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為首頁|加入收藏手機版|桌面下載|郵箱登陸|論壇註冊|站點導航定制
 

賀曉明等晉綏革命後代再赴山西興縣安葬17名烈士遺骸

發佈時間: 2017-05-05 09:58:05   |  來源: 中國網   |   作者:呂秋瑾   |  責任編輯: 曹洋

 

5月4日,山西省晉綏文化教育發展基金會、呂梁軍分區、興縣縣委、縣政府共同舉辦了收遷安葬烈士遺骸活動,收遷安葬17位散葬烈士遺骸,以此告慰先烈忠魂,慰藉烈士親人。中國網照片,山西(興縣),2017年5月4日 李建斌攝

5月4日上午,山西興縣交樓申鄉新舍窠村。“親人們,我代表老首長向你們致敬,來接你們回家!”隨著賀龍元帥之女賀曉明的一聲呼喚,禮兵護衛著裝有散葬烈士遺骸的棺槨緩緩啟程,遷葬興縣鳳凰嶺烈士陵園。在此長眠了77年後,十七名在興縣二十里鋪戰鬥中犧牲的烈士終於要“回家”了。

八路軍120師子女代表、晉綏兒女代表、抗日老戰士代表及山西省軍區、呂梁市委市政府、興縣縣委縣政府黨政幹部、廣大群眾、青年志願者、中小學生共計500余人來到鳳凰嶺烈士陵園,迎接烈士們“回家”。該活動也是今年建軍90週年系列活動之一。

讓每一個烈士都“回家”

興縣是晉綏邊區政府和八路軍120師師部所在地,抗戰時期,這裡進行過百餘次大小戰鬥,先後有近2000名烈士獻身於此。當時因條件所限,這些烈士遺骸來不及妥善安葬,草草就地安葬在溝壑山間。為革命先烈營造一個良好的安息環境,一直是興縣人民的共同心願。

2010年,在興縣人民政府和呂梁軍分區的高度重視下,散葬烈士收遷和墓區建設全面啟動。當地政府想方設法尋找收遷散葬烈士,先後從昔日戰場迎回578名烈士遺骸,安葬在風景秀麗的鳳凰嶺墓區。今年,興縣人武部、民政局等部門,組織專人,歷經艱難,走訪勘測了8處疑似烈士掩埋地,又找到了17名烈士遺骸。

據了解,本次收遷安葬的是17名在二十里鋪戰鬥中犧牲的烈士遺骸。1940年7月,八路軍120師在賀龍、關向應的指揮下,在興縣二十里鋪設伏,經過激烈戰鬥,殲敵600余名,粉碎了日軍的掃蕩,打了一個漂亮的反掃蕩戰鬥,鞏固了晉西北根據地,也創造了一個遠距離運動打伏擊的經典戰例,史稱“二十里鋪戰鬥”。

上午10時許,烈士棺槨到達鳳凰嶺烈士陵園,禮兵護衛著棺槨緩緩走向晉綏解放區紀念塔。山西省軍區政委郭志剛、120師後代代表賀曉明、晉綏子女代表林炎志等人為棺槨覆蓋國旗,全體人員向烈士默哀致禮。接著,17名烈士被一一安放在陵園墓穴中。

“歷史沒有忘記烈士,人民沒有忘記烈士,我們一定要讓犧牲在晉綏熱土上的英靈早日回家。”興縣縣委書記梁志鋒表示,興縣縣委、縣政府和全縣人民將堅持不懈尋找收遷安葬烈士遺骸,讓每一位晉綏英烈都能長眠于青山綠水間,讓烈士英魂得到永久安息。

“我們今天辦了一件非常有意義的大事,70多年了,散葬的烈士還沒有回家,今天這個儀式,于我們是鼓舞,更是動力。只有這樣,傳承才有載體,我們生活才有目標,希望這件事情能世世代代做下去,也感謝當地政府為烈士收遷安葬所做的工作。”賀曉明飽含熱淚,向當地政府表示感謝,更勉勵廣大青少年要時刻銘記歷史,銘記這些為了新中國拋頭顱灑熱血的革命先烈。

這裡是永遠的故鄉

今年88歲的賀景壽老人是120師衛生部的一名衛生員。“這裡有我的戰友,也有同學。每年我都要來這裡看看他們,跟他們説説話,説説咱興縣的變化。”在活動現場,賀老在兒女的攙扶下顫顫巍巍的為他昔日的戰友們送上花圈。 賀老的兒女告訴記者,老人到現在都説自己是120師的一個兵,經常跟家人講戰場上的故事。聽説今天要來參加這個活動,老人很激動,也很高興,不住地念叨著那些長眠於此的戰友。

續大田是晉綏行署主任續范亭之子。 續大田説,雖然他出生在延安,但是他從母親的口中,聽到過很多興縣的事。晉綏邊區、120師、賀老總、蔡家崖……這些與興縣有關的紅色符號一直閃耀在他的生命裏。2015年首次踏上這片熱土時,一切是那麼陌生,又是那麼熟悉,這裡早已成為他們這些晉綏兒女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張和平的父親是《晉綏日報》編輯張廣洪。于她而言,興縣更是他們精神上的故鄉。“興縣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梁,都充滿了熱血與感動。這是我們父輩用青春與熱血滋養的一方熱土。我們與這裡,血脈相傳,這裡是我們永遠的家。” 同時,張和平表示,每一次收遷,都是一次心靈的震動與洗禮。通過此次活動,希望能激發當代青少年建立起對革命的認同,對烈士的敬重,對美好生活的珍惜,也激勵他們為了祖國的富強和民族的崛起而努力奮鬥。

1   2   3   4   5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