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熱點 時尚 直播 熱圖 科技 快消 小鎮 專題 聯盟

熊貓爺爺和他的弟子們

時間:2019-04-18來源 : 華西都市報作者 : 譚楷

野外住帳篷。

今年90高齡的胡錦矗教授是走在中國大熊貓科學研究最前列的“砍路人”。

他主持創建的“五一棚”,是第一個大熊貓野外觀察站;他與夏勒博士等中外專家合著的《臥龍的熊貓》,是大熊貓生物生態學的第一部具有權威性的專著;他曾是中國大熊貓保護研究中心的第一任主任;他從事教育工作60多年,培養了上千名學生、105名研究生。進入“80後”,他仍退而不休。給畢業生輔導論文,到保護區去培訓野外調查隊員,為青少年撰寫科普書籍,關注每個弟子的最新成果,忙得不可開交。親友們都勸他“該歇一歇了”。他卻説:“常爬山的人腿勁好,跑得快,閻王爺來收命都嫌麻煩,跑不贏我。”

無線電追蹤大熊貓。

最苦最累 24小時不間斷跟蹤熊貓

胡錦矗出生於大巴山中的開江縣,上中學要走過虎狼出沒的二百里大山,早就習慣於跋山涉水。中年時率科考隊在四川西部跟蹤調查大熊貓,四個春秋,行程九萬里。原始森林,哪有現成的路?路,是彎刀砍出來的——砍一棵枯樹,在急流上搭橋;砍一個坑凹,在冰崖上立腳;砍一片枝柯,才能挺起身板;砍一塊空地,才能支起帳篷。

上世紀80年代初,林業部調集川、陜、甘三省熊貓棲息地保護區各“山頭”的技術骨幹到五一棚學習,有人還記得與胡老師初次見面的情景。

胡錦矗和夏勒。黃燕供圖

那是在臥龍,海拔2560米的林海中的五一棚大熊貓野外觀察站。火塘邊,一雙雙濕漉漉的農田膠鞋,烘烤出奇特的臭膠味。吊鍋裏的水咕嚕咕嚕地唱著,與伙房裏的鍋碗瓢盆的碰撞聲應和。突然,帳篷外一陣窸窸窣窣,七八隻毛茸茸的小松鼠從冷杉的枝葉間“嗖嗖嗖”飛竄而過——炊事員説:“胡老師回來了!”

胡老師一身汗水,兩腿泥濘,還來不及放下沉重的背包,卻忙不迭地從挎包裏掏出饅頭渣,任由小松鼠在他的頭上肩上跳得歡勢,從他手掌上將饅頭渣叼走。年過半百的胡老師,身材魁偉,留著寸頭短髮,步履矯健,笑迎各個“山頭”來的年輕人。

在雪地上,胡老師教他們如何細認熊貓的足跡;拾到了熊貓糞便,胡老師教他們如何用“咬節法”判斷熊貓的年齡、身體狀況。在火塘邊,胡老師和夏勒講的動物故事,是最生動的教材。

野外考察大熊貓。

在“五一棚”,最苦最累的活,是對戴著無線電頸圈的幾隻熊貓進行24小時不間斷的跟蹤定位。那時,以夏勒博士為首的“外國隊”和以胡教授為首的“中國隊”輪流上陣,在零下十幾度的雪夜,踩著沒膝深的積雪,反覆測試,確定大熊貓位置。一夜幹下來,胡老師凍得兩頰鐵青,軍大衣成了冰甲,走起來如機器人咔嚓作響。夏勒博士對“中國隊”如此簡陋的裝備——軍大衣,毛織綁腿加農田膠鞋感到驚訝。緊急要求世界自然基金會(WWF)調滑雪鞋、防寒服。

野外調研 五一棚成熊貓專家熔爐

在五一棚鍛鍊過的年輕人,成為各個“山頭”的業務骨幹。

雍嚴格,成為研究秦嶺大熊貓的專家;諶利民,成為青川唐家河管理局副局長;周守德,成為臥龍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副局長;李建國,成為林業廳野保協會秘書長;嚴旬,成為國家林業局保護司總工程師……長期以來,搞熊貓這一行的人,只要説“在五一棚幹過”,就成了行業內的“資格證書”。

胡錦矗認為,學好生物科學,最重要的是讀好大自然這一本無字之書。1984年,他開始招收研究生,第一批有魏輔文、吳毅、袁重桂、郭朝安;第二批有王昌瓊、黃乘明、張國修、郭延蜀。還未正式上課,他就率眾弟子到平武王朗、青川唐家河,對大熊貓棲息地進行實地調查。

走進大森林,眾弟子興奮不己,希望與大熊貓來一次美麗的邂逅。萬丈豪情很快被單調而艱苦的野外生活消磨殆盡。魏輔文回憶:“且不説沒有遇上大熊貓,蚊蟲、螞蟥、草蜱的叮咬常讓人心煩意亂。牛羚、菜花烙鐵頭的攻擊也得時時提防。”這時,再看看胡老師,年近花甲的老人,日復一日帶著大家採集標本,辨認動物痕跡,回到宿營地,再累也要堅持整理筆記。他用行動告訴眾弟子:這是一條寂寞而漫長的路,點滴成果都要你艱苦的付出。

黃乘明回憶:“我好逞能,每次出發都衝到最前頭,逞能沒多久,腳下發飄,就不行了。胡老師對我説:‘爬山,要不緊不慢,一步步走穩了,勻速前進,才能保持體力,走得遠,堅持得久。’後來,我帶學生,教野外生存本領也是按胡老師的一套教的,真是受益匪淺。”

王昌瓊回憶:“胡老師率領眾弟子去唐家河,在野外搭起了帳篷,有樹枝鋪地,加上雨披和軍毯,算是有了一個簡單的窩。可是,我一個女生睡哪呀?胡老師説,你睡帳篷最裏面,挂上簾子隔開,我睡簾子外邊,有我保護,你就不怕了。頓時,我感覺自己變成‘熊貓’了。夜晚,星星在帳篷外閃爍,熒火蟲在帳篷裏舞蹈,野外的氣息既新鮮又不適應。簾子那邊一片鼾聲卻讓我心裏很踏實。在野外多住一些日子就適應了。讀大自然這部書,很快就讀出了興趣。”

數據嚴謹 熊貓屍體上“數蛔蟲”

由於長期在野外跟蹤大熊貓,胡錦矗腳有永久性凍傷,每晚必須用熱水泡腳,不能久坐。所以,他總是堅持站立著上課,堅持板書。

若是帶弟子在野外調查,胡老師總是叮囑:“無論你走過多少艱險之路,你採集的數據一定要準確,要經得起檢驗。”

弟子們都知道,胡老師早年做熊貓調查時“數蛔蟲”的故事。

聽老鄉報信,寶興鹽井汪家溝有一具熊貓屍體。胡錦矗聞訊趕去,無路可走。硬是抱著溜筒,從割漆人留下的鐵索上溜過去,終於找到已腐爛的熊貓屍體。經解剖發現,這只熊貓死於蛔蟲!究竟有多少條?科學最忌“大約”“估計”,胡老師用鑷子挑來,一根一根數到2336條。這是有關野外大熊貓患寄生蟲疾病的經典紀錄。

讀過私塾背過古文的胡錦矗,對論文要求字斟句酌,非常嚴格。出現錯別字,病句,幾把大紅叉讓你滿臉羞紅,很難為情。在胡老師的嚴格要求下,嚴師出高徒。

弟子們來自天南地北,周未與節假日,最歡樂的去處就是胡老師的家。胡老師親自下廚做一桌子美味,那蔥燒鯽魚,涼拌雞塊,水煮肉片簡直是天下美味。胡老師長期生活在“林家舖子”,能與林區職工豪飲,只是過了古稀之年便非常節制。酒酣耳熱,獨生女胡曉會突然出來“擋駕”,連幹幾杯,胡曉吐露真言:“我這個老爸,自從收了你們幾個研究生,就像收養了一大窩兒子,別看他很難當面表揚哪一個。背後裏,跟我媽誇這一個,吹那一個,個個都是前途光明得不得了!説實話,我都吃醋了!”

早期畢業的學生記得,野外調查是走到哪兒在哪吃,無論是在土狗鑽桌的雞毛小店,還是蒼蠅亂飛的場鎮飯館,胡老師一坐下來便從挎包裏掏出一個藥瓶,將瓶中裝著的酒精小棉球分發給大家擦拭碗筷。酒精小棉球,是胡老師當醫生的夫人陳昌秀為他準備的,被川農大李桂垣教授戲稱為“陳昌秀棉球”。“陳昌秀棉球”使師生們的腸胃免遭病菌侵害,還很有效。恩師對弟子的關懷,可以説是無微不至。

胡錦矗不僅非常重視弟子的成績,還非常看重弟子們的道德品質。周才全,現已是西華師範大學科學院院長。三十多年前的一天,他上街時遇見了一位殘疾人橫躺街旁。圍觀者説,這殘疾人從宜賓來南充做小生意,因為錢財被盜,氣得昏死過去。周才全立即掐穴位,將殘疾人救醒,問清了情況後將僅有的二十元錢全給了他。後來,胡老師曉得了這事,大大表揚了周才全,還硬要給周才全五十元。周才全説:“老爺子曉得我來自農村,家境貧寒,我要不收他的錢,他會生氣。”

高足雲集 “慶生會”成了“學術會”

2018年,弟子們張羅著要給他做“大生”,被他堅拒。幾經磋商,西華師範大學決定召開一次“珍稀動物保護研究學術會”,讓高足們充分交流學術,彙報成果。

4月28日,由西華師範大學主辦的“中國瀕危動物保護生物學學術研討會”召開。

胡錦矗教授的首屆研究生、中國科學院院士魏輔文,以《大熊貓保護生物學研究》為題,介紹了他的研究成果。30多年來,他接過了胡錦矗的接力棒,成績斐然,在世界頂尖的學術期刊發表了多篇有影響的論文,把大熊貓科學研究推向新的高度。談到恩師胡錦矗時,他數度哽咽,與會者無不感動。

來自南京的博士生導師楊光,在鯨類進化歷史、適應機制與保護對策方面的研究,已形成了明顯的特色和優勢。在學術會上,他以《長江江豚獨立物種地位及其保護》為題,介紹了自己的最新成果。

來自廣州的吳毅,是中國翼手類動物研究的著名專家。為了答謝恩師,他決定將自己發現的一個蝙蝠新種命名為“錦矗蝠”。

來自福州的袁重桂,學術重點在應用生態學,側重於水産産業養殖技術模式研究與開發,目前重點研究“可控生態水産精養技術”。

來自廣西的黃乘明,多次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他以精彩的幻燈片展現絕壁上白頭葉猴的生存狀況,引起陣陣讚嘆。

在眾高足的祝福聲中,胡錦矗卻表示“感謝學生!”他説,學生超過了先生,讓他感到幸福而快樂。(譚楷

(本文由王昌瓊提供大量資料,特表感謝)

(責任編輯:君君)
返回首頁 返回欄目首頁

關於我們 | 法律顧問:北京岳成律師事務所 | 公告 | 刊登廣告 | 聯繫方式 | 本站地圖 | 對外服務:訪談 直播 廣告 展會 無線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union@china.org.cn 電話:86-10-88825924 京ICP證 040089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