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徽州制墨技藝傳承人:古法制墨需要現代傳承
發佈時間: 2016-03-30 10:26:29 |來源:中新網 | |責任編輯: 君君
在古徽州的安徽歙縣深山裏,腐爛的松根被送進爐子,經過晝夜不停地燃燒,數百斤的松根最終化為幾斤漆黑的松煙。非物質文化遺産徽墨製作國家級傳承人項德勝正在查看燒出來的松煙,這些松煙將被送往制墨基地等待加工。
隨著科技的發展,現代墨汁佔據了大部分的市場份額,而作為“文房四寶”之一的松煙墨、油煙墨逐漸退出歷史舞臺。據項德勝介紹,目前,從事徽墨製作的老匠人不足百人,在徽州已有1000多年製作歷史的徽墨也從傳統的消耗品逐漸變為“藝術品”。
記者近日來到項德勝的制墨基地,探訪古法制墨的現代傳承。
項德勝出身制墨世家,從小耳濡目染,16歲跟著父親入行當了學徒,煉煙、錘墨、描金、雕刻,項德勝從最基礎的工序開始學起。“古法制墨最看重的就是手上活。”項德勝説,徽墨製作包括20多道工序,一塊徽墨從煉煙到製作好需要數年時間,因此在他看來,制墨的過程也是歷練人生的過程。
“事實上,一塊好的徽墨是制墨師、畫家和雕刻家共同努力的結果。”項德勝手上拿著正在雕刻的墨模説,墨模的雕刻難度非常大,要在方寸墨面之上再現書法、繪畫,不僅手法要拿捏得準,而且必須按照書法繪畫的鏡像去雕刻。“現在會雕刻墨模的匠人屈指可數,許多老手藝找不到傳承人,最後就會被遺忘。”
“古法制墨傳承最大的困難還是市場的衰落和混亂。”項德勝説,現在的徽墨市場越來越小,即使是書畫家,絕大多數用的是墨汁。再加上街頭售賣的幾十元的假冒製品,嚴重影響了徽墨的品質和認可度。
“現在市場上一塊稍好的徽墨價格在數千元到數萬元人民幣不等。”真正的徽墨在製作過程中要加入很多名貴中藥材,複雜的工藝和較長的製作週期使得其價值不菲。
上世紀90年代,項德勝憑藉此前的積累創辦了徽墨製作廠,他對非遺技藝的傳承有自己的想法,他認為,徽墨要傳承,最重要的是發展,這才是傳承的根本。“如果不在設計理念上去改變,就無法生存,就會出現斷代,所以説我們要變化地傳承。”
項德勝組織非遺傳承人將民間傳説、佛教和徽州建築等題材融入徽墨中,於是,清明上河圖、百子圖、百壽圖等300多種圖案出現在了徽墨上,呈現出強烈的文化氣息。“明清的徽墨,樣式簡單且重復,現在自由創新過後,題材豐富,生命力更強。”項德勝説。
如今,在項德勝鼓動下,兒子項頌從美術院校畢業後也拾起父親的手藝,學做徽墨,他正利用自己的美術功底,將現代的藝術元素融入到徽墨中,在創新中傳承非遺文化。
目前,安徽省黃山市(原名徽州)有徽墨生産企業和手工作坊近20家,擁有傳統智慧財産權專利産品18項。該地出産的徽墨出口日本、南韓等10多個國家和地區。(完)
相關新聞
新聞熱圖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