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部署合力攻克大氣重污染成因

發佈時間: 2017-04-27 11:58:54 |來源: 經濟參考報 | |責任編輯: 曹洋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4月26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確定進一步推進“多證合一”和削減工商登記前置審批,持續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激發市場活力;部署對大氣重污染成因和治理開展集中攻關,以生態改善提高人民生活品質;決定在糧食主産省開展提高農業大災保險保障水準試點,助力現代農業發展和農民增收。

會議指出,近年來,各地區、各部門按照黨中央、國務院部署,加大大氣污染防治工作力度,全國空氣品質總體改善。為進一步推動解決大氣重污染的突出難點,打好藍天保衛戰,會議確定,開展由環境保護部牽頭,科技、中科院、農業、工信、氣象、衛生、高校等多部門和單位協作的集中攻關,匯聚跨部門科研資源,組織優秀科研團隊,聚焦重點、創新機制,形成業務統一平臺,由中央財政安排專項資金,確定明確的路線圖和推進時間表,進行綜合性大規模觀察和研究,針對京津冀及周邊地區秋冬季大氣重污染成因、重點行業和污染物排放管控技術、居民健康防護等難題開展攻堅,實現重大突破,推動京津冀及周邊地區空氣品質持續改善,減輕群眾呼吸之憂,為全國和其他重點區域大氣污染防治提供經驗和借鑒。

數據顯示,2016年全國338個地級及以上城市中,有84個城市空氣品質達標,佔了24.9%。優良天數比例是78.8%,同比提高了2.1個百分點。但是,部分地區特別是北方地區冬季大氣污染形勢依然嚴峻。

環保部環境監測司副司長吳季友介紹稱,雖然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大氣環境品質同比有所改善,但仍是我國大氣污染最重的區域。區域內的河南省、北京市、河北省和山東省等北方地區優良天數比例不到60%,74個城市中空氣品質相對較差的10個城市,有9個城市在該區域。而且這個區域的六項污染物指標濃度高於全國平均水準。

對於京津冀持續重污染的天氣現象,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研究員柴發合告訴《經濟參考報》記者,冬季採暖期間京津冀本地污染物排放強度大,是重污染天氣高發的根本原因。“大量的觀測分析和模式研究都表明,京津冀大氣重污染主要是本地積累加上外地傳輸導致的。其中,京津冀三地自身的排放量大是最主要的因素,對PM2.5污染的貢獻約為70%左右”。

清華大學教授王書肖告訴記者,目前京津冀區域的污染治理處於第二階段,污染的發生發展受自然邊界條件,比如風速、濕度、邊界層高度等因素影響。在冬季採暖期間污染物排放強度大的情況下,這個表現就更加突出,一旦氣象條件不利,就可能形成重污染。要徹底改善環境空氣品質,必須堅持不懈地推進污染物減排工作,同時要對區域聯防聯控應對重污染天氣有信心。

環保部大氣環境管理司司長劉炳江表示,關中地區、晉南地區空氣污染問題也比較突出。因此,未來要推動空氣品質未達標城市制定空氣品質達標規劃,落實地方政府的責任。


新聞熱圖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