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行河長制、劃定生態紅線 中國打響水安全攻堅戰
發佈時間: 2017-03-13 11:18:57 |來源: 人民日報海外版 | |責任編輯: 曹洋
滇池流域實行河長制9年,河道水質明顯改善 新華社記者藺以光攝
水質抽檢保障居民用水安全 新華社記者 張 端攝
從習近平總書記在2017年新年賀詞中提到“每條河流要有‘河長’了”,到李克強總理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全面推行河長制”,“河長”逐漸成為公眾熟知的稱呼。
推行河長制、劃定生態保護紅線……近期,國家在推進生態文明建設、保障國家水安全方面動作頻出。正如代表委員所説,中國既要打響藍天保衛戰,也要打響水安全攻堅戰。
省級牽頭,層層抓緊
河長制是近年地方涌現出的河湖管理保護的制度創新。2016年10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二十八次會議審議通過了《關於全面推行河長制的意見》。來自水利部的數據顯示,目前全國已有25個省份制定了推進河長制的實施方案。
水利部部長陳雷在“部長通道”上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建立河長制,由黨政領導即省市縣鄉四級黨政領導作為河長,特別是省級有“總河長”來牽頭,各部門協調配合,有力推進了水資源保護、河湖水域岸線管理保護、水污染防治、水環境治理和水生態修復。中央明確,到2018年底要全面建立河長制。水利部建立了檢查、督促、監督、驗收機制,力爭提前全面建立河長制。
全國人大代表、江西省水利廳原廳長孫曉山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河長制是符合中國國情、切實可行的體制。“河長制用行政手段,將水利、環保等涉水職能部門整合在一起,是比較好的抓手。”孫曉山説。
全國政協委員、浙江省政協副主席陳小平的另一個“身份”就是浙江省飛雲江省級河長。陳小平介紹説,通過對小規模生豬養殖的治理,當地已完成了養殖業的規模化升級,可以實現污水的消納處理和迴圈處理。除此之外,農村污水和“低小散”工業污染問題也在得到逐步整治。“目前,飛雲江上游中游水質非常好,中游飛雲湖作為溫州的飲用水水源地,水質一直保持在Ⅰ類水以上,全流域都在Ⅲ類水以上。”
優化配置,健全考核
今年兩會期間,致公黨中央向政協大會提交了關於推進河長制長效化的提案。致公黨有關負責人向本報記者介紹説,河長制在一定程度上實現了河湖管理保護權力的集中統一,制度成效明顯。建議今後首先應進一步優化黨政領導分工同河道治理的結合,明確重要領導擔當問題河、難題河的河長,推動重點問題的解決;其次,應完善河長制的考評問責機制,健全考核指標體系,推進考核主體的多元化、考核方式的多樣化;最後,應適度追求河長制的法律和程式制度構建,通過一整套合理、嚴格、實用、有效的程式設計,將實踐中形成的好做法上升為法規與制度,做到一體遵循,長期適用。
全國政協委員、浙江省政協副秘書長徐向東提醒,今年是換屆之年,要抓好銜接,化解老的不好管、新的不便管等各種潛在顧慮。河長可以換屆,治水不可以換屆,確保一張藍圖繪管到底。
孫曉山表示,目前的河長制主要是強調對河湖的恢復治理。他建議,未來河長制應與經濟社會發展結合起來,以水為紐帶,將經濟、産業發展統籌考慮,形成一套更高層面的管理機制。
劃定紅線,形成倒逼
“我覺得中國既要打響藍天保衛戰,也要打響碧水攻堅戰。”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全國人大代表、四川省環保廳巡視員鐘勤建表示,當下的水環境品質還存在一些突出的問題,當務之急一是要把良好水體保護起來,絕對不讓它們受污染;二是要加強重點流域的水環境污染防治,開展水生態修復。
對水安全而言,有一個重要方面就是通過水利樞紐等工程,保障河湖不氾濫。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全國人大代表、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副總工程師郭軍表示,過去這些年我們修了很多大中型水庫,但防洪是長期的任務,需要不斷提高與洪水相處的認知,“必須給洪水留下空間,要通過泄洪渠、湖泊等起到吐納作用”。
郭軍還關注缺水問題。他表示,除了號召人人節水外,現在還有許多措施推動著工業、農業不斷在節水上做文章,也有了顯著的成績。比如規模化工業大都是園區化管理,既通過價格杠桿來調節,也通過水資源量的分配來調節。企業水指標配額如果用不完,可以放到市場上交易,這就是用市場的手段鼓勵節約用水。同時,要求工業上迴圈用水。而在農業上,也有很多高效節水的技術在推廣,“今年中央一號文件強調的是‘農業現代化’,對於農業節水來説,當然就是要在規模化基礎上,以科技的力量確保水更好地利用”。
“我們水資源的生態紅線,主要包括3個:總量、水質和用水效率。”在郭軍看來,紅線可以成為一種倒逼機制,只要定下了目標,就可以分解為階段性的任務,這樣各級政府就有了具體可以考核的指標。“‘十三五’規劃中,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區都有達標率,這就是階段目標及階段考核指標。”
新聞熱圖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