多年,和這個城市一起成長。他感嘆,廣州最讓他喜歡的是日常場景中細節的美,他希望廣州能越來越美好,也有更多人都在廣州成就最美好的人生。


張竹筠説,嶺南集團一直以來為廣州市民的品質生活增加更多的支撐和保障。今天的現場,讓我們回憶起了了東方賓館的音樂茶座。80年代中國大酒店的“公關小姐”、白天鵝賓館的“故鄉水”、東方賓館的“音樂茶座”、花園酒店的“旋轉餐廳”,這些都是當年最新潮的“城市熱點”,如今都成為了廣州人記憶中的經典。作為廣之旅的董事長,張竹筠説,每天有近15000名廣州人跟隨他們的旅遊團出遊到祖國和世界各地。“將人生事業融入到新時代的廣州,走在全國改革開放的前列,這是我的最大幸福,我期待與大家一起,繼續努力,讓‘遠水朝陽花市,清風明月雲山’的廣州更有溫度、更有生活品質,共同創造更加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