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量哥”:用支教改變山村小學

發佈時間: 2018-06-29 09:11:49 |來源:中國青年報 | 作者:吳蘊聰 |責任編輯: 孟君君

 

口述:宋飛朝中國大學生自強之星

執筆:中國青年報·中青線上見習記者吳蘊聰

畢業季,我放棄年薪12萬元的Offer,支付5000元違約金,從浙江省回到家鄉陜西省,當高校學生輔導員。我希望和學生們在一起,為他們的幸福鋪路。作出這樣的抉擇,離不開我的成長軌跡,更離不開我的“公益路”。

28年前,我出生在陜北的一個山溝溝裏,一家5口人的生活全靠父親外出打工維持。父母經常奔波,為我和哥哥、妹妹籌學費。我初中畢業那年,哥哥考上了不錯的大學,由於生活窘迫,為了能讓我繼續讀書,哥哥忍痛撕掉錄取通知書,妹妹也輟學在家。我沒辜負他們,2010年,我考上了陜西師範大學,之後又讀了研究生。

雖然家庭貧困,但我的精神卻富足,我知道,知識能讓我飛到更高更遠的地方。一路走來,國家助學金、陜西省生源地貸款、厚德獎學金,這些我獲得的資助,就好像一堂堂生動的感恩教育課,不斷提醒我要回饋一份份恩情。

2014年,本科畢業後,我放棄了碩博連讀的保送名額,選擇參加陜西師範大學研究生支教團。從貧困山溝裏走出來的我,申請去最貧困、師資力量最薄弱的地方支教。

翻過一座座山,到了陜西省榆林市佳縣王家砭鎮程家溝村希望小學,我成為五年級16個孩子的“家長”。

這裡僅有一名固定教師,大部分學生是留守兒童。支教時間短,能否給學生帶來質變?“知識改變命運”是我的人生寫照,我希望這句話也能照耀和改變孩子們的人生。

我要教會他們學習方法,而不是死記硬背;要教會他們如何做人,而不是唯分數論。還要改變山區的教育方式,改變他們錯誤的生活習慣,融入大山外面的世界。這些從大山外帶來的教學方式,成為學生家長眼中的“壞點子”。

第一次期中考試,班裏不少學生失利,家長們圍在校長身邊,強烈要求換掉我這個“毀掉孩子的班主任”。校長相信我能幹好,他頂住壓力,讓我堅持自己的教育理念。我暗暗發誓,到學期末,一定把這些孩子教好。

孩子們思維比較固化,我告訴他們要學會舉一反三,常常用好幾節課講一道題,幫他們弄通原理,而不是讓他們耗費時間抄課文;孩子們除了課本,無書可讀,我聯繫到北京大學一個公益團隊,為學校建起圖書館,通過網上募捐,籌集到2000多冊圖書,孩子們深深愛上了圖書的世界。

“這是一個能夠把北大志願者叫過來的老師!”有家長興奮地説。

期末考試成績出來了,我們班的一位學生在鎮裏排名第一,許多孩子的成績穩步提升,家長對我的態度也有了改觀。我走在路上,聽到有人稱讚程家溝村希望小學的“宋老師”時,感覺自己的努力太值了。

在程家溝村希望小學,我從孩子們身上看到自己成長的軌跡,我想給這裡帶來更多改變。

我成功拉來一筆資助資金,為學校蓋起新的教學樓,成為當地標誌性建築物。我在自媒體上分享支教心得和感受,價值20萬元的物資和捐款從各地湧來。一個大學生拍攝團隊跟蹤拍攝我在學校支教的紀錄片,越來越多的人看到程家溝希望小學。我似乎把這次支教“玩大了”。

在不少人看來,支教是給教育資源匱乏的地區帶來活力,幫助孩子獲得知識,解決學校的基礎設施問題。但我覺得,讓學生精神需求得到滿足,才是支教的重點。

我牽頭成立了足球隊、各種興趣小組。孩子們對外面的世界很好奇,他們説“要變成和宋老師一樣的人”。外面的世界也更多關注到了他們——榆林市青少年社工協會將程家溝村希望小學作為長期定點幫扶的學校,愛心人士和11個貧困學生結對幫扶。

我從一開始不被看好,到後來和鄉親們打成一片。幾位學生家長告訴我,孩子升入中學後,學習方法和適應能力都有改善和提高。

支教是我表達感恩的方式之一。同時,我也用實際行動教育我的學生們知道感恩。

支教結束後,我背著家長們親手做的幾百雙鞋墊,走訪愛心人士。鞋墊是學生家長們最樸素的謝意,我將這些情感傳遞給曾經幫助過學生們的每一個人。

從程家溝回來後,我仍然在公益的路上奔跑,與“愛心青年幫”成員為希望小學打造科技小屋,網路眾籌圓夢古城西安活動,赴陜南漢陰縣參加愛心支教,越來越多的人在我的影響下投入公益。

不久前,我被評為中國大學生自強之星,朋友們親切地稱我“能量哥”。我覺得,能多拉一個年輕人“入夥”,一起參與公益,比什麼頭銜都閃耀。


新聞熱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