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網規劃與調度運作數據首度融合
———國網通過規劃設計平臺創新數據管理體系
一體化電網規劃設計平臺(簡稱“規劃設計平臺”)的建設跟隨“十二五”規劃腳步向前邁進,經過2011年的起步、2012年的孕育,終於在2013年破殼而出,完成了一期工程驗收和二期工程研發,朝著國網公司“大規劃”體系支撐平臺的角色信步而去。它的應運而生,映射著國網公司“三集五大”發展沿革的縮影,彰顯出成就“大規劃”體系的戰略願景與掌控“大數據”的雄心勃勃,更為電力行業資訊化浪潮增添了一個穩健鮮活的注腳,引發了全行業的關注。
而一體化規劃設計平臺究竟意味著什麼?它是一個數據庫嗎?還是一個工具軟體?抑或是一種業務系統?且看本網記者從多種渠道對它的調查與報道。
宏大敘事:縱橫交織的精確坐標
毋庸置疑,這是一場宏大敘事,自然也就意味著時間節點和組織佈局的雙重跨越。
“我們一直在考慮搭建自己的電網規劃平臺,這個項目的技術路線驗證早在2009年就啟動了。”國網北京經濟技術研究院(簡稱“國網經研院”)輸電網規劃中心主任李暉告訴本報記者,“那年,國網公司科技部為規劃平臺設立了科研項目,我們輸電網規劃中心則特別成立了系統運作處,專門支撐平臺建設與協調事宜,經過一期工程,技術線路得到了驗證。”有了這個成功的雛形,規劃設計平臺項目順理成章開工,並承載起建立集約高效的大規劃管理體系的重任。
真正的建設始於2011年春天,那是“十二五”的開局之年。項目伊始,工程建設被分解為基礎建設、深化應用、優化提升和全面實用四個階段,預計于2015年實現全面投用。在2011年內,該平臺就完成了“規劃管理”和“規劃設計項目”兩項功能開發並悄然上線運作,重慶和江蘇作為試點運作省份率先嘗到了“螃蟹”的滋味。隨後,試點範圍逐漸擴大,越來越多的省份加入到平臺應用、需求反饋和項目改進的良性互動中來。
2012年初到2013年4月期間,平臺建設聯合項目組分成32支小分隊,奔赴各省完成了大規模的用戶數據歸集工作,並繼續優化系統,至此,一期工程終於收官。隨後,他們在準備一期驗收的同時,又迅速投入到二期工程研發的緊張狀態中。2013年8月底至11月5日在武漢開展的集中工作,正屬於二期工程研發環節的一部分。
2013年12月4日,一期工程得到了12人專家組的一致肯定,順利通過驗收,併為二期工程的開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除了縱向的時間軸之外,橫向的組織力量佈局也為該平臺建立精確坐標係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該項目涉及的建設、實施範圍很廣,幾乎調集全網之力———從國網信通部、發策部首先發力布題;國網經研院作為該平臺最主要的應用單位和需求方,為項目建設提供總體業務支援;國網能源研究院行使專家職責,對能源經濟數據提供邊界條件支撐;中國電科院作為電網模型研究、倣真分析等領域的權威科研機構,提供了電網倣真計算數據管理系統;湖北華中電力科技開發有限責任公司(簡稱“華中科技公司”)與上海欣能、中電普華兩家單位成立了聯合項目組,承擔平臺的具體建設實施工作;各分部公司與網省公司,則負責將各省電網規劃數據錄入系統,並在聯合項目組的配合支援下,完成該平臺在本省的落地與深化應用。
數據為王:規劃的靈魂與未來
“2013年的平臺建設重點及突破都在這次集中工作中得到了非常好的體現。”華中科技公司副總經理同時也是規劃設計平臺聯合項目組經理高瀾告訴記者。據他介紹,這是該公司首次派駐副總經理擔任項目經理主導建設進程。由此可見,作為聯合項目組的主要力量,華中科技公司對該項目的重視程度超乎尋常,併為平臺建設貢獻了強勁的人才 儲備與資源支撐。
規劃設計平臺集中工作2013年8月底至11月5日在武漢舉行,由聯合項目組提供技術支援,各網省公司參與其中,具體工作落實到了各省經研院,參與人次達數百人。本次集中工作分為華中四省集中試點、三華集中工作和兩北集中工作三個階段進行。最早試點的公司為河南、湖北、湖南和江西的華中東四省公司,第二批是華北、華東和華中(川渝)區域各省級公司,最後一批則是東北和西北(包括西藏)區域各省級公司。
在為期兩個多月的集中工作中,聯合項目組共優化完善18個業務模組,新增10個業務模組;目前平臺共計156個功能點,其中新增136個,優化完善20個。與此同時,聯合項目組在集中工作期間共收集系統BUG77個,易用性需求147條,其中系統BUG均在24小時內解決,易用性需求經歸集並整理成47條,將在下一階段通過優先級逐步解決。此外,聯合項目組與各網省公司之間增強了協同工作能力,為下一步推廣與優化提升工作奠定了基石。
據介紹,經過前期電網規劃數據設計研究,電網規劃基礎數據將梳理分解為八大類基礎數據:社會經濟、能源資源、電力供需、電網設備、電源設備、電網運作、地理資訊、典型參數。在不久的將來,規劃設計平臺將從輸電網規劃、配電網規劃、成果/標準管理、規劃項目庫、電網發展診斷5大業務層面全面支撐大規劃的電網規劃業務。
“與項目開發同步進行的是各省電網規劃數據的滾動修編,目前,這些常規性工作已經能夠在平臺上直接操作,還首次在平臺上開展了潮流計算這樣的具體業務工作,數據實時共用可以説已經實現,這將全面提高數據準確度及總部與各省公司之間的資訊對稱度,一改以往由於工期緊而各自為政分頭規劃設計的情況,數據及規劃工作的溝通將會更加暢通、高效,這些都可以説是本次集中工作的功勞,我們的核心數據歸集率達100%。”李暉告訴記者,“過去,各省的網架結構數據都在各大設計院手上,而數據就是電網規劃的靈魂與未來,是核心競爭力,隨著平臺搭建與一線數據集中錄入、調通,我們將重新佔據電網數據權威優勢,並進一步提升電網規劃設計實力。”更加振奮人心的是,集中工作還取得了堪稱里程碑意義的突破———通過規劃設計平臺,國網公司首次實現了電網規劃數據和調度數據的統一融合。
雙劍合璧:規劃調度數據首度攜手
電網規劃數據與調度數據的融合又意味著什麼呢?長期以來,電網規劃和調度運作是兩條基本獨立運作的業務鏈條,電網規劃面向電網可持續協調發展,調度運作負責電網安全生産運作。“如今需求在與時俱進,隨著特高壓工程的陸續實施和智慧電網建設的推進,各省之間電網聯繫越來越緊密,像以前那樣各自埋頭研究本省電網數據並獨立規劃設計的工作方式將不能夠滿足進階需求,宏觀的數據流概念越來越成為必需,規劃和調度越來越需要緊密銜接,以提高電網規劃的準確性和科學性。統一標準、統一參數、統一平臺,也將幫助各省的電網規劃設計工作逐步進入規範化軌道。”李暉這樣闡述規劃與調度數據融合帶來的好處。
中國電力科學研究院電力系統研究所(簡稱“中國電科院系統所”)所長李柏青對兩大數據融合有這樣的觀點:“過去,前期規劃與運作調度所用的完全是兩套基礎數據,彼此不溝通不相容,電網進入運作階段後可能難以完全達到規劃階段預想的水準,而規劃數據中的現狀電網部分也難以完全吻合當前實際情況,這就是一種工作上的脫節。因此,我們迫切需要建設統一的數據管理體系,支撐規劃業務與生産運作業務融為一體,無縫銜接。”中國電科院系統所開發的電網倣真計算數據管理系統PSDB在設計之初便充分考慮了這種越來越迫切的規劃與調度數據融合需求,系統具備在一套數據基礎上管理任意時間斷面電網數據的能力,實現了對大時間跨度電網數據的滾動維護管理。
中國電科院系統所作為我國電力工業界享有盛譽的電力專業研究機構,在幾十年的電力系統模型研究和電力系統倣真軟體研發的基礎上,傾力打造了迄今為止最先進的電網倣真計算數據管理系統———PSDB7.0。該系統能夠實現電網規劃與現狀數據統一管理,支援輸電與配電一體化數據管理,為相關部門年度方式計算、2~3年規劃、電網中長期規劃等計算分析工作提供計算數據。規劃設計平臺無縫搭載了先進的PSDB7.0,使平臺超脫于純粹的數據資訊管理之上,成為了一款面向業務的、全功能型的電網規劃設計應用平臺,真正實現了國網公司“大規劃”的整合。
規劃設計將電網規劃數據和運作調度數據融合,對於我國電力行業資訊化建設來説可謂一次里程碑式的事件。這是國網公司順應時勢轉變電網管理方式與公司管理模式的實質性嘗試與突破。正如深度參與該項目的相關專家的解讀:“最難的並不是技術,更重要的是管理理念的創新和突破,這仰仗的是高層的良好溝通與銜接。”儘管已經取得了這些成績,但李暉認為,需求是在不斷變化、調整的,從現在開始平臺建設調整依舊需要3~5年的磨合期。隨著2014年“十三五”電網規劃啟幕,規劃設計平臺將真正開始發揮作用:除了提供規劃作業的舞臺、作為資訊傳遞的渠道之外,國網公司上下將第一次真正在同一套基礎數據上進行規劃與倣真計算的技術方案比選。
立於大數據浪潮之巔,好戲還在後頭,且讓我們拭目以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