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分類可先從乾濕分離開始
發佈時間: 2017-03-14 15:45:34 |來源: 中國環境報 | |責任編輯: 曹洋
去年年底,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十四次會議上強調:普遍推行垃圾分類制度,關係13億多人生活環境改善,關係垃圾能不能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處理。今年,“加強城鄉環境綜合整治,普遍推行垃圾分類制度”被寫入全國兩會政府工作報告。
垃圾分類有利於減量化、資源化和無害化處理,在許多城市面臨“垃圾圍城”的當下,值得推廣。實際上,我國早在2000年,就在北京、上海、廣州等城市開始垃圾分類試點,目前不少城市都在探索垃圾分類的道路。
有的城市在全市範圍內統一推廣,注重可行性和經濟價值,廣州就明確了生活垃圾處理原則和技術路線,將生活垃圾分為可回收物、餐廚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等四大類。
有的城市在局部試點,利用“網際網路+”手段,如南京重點推行垃圾換物和積分獎勵模式,制定垃圾分類示範小區建設標準,向市民發放垃圾分類電子積分卡,按照市民交投垃圾種類和數量獎勵積分。
儘管如此,垃圾分類仍然存在減量效果不明顯、分類收運和處理脫節、分類處理渠道不暢通等問題。比如,由於環衛系統的收運車輛只對接衛生填埋、焚燒等末端處置設施,常常出現前端垃圾分類後,到垃圾收運轉運過程中再次混合在一起的狀況。
究其原因,在於推廣垃圾分類帶來的經濟價值不夠高,導致各環節積極性不足。實際上,我國城市中大量存在的“拾荒者”,已經將有價值垃圾先期回收利用了,剩餘的往往是低值回收物。
由於沒有回收利潤空間,依靠市場的自發調節回收低值回收物自然失靈,這就需要政府引導和支援,吸引有實力的垃圾處理或再生利用企業參與。
對於低值回收物的回收利用,無論分揀還是運輸,都需要資金投入。這其中耗費成本較高的是運輸環節,混合在一起的垃圾往往很重,沒有在前期做到減量化。
因此,即使在政府的支援下,也需要通過建立具備經濟性的體系來吸引回收企業。今年以來,北京垃圾分類倡導“乾濕分離”的做法充分考慮了經濟性和分類的可行性,值得推廣。
一方面,乾濕分離容易在家庭內實現,不需要專業的培訓。另一方面,乾濕分離後的濕垃圾可在轉運站進行篩分過濾等處理後,再運輸到垃圾焚燒廠焚燒。不僅減輕了運輸重量,實現了垃圾源頭的減量化,還可以保證後期焚燒的燃燒效率更高。
在這一思路下,今年北京一半以上的生活垃圾將通過篩分過濾後焚燒發電或工業協同處理,轉化為電、熱、可迴圈利用資源,更體現垃圾資源化。如今,“普遍推行垃圾分類制度”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各地更需考慮怎麼實實在在,拿出切實可行的辦法和配套措施,把這件事做好。
新聞熱圖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