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熱點 時尚 直播 熱圖 科技 快消 小鎮 專題 聯盟

江西贛州發現亞洲首例暴龍足跡 足跡尺寸超過58釐米

時間:2019-07-30來源 : 新京報作者 : 王俊

江西贛州發現亞洲首例暴龍足跡

足跡尺寸超過58釐米;是目前中國最大的肉食性恐龍足跡之一

霸王龍足跡的沙地凹型足跡。圖片來源:新京報受訪者供圖

暴龍是恐龍裏知名度很高的“巨星”。不過,長期以來,暴龍類在亞洲的足跡非常罕見。昨日,中外古生物學界的專家學者宣佈,在江西省贛州市發現了一個巨大的恐龍足跡,是中國乃至亞洲首次發現的暴龍足跡,這對研究中國白堊紀最末期恐龍動物群的分佈與演化有著重要意義。

該研究由中國地質大學(北京)的邢立達副教授、英良世界石材自然歷史博物館執行館長鈕科程、美國科羅拉多大學足跡博物館館長馬丁·洛克利(Martin G. Lockley)等學者共同研究,論文以封面文章的形式發表在國內權威學術期刊《科學通報》(Science Bulletin)上。

“失而復得”的暴龍足跡

暴龍又稱霸王龍,可以説是恐龍時代最兇猛的掠食動物,在不少電影中都有它們的身影。典型的暴龍體長12.8米,高5.5米,重約6.8噸,長著一張佈滿數十釐米長、香蕉形大牙的嘴巴,之後是粗壯的頸椎,但前肢弱小,有著一雙“小短手”,後肢和尾巴非常發達。

它們生活在白堊紀晚期的最後300萬年,距今約6850萬年前至6550萬年前,隨後在白堊紀-古近紀大滅絕事件中銷聲匿跡。

邢立達稱,暴龍類的足跡目前主要分佈在美國的新墨西哥州、科羅拉多州、懷俄明州、蒙大拿州和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

這次在中國乃至亞洲首次發現暴龍類的足跡,圓了邢立達多年的夢。“中國的大多數恐龍足跡都發現在侏羅紀和白堊紀早期,白堊紀晚期的足跡記錄非常稀少。暴龍類作為食物鏈最頂端的恐龍,數量本來就少,變成化石的就更少了。”

這個標本是施工隊清理石頭時發現的。當時,工人們看到一塊巨大的紅色砂岩上有一個“奇形怪狀”的印記,便派人聯繫鈕科程,稱這個印記“看起來像是由一隻恐龍或是某種巨大的三趾動物留下的”。“但足跡照片沒有比例尺,而且後來聯繫不上這支施工隊,足跡也不知所終了,令我們十分遺憾。”鈕科程回憶。

兩個月後,一位戶外愛好者徐承華聯繫邢立達,並稱贛州民間收藏界流轉著一塊“好像”恐龍大足跡的化石,“我聽到這個消息後非常高興,看到照片之後,我知道‘幸運女神’又眷顧我們了。這就是此前消失的大腳印。”

邢立達看到足跡後,腦袋裏“蹦”出年頭——這與發現于美國的暴龍足跡(Tyrannosauripus)非常相似,極可能為暴龍所留下的。

足跡所屬暴龍體長可達7.5米

邢立達介紹,這個足跡是三趾型,爪痕尖銳;屬於大型足跡,尺寸超過58釐米,並且存在大型腳跟。大型恐龍的腳跟一般比較發達,以此來提高穩定性。

“此外,第II趾非常發達,它的旁邊還保存有一個小小的、外翻的凸起,這很可能是大腳趾的痕跡,只有獸腳類恐龍才會有。”邢立達説。

古生物學家從足跡推斷,該暴龍足跡的造跡者體長可達7.5米。有趣的是,這個體長與贛州本地發現的暴龍類——虔州龍的體長非常相似。

虔州龍是一種生活在白堊紀的恐龍,2014年,來自中國地質科學院和愛丁堡大學的古生物學家在江西贛州的一個建築工地上發現了它們的化石,佐證了暴龍家族樹上的新分支,虔州即是贛州的古稱。

虔州龍體長一般約7.5米至9米,體型比暴龍小很多,但是比暴龍更敏捷和致命。

“這次標本足跡和虔州龍骨骼化石的發現地相距不過33公里!”邢立達強調,“從頂級掠食者的活動範圍看,該區的掠食者可能只有一種,此次發現的暴龍足跡非常可能是虔州龍留下的。”

一隻恐龍足跡無法測出恐龍行進速度

“一般情況下,足跡很難保存下來。幹硬的地面上,恐龍走過後只會留下淺淺的印痕,很快就消失了;而在過軟的地面上,恐龍足跡會很快被周圍流動的泥沙埋沒。”邢立達表示,“只有在泥沙的溫度、黏度、顆粒度都合適的地面,足跡才能被保留下來。而且,這些足跡要及時地被外來物所覆蓋,過早或過晚都不能形成足跡化石。”

古生物學家們除可以從恐龍足跡的大小推斷恐龍個體大小外,恐龍足跡還能提供諸多恐龍骨骼化石無法證實的資訊,如恐龍的運動速度。而與單獨的足跡相比,有連貫順序的“足跡”往往能提供更多資訊。

邢立達表示,由於本次只發現了一隻恐龍足跡標本,因此無法測出這種恐龍當時的行進速度。

目前,該恐龍足跡館藏于福建省南安市的英良世界石材自然歷史博物館。鈕科程告訴新京報記者,這個足跡化石尺寸驚人,是目前中國最大的肉食性恐龍足跡之一,未來將與該館其他大量珍貴的各類足跡化石館藏一起陳列展示,向人們介紹恐龍足跡的有趣故事。

■延展

山東郯城發現300個恐龍足跡

作為曾經的地球霸主,恐龍的印記遍佈全球。恐龍骨骼、恐龍腳印化石等在歲月中不斷被發現,成為人類研究中重要的“寶藏”。其中,恐龍足跡化石,它們可提供恐龍足部形態和腳趾數目等資訊。

2018年6月,在山東郯城縣發現了來自1億年前的300個恐龍足跡,其中有70余個四道平行的小型恐爪龍類足跡,這印證了小型恐爪龍類的群居特性,是世界上首例群體性小型恐爪龍類足跡。

該足跡發現于山東郯城縣,被稱為李莊恐龍足跡化石群。該處地形條件良好,橫亙于臨沭、郯城、東海、新沂四個縣的馬陵山,海拔不高,但狀如奔馬,恐龍時代的地層出露較好,一直延續到臨沭岌山,在沒有山頭的低矮丘陵裏,第四紀耕土層之下幾十釐米就可見白堊紀岩層。

據介紹,一個恐龍足跡點的恐龍足跡種類都是寥寥一兩種,但李莊足跡點的恐龍足跡卻包括了肉食性恐龍留下的三趾型中型獸腳類足跡、小型獸腳類足跡、微小型獸腳類足跡,以及兩趾型小型恐爪龍類足跡;植食性的窄間距蜥腳類足跡,寬間距蜥腳類足跡,以及鳥類足跡共七種類型,整體超過300個足跡。

這也表明該區域的自然環境非常優越,才能吸引各種不同的恐龍在此繁衍。

2018年8月,貴州茅臺鎮發現我國侏羅紀早期規模最大的蜥腳類足跡群。蜥腳類恐龍曾是侏羅紀時代地球上最大的統治者,也是目前已知陸地上出現過的體型最巨大生物。

蜥腳類恐龍足跡群位於茅臺鎮赤水河畔的釣魚臺酒業廠內,面積約350平方米,恐龍足跡至少250個,其中97個組成可辨認行跡,153個無明顯行跡。足跡點所在地層為下侏羅統自流井組,距今約1.8億至1.9億年前。新京報記者王俊 本版圖片/受訪者供圖

(責任編輯:君君)
返回首頁 返回欄目首頁

關於我們 | 法律顧問:北京岳成律師事務所 | 公告 | 刊登廣告 | 聯繫方式 | 本站地圖 | 對外服務:訪談 直播 廣告 展會 無線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union@china.org.cn 電話:86-10-88825631 京ICP證 040089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