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將公佈城市水質"紅黑榜" 治水與政績掛鉤

發佈時間: 2017-03-24 10:36:31 |來源: 新華網 | |責任編輯: 曹洋

 

日前,國務院辦公廳印發《2017年政務公開工作要點》(以下簡稱《工作要點》),要求按月公開全國財政收支情況,開展城市水環境品質排名工作,對於無績效考核體系的國務院部門,年內需建立政務公開專項考核機制。

政務公開工作要點已連續6年發佈,與往年相比,今年《工作要點》的內容更加豐富,範圍更廣。主要包括6方面內容,分別是政務公開助力穩增長、助力促改革、助力調結構、助力惠民生、助力防風險,以及增強政務公開實效。

2017年政務公開工作將全面推進決策、執行、管理、服務、結果公開,即“五公開”,加強解讀回應,擴大公眾參與,增強公開實效。

記者了解到,隨著多個推進政務公開文件的出臺,近年來政務公開工作取得較大進展。初步統計,92%的國務院部門、87%的省級政府在出臺政策時,實現解讀材料、解讀方案與政策文件同步組織、同步審簽,解讀材料在文件公佈後3個工作日內向社會發佈。

有51家國務院部門、30家省級政府對公開的重大政策,通過召開新聞發佈會、在政府網站開設專欄、設立微網志微信專題、出版政策及解讀彙編等方式集中發佈,不少地方政府和國務院部門的主要負責人帶頭解讀重要政策措施,發佈權威資訊,當好“第一解讀人”。

在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研究員周漢華看來,《工作要點》最大的亮點之一,是將政務公開與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有機結合在一起,改變了過去政務公開專門單獨的、分散的工作推進狀態。

“以前有些人把政務公開與其他政府工作對立,認為公開資訊太多會導致風險,這次的結合是觀念方面的重大變化,體制機制在不斷更新健全。”周漢華表示,通過公開促進相關工作,可以避免過去政務公開的孤軍奮戰,讓政務公開走出去,防止工作脫節,讓政務公開在政府改革、簡政放權、結構調整當中起到更大的作用。

要點1 預決算公開 將設統一平臺集中公佈

文件的第一部分就是以政務公開助力穩增長,加強預期引導,以政策解讀的“透”贏得市場預期的“穩”。

《工作要點》提出,按月公開全國財政收支情況。其實,這項工作已經開展多年,財政部網站每月都會公佈財政收支情況。在此基礎上,文件明確,要同時解讀財政收支增減變化情況及原因、預判財政收入走勢,主動解釋説明收支運作中可能引發社會關注的熱點問題。

推進減稅降費方面,今年中央及各省(區、市)人民政府行政事業性收費和政府性基金目錄清單將在財政部網站集中展示、實時更新。清理規範涉企收費、降低物流成本、降低企業用電用地用礦等要素成本各項政策措施以及執行落實情況,也要及時公開。

預決算公開一直是公眾關注的焦點問題,文件提出,今年本級政府或財政部門網站,要設立預決算公開統一平臺(或專欄),集中公開政府預決算、部門預決算,對公開內容進行分級分類,方便公眾查閱和監督。這是國家層面首次提出集中公開預決算。

文件要求密切關注政府債務、銀行信貸、企業投資負債、金融市場運作、網際網路金融、人民幣匯率等方面輿情,針對誤讀、曲解、不實等情況,及時開展回應,防止風險預期自我實現。

要點2 城市水環境 每年公佈水質“紅黑榜”

今年政務公開在推動惠民生方面的力度進一步加大,涉及扶貧工作、環境保護、教育衛生、食藥安全等多個領域。

為了讓扶貧資訊更加透明,《工作要點》明確,貧困縣要公開統籌整合使用的涉農資金來源、用途和項目建設等情況;鄉鎮政府和行政村要公示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和脫貧人口名單、扶貧項目實施情況。

環境保護方面,要求實行環境保護例行新聞發佈會制度,主動回應社會關注的熱點問題。2017年,還將開展城市水環境品質排名工作,每年公佈水質最好和最差的城市名單。對於重特大或敏感突發環境事件調查結論、環境影響和損失的評估結果等資訊,要依法公開。

對此,國家城市環境污染控制技術研究中心研究員彭應登表示,以前環保部系統內部會對城市環境品質考核,包括空氣、水品質等進行內部排名,但不對外公佈,因此對當地政府沒有形成太大的直接壓力。

“排名會對地方政府起到督促的作用,也是改善的動力。”彭應登介紹,水環境品質還沒有像空氣品質那樣引起社會普遍和足夠的關注,目前,城市空氣品質排名走在了前面。空氣品質排名對地方政府觸動比較大,比如前兩年河南鄭州排名靠後,當地黨政領導特別重視,明確要求退出排名後五位。而且空氣品質排名今年將要由現在的品質狀況排名,向品質改善的變化狀況排名轉變。

彭應登表示,現在國家要求開展城市水環境品質排名,同樣會對地方政府形成比較大的壓力,可以促進地方把水環境治理與政績掛鉤,加大水污染治理、改善水質環境,尤其是促進排在末位的一些城市會知恥而後勇。目前我國黑臭水體治理的局面很不令人樂觀,城市排名顯然對現階段加快落後城市黑臭水體的治理,還是很有現實意義的。

要點3 政務新媒體 內容發佈忌“雷人雷語”

為了保證政務公開工作落到實處,取得實效,《工作要點》對體制機制、平臺建設等提出了更明確具體的要求,可以説是政務公開的“落實年”。

文件明確,嚴格執行特別重大、重大突發事件最遲5小時內發佈權威資訊、24小時內舉行新聞發佈會的時限要求,落實通報批評和約談制度,確保回應不超時、內容不敷衍。同時,加強政務公開平臺建設,全面梳理進駐政務大廳服務事項、服務資訊公開情況、系統建設情況。

隨著社交網路、新媒體的迅猛發展,越來越多的政府主體也加入其中。文件規定,要用好管好政務新媒體,明確開辦主體責任,健全內容發佈審核機制,強化互動和服務功能,切實解決更新慢、“雷人雷語”、無序發聲、敷衍了事等問題。

《工作要點》不僅明確了任務分工,還要求各地區各部門制定具體實施方案或工作安排,並在要點公佈後30個工作日內在政府網站公開。這是首次對時限提出要求。

督察評估也要加強,在將政務公開納入績效考核體系的基礎上,對於無績效考核體系的國務院部門,年內要建立政務公開專項考核機制。國辦將適時對落實情況進行督察,組織開展第三方評估。


新聞熱圖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