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市東川區幸福裏社區建設堅持就業“六步法”,創新“三業聯動”和“小喇叭”服務品牌,使就業“六步法”實現擴面增效,幫助易地搬遷安置群眾穩定就業增收,享受家門口就業服務。
一個組織體系。東川區按照“人社主導、企業運作、村社組織、群眾參與”的工作思路,建設就業幸福裏社區標準化服務平臺1個和就業服務站4個,全面完善服務體系。
一個服務平臺。東川區人社局建設標準化就業幸福裏社區平臺360平方米,設置人社就業服務窗口,開設勞務專業合作社、勞務公司服務區,設立就業法律援助、工會民工愛心驛站、直播創業孵化等功能區,建設就業宣傳服務專欄。建設洗尾嘎、銅源、銅潤等“就業幸福裏社區”服務站4個,完善服務功能,為易地搬遷安置群眾提供家門口、專業化、“一站式”就業創業服務。
一支服務隊伍。東川區配備“就業幸福裏社區”和就業服務站工作人員、就業資訊員,整合社區網格長和網格員力量,建強“就業幸福裏社區”服務隊伍。深入推廣就業“六步法”,持續開展數據摸底、敲門問需,適時更新社區勞動力就業和技能情況臺賬,精準找崗、就業、培訓,把培訓和崗位送進社區和群眾家中,讓務工人員“出了家門上車門、下了車門進廠門”,實現“三門”連接快轉移。用好就業資訊數據,通過智慧化社區管理平臺、社區微信群、抖音等,開展線上就業服務。
一套保障制度。為形成“就業幸福裏社區”工作合力,東川區明確區、街道(鄉鎮)、社區(村)黨組織一把手負總責,“三級書記”抓就業。制定行業部門就業工作責任清單,細化就業職責任務,齊心協力抓就業。出臺就業幸福裏社區“平臺管理服務、就業介紹服務、用人招聘服務”等制度,規範化、專業化抓就業。建立工作考勤、目標考核、民主測評制度,壓實服務主體和工作人員責任,嚴格紀律抓就業。
一個創新品牌。東川區“就業幸福裏社區”創立“小喇叭”服務品牌,一頭為務工群眾找崗位;一頭為産業企業和農業種植大戶送勞力,開直播和建社區商超,助力産品銷售,形成“三業聯動”生動局面。把就業宣傳延伸到家門口、手機上,帶動群眾參與,使社區鄰里之間和農村親朋之間互幫互助,互通務工崗位資訊,人人關心就業,談論就業,以就業為榮,使就業服務更加接地氣,有活力,形成濃厚氛圍,創造良好就業服務環境。
東川區就業幸福裏社區建設取得好成效,截至目前,全區儲備省外就業崗位1萬餘個,提供區內就業崗位1萬餘人次,使15192名易地搬遷勞動力就業率達91.68%,搬遷群眾2024年前兩季度工資性收入5986.64元,佔總收入的80%以上。開展勞動技能培訓4000余人,東川安保、電工、麵條匠人等務工品牌影響增強,促進了産業振興。
東川區人社局副局長陳應蘭説:“東川區‘就業幸福裏社區’提高了工作組織化、專業化、規範化、市場化水準,實現了就業‘六步法’擴面提質,為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推進鄉村振興,促進城鄉融合注入新動能。”(姜定才、郭林、蔣佳靜、楊春麗)
(責任編輯:君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