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將於今年年底前劃定城市“清潔空氣廊道”

發佈時間: 2014-05-13   來源: 揚子晚報

 

江南的3條生態通風走廊分別為:紫金山—青龍山—黃龍山;方山—秦淮河;牛首山—祖堂山—雨花臺。江北的3條生態通風走廊分別為:老山—長江;大廠—化工園;長蘆—玉帶—八卦洲。這些生態通風走廊的寬度有的是三四公里,有的是一兩公里,長度基本都在數十公里。這些規劃中的通風廊道分別利用山體林地、河谷水道、濕地、綠地等自然條件,通過建設限高等手段,形成開敞空間和城市的大“出氣孔”。

針對霧霾污染,年初通過的《南京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中有針對性地提出了72條大氣污染治理辦法,包括56條治理措施和16條保障措施。這其中,打造南京“清潔空氣廊道”被首次提出,記者昨日獲悉,“清潔空氣廊道”將作為改善區域大氣環境品質的重點任務貫穿今後數年。

根據《計劃》,南京市將於今年年底前劃定城市“清潔空氣廊道”,通過強化城市空間管制和綠地佈局,利用城市主導風向(東北風)及山體河谷等自然條件,形成有利於大氣污染物擴散的城市和區域空間格局,確保郊外的新鮮空氣與城市的熱空氣進行有效置換。尤其是夏天,穿城而過的城市“穿堂風”,能把郊外的清爽空氣吹進來,緩解“熱島效應 ”。

在高密度的城市中,留下這些通風走廊並非易事。南京市環保局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比如在長蘆—玉帶—八卦洲之間,有一條4公里寬的隔離帶,當地企業一直想把這塊地用於建設,專家組和當地有關部門反覆溝通,最終還是堅持把它預留下來了。因為這塊地一旦用於建設,將卡住這條生態通風走廊的“咽喉”。

同時,南京市將嚴控在市區東北向與清潔空氣廊道內建設有廢氣排放的工業項目。據悉,目前“清潔空氣廊道”還在進一步規劃中,一旦廊道確立,就要對區域內的産業結構進行調整,很多污染企業要搬遷。2017年底前,清潔空氣廊道內排放廢氣的企業全面退出。

新聞延伸>>>

通風廊道早有先例

根據南京市環保局的相關資料顯示,南京的地理形勢為三面環山,一面臨江,呈簸箕狀,客觀上不利於空氣中污染物的擴散和排出。因此,保證城市主風道暢通,減少污染物在城市上空逗留的時間,對改善城市空氣有著重要的作用。

打通城市“清潔空氣廊道”,在國內已有不少先例。上海夏天多刮東南風,秋天多是西北風,所以上海在規劃建設浦東新區時,特意留出了“風走廊”——世紀大道;武漢有6條生態綠色走廊,構成了6條“風道”,最窄二三公里,最寬十幾公里,使武漢夏季最高溫度平均下降1℃~2℃。

通風廊道治霾效果有限

環境保護部南京環境科學研究所研究員張慧參與了南京通風廊道的規劃和設計。她告訴記者,“這些生態通風走廊就像城市的一個個大‘出氣孔’,可確保郊外的普遍清爽空氣吹進來,把主城的熱空氣置換出去。對於緩解熱島效應、驅散霧霾有一定的作用。”

在採訪中,一些城市規劃專家也表示,城市中不合理的道路規劃也是影響風形成的原因。有專家提出,南京夏季以東南風為主,需要更多沒有阻攔的東西向街道,順著城市的風向,以利用自然風降溫、交換空氣。

張慧表示,關於“清潔空氣廊道”,目前國內外很多城市都在做,其中德國的一些城市相對較成熟,南京的通風廊道在一些方面也借鑒了其他國家的經驗。

張慧還提到,廊道的建立對南京生態安全格局有著重要影響。“廊道一旦建成,保護好廊道,就是保護好南京生態安全。”她説。

然而,在廊道的具體建設中,南京還存在一些問題。張慧介紹説,廊道中或多或少存在固有的建築群,使得通風效果減弱。專家正試圖利用已建成的城鎮隔離帶輔助通風。

那麼,建設了通風廊道,南京的霧霾能否因此消失呢?張慧稱,霧霾的治理根源在産業結構的調整,清潔廊道的建立只能在一定程度上起緩解作用,加上南京的風速普遍不大,因此效果有限,需要一定時間。

責任編輯: 君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