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容乃大與文明互鑒”分論壇舉行 推動世界文明包容互鑒

發佈時間: 2017-05-12 12:41:00 |來源: 秦楚網 | 作者:閔波 |責任編輯: 君君

 

12日上午,第四屆國際道教論壇“有容乃大與文明互鑒”分論壇在武當山建國飯店舉行。15位來自國內外的高道大德、專家學者圍繞論壇主題演講。

論壇採用主題演講、現場點評、聽眾提問、嘉賓解答等環節進行。中國道教協會副會長、湖北省道教協會會長吳誠真,中國道教協會咨議委員會副主席劉懷元,北京大學哲學系博士生導師許抗生,台灣太一道院院長黃勝德,德國學者劉德明道長,法國學者宗樹人教授等15位嘉賓演講。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互鑒而豐富,世界也因寬容而美好。文明的包容和互鑒是推動人類文明進步和世界和平發展的重要動力。此次分論壇以“有容乃大與文明互鑒”為主題,正是中國道教通過“道”這一核心信仰,以《道德經》為基本經典,遵循“多彩、平等、包容”原則,用“海納百川,有容乃大”的文化理念,推動世界文明包容互鑒,開創“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鑒、互利互贏”新局面,步入“道通天地、德貫古今”的最高境界。

>> 嘉賓發言摘要

當代道教如何走上國際大舞臺

——中國道教協會副會長、湖北省道教協會會長 吳誠真

研判形勢,增強信心。實現道教國際化,當前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具有無可比擬的優勢。道教作為中國本土宗教,應在國家自信的基礎上,充分展示中華宗教的自信,隨著國家戰略一同走出去。

練好內功,夯實基礎。要解放思想,提升境界,想成為國際化的宗教,就要有國際化的思維、胸懷和視野,要跳出道教看道教,要跳出中國看世界,要學會用全人類的思維來思考全人類面臨的問題和挑戰,要善於向世界人民發出道教的聲音。

科學安排,搶抓機遇。要實現道教國際化眼下正當時,機不可失時不再來,必須搶抓機遇,積極服務國家戰略,要努力請進來,敢於走出去,走上國際舞臺自信展示當代道教形象。

道教文化是人類文明的寶貴財富

——中國道教協會咨議委員會副主席丁常雲

在人類社會發展中,宗教始終承載著人類文化的傳統基因,傳承著人類文明的優秀成果,見證著人類社會的發展歷程。道教作為中國固有的傳統宗教,在祖國神州大地的懷抱中誕生,為中華傳統文化的乳汁養育而成,承載著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見證著中華五千年的文明歷史,成為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道教崇尚“道法自然、貴生樂生”,主張“尊道貴德、抱樸守真”,倡導“齊同慈愛、濟世利人”。在處理人與自然、人與社會的關係以及人的身心修養、道德建構等方面有著深邃的智慧,傳承著中國人特有的價值觀和民族精神。道教文化已經成為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標識,成為人類文明的寶貴財富。道教歷史表明,古老的道教對人類社會的貢獻是巨大的,甚至在世界文明史上也留下光輝的業績。

老子的“有容乃大”思想及其當代的價值

——北京大學哲學系博士生導師許抗生

當今世界是一個多元文明的世界,在這些眾多的文明之間,應當如何相處,而能共同得以發展呢?老子的寬容思想,為世界多元文明的“共存”提供了思想基礎。要做到“共存”,首先要容納得了人,尊重他人的存在,要承認不同的文明,皆有著存在的必要性、合理性,皆起著自己應有的作用。

老子的“有容乃大”思想,為世界多元文明之間的“互鑒”提供了思想原則。要想自己得到發展壯大,就必須虛心的向他人學習、吸收和借鑒他人的長處,克服自己的短處,這樣才能使自己得到進步與發展。老子“有容乃大”的思想實就包含著這樣的思想原則。這是一個十分光輝的思想。世界上各文明之間要想得到自己的發展,立於世界文明之林,就必須要互相吸取、互相借鑒、取長補短,絕不能妄自尊大、目空一切,到頭來落得個自己落伍,跟不上時代潮流發展的步伐而被淘汰。因此,要想自己得以發展,就必須學一學老子所倡導的“海納百川”的思想。(記者 閔波)


新聞熱圖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