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染頑疾須全方位立體式鐵腕治理

發佈時間: 2018-05-11 15:34:58 |來源:新華網 | |責任編輯: 曹洋

 

《經濟參考報》記者了解到,過去十幾年,江蘇省先後開展了三輪化工企業專項整治,累計關閉了7000多家污染嚴重的化工企業。2017年又關閉了1421家落後化工企業。通過一系列強有力的整治,江蘇省的化工污染狀況有了較大程度改觀。

然而,為何化工園區有整治卻“治”不到位?為何化工污染一再陷入“一齣問題就整治,再出問題再整治”的迴圈怪圈?

一是歷史欠賬過多。常州市濱江經濟開發區一位基層幹部曾坦言,不少化工園區在成立之初都是採用“撿到籃子都是菜”的方法,管理較為粗放,“廢氣、廢渣及廢水”治理都是被動跟上,沒有做好前期規劃。

有專家指出,江蘇有的園區不同類型企業混雜佈局,難以實現區內物料、能量等資源共用、共生發展,不僅無法發揮園區迴圈經濟優勢,甚至可能引發更多安全環境風險等問題。

二是污染家底不清。據江蘇一位環保幹部透露,由於不少化工園區成立之初“三廢”設施處理不到位,有的園區有偷埋危廢固廢,有的排污河長期污染,污染家底不甚清楚。

三是管理水準不高且基礎設施不完善。部分化工園區負責人反映,園區早期發展過程中存在規劃評審把關不嚴、基礎設施配套不完善等問題,污染物收集能力、處理能力、清潔能源供應能力都比較欠缺,需要逐步改善。一些不法分子為了獲取高額利益不惜鋌而走險、偷排手段比較隱蔽,也會加大整治難度。

針對遺留和現有的問題,一些幹部群眾建議,開展全方位立體式鐵腕治理。

其一,對化工集中區實施綜合問診。臨港産業區基層幹部建議,對化工園區的治理,不能一罰了之,基層由於缺乏專業指導,常感束手無策,建議上級部門從規劃編制、綜合整改、關停並轉等方面提出根本徹底的整改措施,針對問題地塊和水域開展生態修復。

江蘇省環境保護廳一位監察幹部建議,不少化工園區裏面企業優勝劣汰較快,針對污染欠賬家底不清問題,宜動員以往落戶企業開展自查自糾,主動交代並解決歷史污染問題可免於處罰。

其二,對污染屢禁不止的企業實施關停式整治。據灌雲縣委主要負責人介紹,去年底以來他們將園區化工企業分成A、B、C三個等級,對列入A檔的企業引導其開展評價會審,在行政審批、財政扶持等方面予以重點支援;對列入B檔的企業,積極做好轉型升級工作,未能按時完成整治任務的降為C檔;對C檔企業弱化資源配置,引導其主動退出。此前,117家化工企業已實施關停整改一個季度,通過評審的18家,今年4月12日才開始復産。

基層幹群稱,這次整改效果相對明顯,和這種關停式整改有密不可分的關係,建議對那些項目低端、環境風險突出、經改造仍無法滿足安全環保要求的企業,堅決予以關停,從源頭減少污染物的産生和排放。

其三,進一步加強環保督政力度。周邊群眾及幹部建議,要加強環保設施的運營監管,嚴格工藝條件,嚴肅工藝紀律,建立健全崗位責任制、操作規程等各項規章制度,做到有原始記錄和數據臺賬,確保常態化運營。同時,堅持環保、安監、公安等部門聯動執法,進一步加大環境污染行為處罰力度;繼續在落實企業停産整治和取締關閉上下功夫。

最後,對重點化工園區靠前指導,加速自動化轉型,加快構建化工園建設標準體系。濱海縣副縣長、工業園區黨工委書記沈乃峰等建議,通過“培大育強”“招大引強”“挂大靠強”,推動化工産業轉型升級,重點發展國家鼓勵的新醫藥、新材料,成立一批自動化、智慧化産學研單位,加強對改造方案的設計研究。


新聞熱圖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