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試點企業生活垃圾強制分類:挑戰從奶茶開始
發佈時間: 2018-01-25 15:27:05 |來源:解放日報 | |責任編輯: 曹洋
國航貨運辦公區,每兩排工位都有一組分類垃圾箱。均舒抒攝
中山國際廣場垃圾房,分揀員進行幹垃圾二次分類。
一碗牛肉酸辣粉、一杯奶蓋四季春茶,飽餐一頓後,白領李小姐起身準備扔垃圾,這時她猶豫了:奶茶裏喝剩下的珍珠是濕垃圾,擦剩下的濕紙巾也是嗎?一次性筷子是幹垃圾,透明的米粉盒可回收嗎?
去年10月9日,位於上海長寧區的虹橋臨空經濟園區第一批72幢樓宇試點單位生活垃圾強制分類,臨空園區成為上海首個推廣生活垃圾減量分類的試點園區。李小姐工作單位所在的中山國際廣場,則與一街之隔的聯強國際成為試點樓宇中的重點樓宇。從“製造垃圾”的那一刻起,李小姐和同事們就面臨同樣的問題:哪些是可回收垃圾?哪些是幹垃圾?
歷經三個月試點,臨空園區的白領們,真的習慣分類每一件垃圾了嗎?
生活垃圾“不分類、不收運”
工作日中午12時,天山西路上來往的外賣車輛逐漸增多,其中不少停靠在協和路口的中山國際廣場。大廈A幢的中國國際貨運航空有限公司佔據5樓整個樓層,1900平方米的辦公區域內日常有300多名員工。一到中午,白領與外賣小哥們熱鬧的“交接”高峰就開始了。
對於公司的人事行政經理蔡文韜來説,過去三個月裏,他經歷了職業生涯一次特殊的挑戰:讓全公司300號員工學會垃圾分類。不是簡單“了解”,是人人都會分類。
去年8月,長寧區在上海率先試點單位生活垃圾“不分類、不收運”,中山國際廣場成為首批試點樓宇。經過長寧區綠化與市容管理局工作人員的培訓,大樓物業和保潔人員首先掌握分類方法,接下來就是儘快在企業內部開展教學推廣。此時,大廈物業經理陳浩毅和副經理杜青找到蔡文韜,希望國企帶頭,為垃圾分類開個好頭。
“辦公室最多的生活垃圾就是外賣和奶茶,以前吃喝完‘噗通’一扔就行,真要分類,大家都沒頭緒了。”於是,蔡文韜請杜青來給員工上課,重點講解幹垃圾、濕垃圾(含餐廚垃圾)、可回收垃圾等三類辦公室常見生活垃圾的分類竅門。杜青設計出“紙牌記憶法”,將三類常見垃圾和第四類有害垃圾分別用4副牌標識,每副54張牌上都印有一件物品,只需將紙牌扔進對應的垃圾桶,練習一兩遍就能記住200多件常見生活用品的分類。杜青還隨手挑一袋垃圾,一樣一樣揀出來分類,讓白領和保潔員有了深刻記憶。
在國航貨運辦公區,記者看到,幾乎每兩排工位間就有一組垃圾桶,每組3個桶上用不同顏色標識濕垃圾、幹垃圾和可回收垃圾。蔡文韜説,企業內部保潔員每天三次定時來工位清理垃圾,再按類別放至每層樓固定的大垃圾桶,由物業保潔將樓層垃圾分類清運至整個大樓的垃圾廂房,最後由環衛公司每天分時段運走不同種類的垃圾。
知道是好事,自己卻不願做
雖然試點三個月就迎來了垃圾總量的顯著下降,但在園區樓宇推進垃圾分類,並且是“不分類、不清運”的強制分類,物業、企業和政府部門的磨合期才剛開始。
杜青説,去年7月,臨空園區就向試點樓宇發放《單位生活垃圾分類責任告知書》,要求根據《上海市促進生活垃圾分類減量辦法》,在各企業和大樓實行垃圾分類投放、收集和源頭管理。按規定,對首次違規的單位,市容環衛部門送達整改通知單後照常提供收運服務,二次違規單位在收到整改通知單後必須整改才能得到分類收運服務,三次違規拒不分類的單位將被拒絕收運垃圾,由環衛部門督促整改。對拒不履行垃圾分類的單位,按照《辦法》規定,由城管部門進行相應處罰,並納入企業徵信系統。
同時,臨空園區還向72幢試點樓宇所有租戶發放450份《單位生活垃圾分類責任承諾書》,由企業法人簽名承諾實行垃圾分類。最終,園區回收《承諾書》427份,回收率94.9%。中山國際廣場19家企業租戶回收率達100%。
雖然企業都明確表示配合,但“強制分類”推廣之初,暗地阻撓分類的情況也時有發生。中山國際廣場有家入駐企業規模較大,員工達800余人,佔據大廈三個樓層,企業內部日常保潔工作量不小。試點垃圾分類後的一個早晨,杜青在巡查時發現,這家企業所在的某個樓層,三個分類垃圾桶中有兩個被膠帶封住,僅剩濕垃圾桶孤零零敞開“懷抱”迎接所有垃圾。
經企業內部調查,原來是公司內保人員擔心垃圾分類造成工作量增加,自作主張封住兩個垃圾桶。在與保潔員溝通並告知垃圾分類的流程和目的後,企業內部重申垃圾分類的必要性,通過優化內部機制避免保潔工作量陡增。
“垃圾分類考驗企業、物業多方的管理智慧,一個環節出錯,整幢大樓的分類都會受到影響。”杜青專門建立一個垃圾分類微信群,19家租戶的聯絡員和樓層保潔都在群裏,只要發現垃圾分類不合規,就拍照或錄視頻傳到群裏,由企業內部告知相關責任人,避免物業與白領發生正面衝突。
“很多人知道垃圾分類是好事,但都不希望由自己來做。”陳浩毅説,在臨空物業管理的其他試點樓宇,曾有企業連續3天拒絕分類,於是物業就將垃圾堆放3天不清運。“物業費中包含垃圾清運服務,但不包含垃圾分類,如果要物業來包辦整幢樓的分類,那跟垃圾分揀場有什麼不同?垃圾分類就失去了推廣的意義。”
生活垃圾分類真正考驗在夏天
去年底,我國正式施行《禁止洋垃圾入境推進固體廢物進口管理制度改革實施方案》,其中提到要禁止進口的生活來源廢塑膠、未經分揀的廢紙和紡織廢料、釩渣等。根據《方案》,下一步我國不僅要推進城鄉生活垃圾分類,到2020年,全國固體廢物回收量也要從2015年的2.46億噸提高到3.5億噸。
想要提高固體廢物回收率,通過對生活垃圾分類來促進垃圾減量並不難。但在企業推行垃圾分類,安全、方便是重要前提。巨人通力電梯有限公司行政經理原小姐説,雖然企業內部並未進行大規模的垃圾分類宣講,但通過在每排工位選出一名員工擔任“垃圾分類督查志願者”,形成“物業—公司行政—志願者—員工”的督查閉環,員工在相互督促下很快養成扔垃圾前要“三思”的習慣,還自導自演了垃圾分類教學視頻,活靈活現演示了喝完珍珠奶茶後扔垃圾的正確分類法……
雖然三個月的試點還算順利,但中山國際、聯強國際等第一批單位生活垃圾強制分類的試點樓宇都遭遇到瓶頸:如何將垃圾分類制度化乃至法制化,有章法地獎勵做得好的企業,約束不配合的企業。
記者翻閱虹橋臨空經濟園區物業管理有限公司自己編寫的《生活垃圾分類作業指導書》,其中將《上海市促進生活垃圾分類減量辦法》《上海市生活垃圾分類目錄及相關要求》《上海黨政機關生活垃圾分類減量導則》等法規作為生活垃圾分類的實施依據。但陳浩毅坦言,樓宇垃圾分類的源頭是企業,處罰和監督終究要靠政府,物業只能起到巡查以及粘合劑的作用。
聯強國際廣場管理處經理張琪總結出大廈垃圾分類推進較理想的因素,包括企業重視社會責任、所有租戶集中宣講、堅持面對面與租戶溝通等。“尤其是集中宣講,大家坐到一起發覺‘要分類的不止我一個’,也就逐步接受了。”他説,聯強國際正在完善企業垃圾分類獎懲辦法,發流動紅旗、每月評星、獎勵飲料水果等都在考慮範圍內。
“秋冬季垃圾還不多,到了夏季,飲料、瓜果皮暴增,真正的考驗才算到來。”作為試點樓宇,聯強國際、中山國際想用一年時間,為全上海的單位垃圾分類總結一些真正有用的經驗和教訓。
相關新聞
新聞熱圖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