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1176家老年食堂如何更好走下去
發佈時間: 2018-05-21 15:31:18 |來源:錢江晚報 | |責任編輯: 孟君君
最近,對於杭州長慶街道王馬社區和新華坊社區的老人來説,有個喜大普奔的消息——王馬社區的老年食堂又重新開張啦,味道還不錯,價格也實惠。這讓住在這兩個社區的不少老人總算松了一口氣。
近幾年,杭州不少老年食堂開開關關的消息時有耳聞。這對很多人來説也許不重要,但是對於杭州目前近170萬老年人來説,家門口有沒有一家便利實惠的老年食堂,絕對是個大事。
從2003年9月杭城開出第一家社區老年食堂至今,轉眼已走過15年。截至2017年底,杭州的實體老年食堂共有1176家(含助餐服務點)。
這1000多家老年食堂中,有經營得風風火火的,也有不少在勉強維持。如何讓家門口的老年食堂順利運營下去?記者走訪中發現,目前杭州的社區老年食堂,基本是以下面三種模式在運營。
模式一
王馬社區老年食堂:
引入市場化經營
街道每月進行相應補貼
2014年5月,在橫燕子弄4幢邊上,王馬社區的老年食堂誕生了。由於老年食堂的位置緊臨居民樓,面積又小,食堂沒辦法開夥,所以餐食都是配送過來的。
慢慢的,這種模式的弊端開始顯現。遠道而來的菜品送到食堂再加熱,口感變差了,尤其是夏天配送來的綠葉菜。另外,菜品配送的數量也很難把控,送多了浪費,送少了又不能滿足需求。結果,來吃飯的人越來越少。
老年食堂的經營方換了一個又一個,但最後都因入不敷出無法經營下去。今年2月,王馬社區的老年食堂第三次關停。
為了讓第四次開張順利一點,老年食堂擴大面積,引進了連鎖專業的品牌大型餐飲企業。考慮到油煙排放和噪音問題,還在廚房裝修時引用了油煙凈化一體機和消音器。
食堂推出了“A、B”兩種就餐卡。A卡和B卡持有者享受的補助不同。老人持身份證(或戶口本、市民卡)和殘疾證也可就餐。現在王馬的食堂每天都有12種不同的菜品選擇,一葷兩素加一湯與飯的總套餐價只需每份12元。
只是作為企業,老年食堂也需盈利,王馬老年食堂嘗試新辦法。“上午10點30分到12點,老年食堂只對轄區老人開放,中午12點以後,開始對轄區其他居民開放,但是沒有優惠的。”王馬社區老年食堂經營方杭州百穗餐飲有限公司負責人謝霞陽表示。值得一提的是,王馬的老年食堂將朝新華路的這家門面,打造成了成都特色小吃餐飲店,增加老年食堂盈利的同時,還增加了社區老年人的就餐選擇。
如今王馬社區新老年食堂開出1個多星期,每天的就餐人數已經超過了100人次。
模式二
翠苑一區老年食堂:
街道自主經營
設置公益性崗位
如果説,像王馬社區這樣,通過引進連鎖專業的品牌餐飲企業運營,是社區老年食堂的一種生存模式,杭州第一家老年食堂——翠苑一區社區老年食堂,則走出了另外一條路。
翠苑一區老年食堂的菜還算不錯,每天七八種菜式,看上去挺乾淨清爽的。每天到了午飯點,老人們就陸陸續續地來了。
老人們自主選擇,兩葷兩素,五六塊錢就可以了。“年紀大了,吃得也少,兩葷兩素,有時候我們兩個人吃都夠了。”84歲的楚奶奶笑著説。
2003年,翠苑一區社區老年食堂開張,社區的老人可高興了。社區針對年齡層次不同的老人,優惠政策也不同。當然,不是本社區的老人也可以來吃,但優惠就享受不到了。
翠苑一區的老年食堂也是外包公司在做的。但漸漸地,外包公司發現根本不賺錢還要貼錢。於是,菜越來越差,服務也跟不上了。
街道索性收回了自主權,自己來經營。街道下派了一名社工,專管採購和財務,另外設置3個公益性崗位,人員工資由政府補貼。煤氣、水電什麼的也有補貼。於是,食堂又走上了正軌。
模式三
小樂胃老年食堂:
完全第三方經營
每月基本持平
在上城區連開9家的小樂胃已經成為了老年食堂的一個品牌。由各個社區委託,完全企業運作,自負盈虧。負責人唐延勝以前是名廚師,也比較早就瞄準了養老這一塊。他一直認為,養老這塊蛋糕還有更多的開發性。2014年,受社區委託,他在上城區小營街道直吉祥巷14-2開出了第一家老年食堂,還蠻受老年人歡迎。
每天都是現燒菜肴,老人自主選擇,素菜2元,葷菜7元,米飯1元,湯免費。吃一頓飯,10元錢以內。每天至少能有四五十人來用餐,多的甚至上百人。
“根本賺不了什麼錢,每個月基本持平。但是我已經挺滿足了。如果想要靠老年食堂賺大錢,那是做不長的。”唐延勝坦言,自己還有海鮮生意,做老年食堂也是出於一份愛心。
當然,開著並不意味著沒困難。在他看來,最大的問題就是運營成本。
“每家老年食堂又需要配備7-10人,除了工資,還要提供住宿,人員成本其實還挺高的。”
本報記者 楊茜 王麗 通訊員 顧清清 劉漢武 江玨文/攝
相關新聞
新聞熱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