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GS薄膜産業或提速光伏平價上網
電池等關鍵技術尚有待突破
“雖然目前西方國家在CIGS(銅銦鎵硒)薄膜太陽能電池技術方面具有優勢,但我國發展CIGS産業擁有得天獨厚的優勢。”4月8日,在德國Manz集團舉行的新聞發佈會上,南開大學電子資訊與光學工程學院教授孫雲表示,全球已探明的銦儲量70%在我國,而我國已對銦資源作為戰略資源實行出口許可證制度,因此,發展CIGS技術和産業必定離不開中國,“我國也將會是CIGS薄膜電池最大的生産國。”
産業發展基礎良好
翻開CIGS薄膜太陽能電池四十多年的發展史,在研發領域一步步實現突破之後,其相較于晶硅電池在轉換率、性能穩定、製造成本低、零污染等方面的優勢正日益顯現。
據了解,CIGS電池在我國的運作成本較低,相對於其他國家而言,在技術研發和産業發展上有很好的基礎。“以南開大學為例,我們只用了560萬美元就達到了西方國家數千萬美元投入所取得的成績。”孫雲説。
此外,隨著太陽能産業在我國的蓬勃發展,我國也不缺乏對該産業發展的資本支援。雖然起步較晚,生産設備和技術瓶頸也制約著CIGS電池的發展。但隨著近年來太陽能産業的迅猛發展,CIGS電池有了更廣闊的應用舞臺。
在此次新聞發佈會上,德國Manz集團明確將向中國太陽能光伏市場輸出整線CIGS交鑰匙工程,包括太陽能薄膜電池生産線設備及生産技術。該技術使CIGS薄膜組件的量産模組轉換效率突破14.6%,這將從另一種路徑選擇上大大壓縮國內光伏發電平價上網的到達時點。
“Manz薄膜技術的新世界紀錄應當引起中國光伏企業的高度關注,因為該技術是在降低成本的基礎上,技術提升的轉 折點。”Manz公司亞洲區副總經理林峻生在接受《中國電力報》記者採訪時表示。
據了解,CIGS薄膜太陽能電池的主要製造原材料為銅、銦、鎵、硒,而我國稀土資源豐富,上述四種原材料最大産地均在中國,因此該技術所需的原料不需要依賴進口。與多晶硅電池相比,硅原料多控制在德國、美國、日本手中,CIGS與多晶硅電池過度依賴海外市場的境況有著極大區別。
須建立産學研試驗平臺
雲南石林1兆瓦光伏項目是目前國內最大的CIGS並網光伏電站,經過一年多的運作,其良好的運營效果已然顯現。
該電站開發商———北京桑林藍天自控技術有限公司總經理王曉義在接受《中國電力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根據電站運營情況,電站組件能以較好的溫度系數及在低亮度條件下實現出色的發電性能,大幅縮 減能量回收期,約為晶體硅模組的一半。
“CIGS組件在低光照條件下以及所有入射角度下都能實現比較好的發電能力,適合運用於各種應用主體,如大型光伏電站、分佈式電站及光伏建築一體化(BIPV)。根據石林電站的運作情況,實測發現與晶體硅組件比較之下,未出現有功率衰減現象的發生,同時初步證明了良好的熱效應是CIGS薄膜發電量能高出晶硅電池10%左右的真正原因。”王曉義説。
據了解,CIGS薄膜太陽能技術已被列為國家節能減碳的綠色環保型鼓勵型項目,也是國家重點扶持的項目之一。去年頒布的光伏“國八條”明確指出,光伏裝機容量的發展目標在2015年前達到35吉瓦,並必須提高技術水準及加快産業轉型升級。同時,CIGS薄膜電池技術也是國家“十二五”重點發展項目,提高轉換效率、開發真空共蒸法電池製造技術、規模化製造關鍵工藝是加速CIGS技術發展及産業化的重要目標。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首座CIGS並網光伏電站運轉良好,但其在全國範圍的推廣應用力度還遠不能和採用晶硅電池的電站數相比。
孫雲告訴記者,目前,我國在CIGS電池的研發上還有較長路要走。“我們對CIGS電池研發的難度估計不足,一些機構在研發中也缺乏配合。同時,也缺乏國家863重點科技項目保障機制。這使得一些投資者可能會不遵守相關協議,使研究課題不能按計劃完成。”孫雲呼籲,國家應建立産學研試驗平臺,“通過消化、吸收國外先進技術,逐步實現關鍵技術的突破,並實現設備的國産化,從而把我國的CIGS薄膜電池産業發展上去。”“CIGS薄膜電池肯定不會完全取代晶硅電池,但在光伏應用實現大規模推廣後,CIGS應該會有更大的用武之地。”林峻生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