贛州作為世界上最大的客家文化分佈區,被譽為“客家搖籃”,世世代代的客家人在贛州這片熱土上開拓耕耘,創造了璀璨奪目的客家文化,生成了多姿多彩的客家風情。為進一步大力推動贛南優秀傳統文化數字化展示、網路化傳播,贛州市委網信辦于11月27日-29日開展“傳文化薪火奏時代強音”網路主題宣傳活動,組織媒體分兩條線路赴章貢區、龍南市等8縣(市、區)開展線下採訪調研活動。
作為革命老區高品質發展示範區,贛州正搶抓歷史機遇,植根文化沃土,深入實施文化強市戰略,促進文化産業集群發展,為經濟回升向好注入文化動能。在27日的座談會上,贛州市委網信辦主任張冠軍表示,贛州客家文化源遠流長,有著“客家搖籃”美稱,希望通過此次活動,把贛州“客家搖籃”品牌打得更響,把贛州“陽明聖地”內涵傳得更開,把贛州“文化高地”招牌擦得更亮。
深挖文化資源,打造文旅精品
贛州市文廣旅局二級調研員張偉在座談會上表示,近年來,贛州市文化廣電旅遊局依託豐富的客家文化與陽明文化資源,推進了文化旅遊産業高品質發展。
首先,深挖文化特色,打造精品文旅項目。在客家文物妥善保護的基礎上,積極探索資源整合、投放利用、長效保護三位一體的客家文物保護。張偉介紹稱,贛州通過保護與利用客家文物,建成龍南關西圍屋群、安遠東升圍屋群等國家4A級景區,同時,結合陽明文化打造崇義陽明博物館、龍南陽明心谷等特色景區,形成了文化與城市休閒、研學結合的獨特文旅品牌。
其次,推動文化轉化,發展文創産業。依託非遺技藝創新開發藍酸棗糕、客家米酒等文創産品,預估産值達36億元,創新擂茶系列産品,年銷售額超5000萬元,非遺産業化成為致富的新産業。
再次,發揮文化優勢,舉辦系列主題活動。連續三年舉辦“來贛州過客家年”的主題活動,開展客家第一集市非遺展演,春節煙花表演。張偉表示,2024年的春節期間開展了300多場客家民俗的活動,共吸引遊客820萬人次,遊客的接待量在全省排名第一,直播觀看的次數達到了2361.96萬人次。
贛州陽明文化的傳承與發展
贛州市委黨史研究室二級調研員徐井生在座談會上從推動贛州客家文化和陽明文化的傳承的角度介紹了如何將贛州的“客家搖籃”和“陽明文化”的文化名片擦得更亮。
據悉,王陽明在贛州構建起了以“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三大命題為核心內容的心學理論體系,還通過開辦書院、興辦社學、講學等方式對贛州民眾施行教化。經初步統計,贛州市王陽明的遺址遺跡主要有碑刻9方,書院和祠廟22處,古建築與紀念場所21處,文獻與著述200余篇,其中王陽明巡撫南贛期間著述190多篇,路過贛州留下著述7篇。
徐井生認為,贛南客家文化與陽明文化的研究與傳播,不僅體現了文化資源的創造性轉化,也為區域經濟發展提供了持續動力。今後將繼續深化挖掘客家文化陽明文化資源,努力實現創造性的轉化和創新性發展,助力贛州文化名城建設。
此外,贛州市文藝創作中心主任郭玉芳表示,贛州市文藝創作中心持續開展文學采風活動,組織作家深入贛南鄉村采風,創作《走讀章貢》《美麗鄉村》等一批描繪鄉村巨變的作品。與此同時,通過與福建龍岩、廣東梅州等客家地區的文化交流,進一步提升了贛州客家文學的區域與全國影響力。
近年來,圍繞客家文化推動文學創作,贛州市涌現出一批具有鮮明客家文化特色的文學作品及作家。贛州作家屢獲全國少數民族文學創作金馬獎、冰心散文獎等重量級獎項;多部客家文化題材的文學著作被省、市文藝項目扶持或公開出版,如李伯勇、范建明等文學作品以筋骨與溫度兼具的文學表達,生動展現了贛南客家鄉村的發展與變遷。(袁純奎、葛佳明)
(責任編輯:君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