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行垃圾分類勢在必行

發佈時間: 2017-05-03 12:04:08 |來源: 經濟日報 | |責任編輯: 曹洋

 

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垃圾的産生量與日俱增,如果處理不好,將會給人們的居住環境帶來巨大威脅。

垃圾分類是垃圾處理的重要基礎。只有加速形成以法治為基礎、政府推動、全民參與、城鄉統籌、因地制宜的垃圾分類制度,努力提高垃圾分類制度覆蓋範圍,才能提高垃圾處理能力,緩解資源環境壓力。

推行垃圾分類勢在必行

不久前,記者來到北京市門頭溝區東南部的魯家山迴圈經濟基地採訪,這裡的大型垃圾焚燒廠每天要處理掉北京六分之一的城市生活垃圾。北京城管委環衛設施處處長林晉文告訴記者,目前北京每天産生垃圾2萬多噸,現在有包括魯家山在內的3個垃圾焚燒廠,焚燒掉的垃圾佔到總垃圾量的43%。到“十三五”末期,北京垃圾焚燒處理率將達70%。

北京首鋼生物質能源科技公司總經理、魯家山迴圈經濟基地投資運營方負責人賈延明告訴記者,生活垃圾在垃圾池經過7天發酵,進入焚燒爐焚燒發電。如果垃圾分類做得好,垃圾焚燒的熱值就高,效率自然就高。而影響熱值的關鍵因素是垃圾中含有水分的高低,這對垃圾分類特別是乾濕分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進入焚燒廠的垃圾絕大部分經過了垃圾轉運站,垃圾轉運站承擔著垃圾分類的任務。記者來到北京馬家樓生活垃圾轉運站,站長劉凱告訴記者,垃圾車把從各個居民區收集來的垃圾送到這裡進行上線分選,經過滾筒篩選、磁力分選、風力分選等自動處理工藝後,分選出焚燒料、有機料、塑膠和鐵。

垃圾的來源就是居民小區裏的垃圾桶和每家每戶日常産生的生活垃圾。

為什麼要推行垃圾分類?來自住建部的數據顯示,隨著人民生活水準的提高,生活垃圾的産生量越來越大,2015年全國設市城市生活垃圾清運量達1.91億噸,2016年突破2億噸。這麼多垃圾要處理,需要不斷提高垃圾處理的效率。垃圾分類就是垃圾處理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要求,只有分好類,才能提高垃圾處理的能力和效果,減少處理過程中的污染,提高經濟效益。

在中國城市建設研究院總工程師徐海雲看來,生活垃圾分類在我國已經推行16年了,取得了一定成效,激發了全民的垃圾分類熱情。現在無論是城市還是鄉村,垃圾分類的意識都得到了普遍宣傳。同時,垃圾分類的系統性認識普遍提高。2000年剛開始開展垃圾分類的時候,主要還是可回收和廢品,現在垃圾分類有可回收物、家庭有害垃圾、廚余垃圾,與國際上先進的發達國家基本一致。在這個過程中,大家還知道了要分類收集、分類運輸、分類處理。

垃圾分類緣何不盡如人意

從2000年開始,我國已將北京、上海、南京、杭州等8個城市列為垃圾分類收集試點城市。

2011年4月,國務院出臺意見,明確要求推進垃圾分類。鼓勵居民分開盛放和投放廚余垃圾,建立高水分有機生活垃圾收運系統,實現廚余垃圾單獨收集迴圈利用;進一步加強餐飲業和單位餐廚垃圾分類收集管理,建立餐廚垃圾排放登記制度。

如今,走在小區裏、大街上,儘管標有分類標識的垃圾桶隨處可見,實際上垃圾並沒有分類投放。不少試點居民區,垃圾分類一段時間後又回到了“混放”“混裝”的狀態。還有些地方起初推行垃圾分類時,居民參與垃圾分類的熱情很高,但看到垃圾車來運垃圾時,把居民們分好類的垃圾混放在一起運走,居民們的積極性也隨之降低了。

為何多年以來垃圾分類的推廣不盡如人意?清華大學教授劉建國説,主要是因為垃圾處理能力的提升不明顯。

劉建國認為,垃圾分類是由分類投放、分類收集、分類運輸、分類處理各個環節組成的垃圾處理系統,分類處理系統各個環節必須要配套銜接,形成高效順暢的系統。“四分系統”關鍵在一頭一尾,即分類投放和分類處理。而全民參與是我國垃圾分類明顯短板,前端分類投放準確率較低,制約了後端分類處理設施的運作效率和污染控制效果;反過來,後端處理設施不到位和低效率又影響了前端居民分類的積極性。

垃圾分類要從短板尋求突破

2016年12月,習近平總書記提出“普遍推行生活垃圾分類制度”,發出了推進我國垃圾分類的總動員。近日,《生活垃圾分類制度實施方案》正式頒布,又給出了推進我國垃圾分類的總體路線圖。其中提出,到2020年底,實施強制分類的重點城市,生活垃圾分類收集覆蓋率達到90%以上,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達到35%以上。

如何更好地推進垃圾分類?在北京環衛集團張農科看來,垃圾分類完全可以從最簡單的乾濕分離做起,將帶有水分的廚余垃圾與其他垃圾分開來回收,就能起到很大的作用。

徐海雲認為,垃圾分類要做好“三個對接”——可回收物要與廢品回收利用系統對接起來,有害垃圾的收集要與危險廢物收運系統對接起來,廚余垃圾收運要與整個生物質的利用對接起來。

對於全民參與,徐海雲説,每個人要堅定不移地做好正確的投放,同時不僅要出力,而且要出錢。隨著我們國家經濟水準的提高,尤其是人力成本的提高,可以進一步促進分類回收利用付費制度。此外,每個人的消費模式要改變,要提倡簡約生活,勤儉節約。更重要的是,大家應自覺主動使用再生資源産品,為再生利用提供更大的市場空間。

“只有每個人都努力了,我們國家的垃圾分類才會越來越好。”徐海雲説。


新聞熱圖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