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7歲“無袍法官”堅守崗位24年 拒絕做“陪襯”
發佈時間: 2018-05-10 09:17:46 |來源:北京晨報 | |責任編輯: 孟君君
67歲“無袍法官”馬仲蘭堅守崗位24年
她不是法官一天卻要出八個庭
上個月,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次會議表決通過了人民陪審員法,這標誌著人民陪審員在制度化、法律化進程中邁出了關鍵一步。作為全國50家人民陪審員制度改革試點法院之一的海淀法院,有著一支600余人的人民陪審員隊伍,67歲的馬仲蘭便是這支隊伍的優秀代表之一。從1994年開始擔任陪審員工作以來,24年她兢兢業業,為國家法治事業的進步貢獻了自己的力量。到了“結案攻堅戰”時期,老人雖然不是法官,可上午四個庭、下午四個庭已成她的工作常態。
陪審二十餘年發揮自身特長
在海淀法院的人民陪審員隊伍中,有著一位名叫馬仲蘭的老人,她精神矍鑠,和藹可親,身體硬朗。要不是她親口説出自己的年齡,想必沒有人會相信她已經67歲了。退休之前,馬仲蘭是一位出版社的編輯,早在1994年,她就開始擔任陪審員工作,從2008年退休後,馬仲蘭更是全身心投入到了這份工作中。
“狼牙山五壯士”名譽權侵權糾紛案備受社會關注,馬仲蘭正是當時的陪審員之一。編輯出身的她,根據多年工作經驗,庭審過程中問了這樣幾個問題:“你們的讀者群是什麼?受眾面有哪些?對他們有多大的影響?”
這一連串的發問,直指案件審理核心。“我對主審法官當庭宣判的情形印象極為深刻,抗日戰爭時,中國共産黨發揮了中流砥柱的作用,英雄人物和事跡已構成各族人民的共同歷史回憶,‘狼牙山五壯士’便是典型代表之一,從他們身上看到了中華兒女不畏犧牲、奮勇抗敵的決心,在這個問題上,我國社會公眾的共識是一致的。”在回憶當天的宣判情景時,馬仲蘭説道。
不論早晚有案子老人就來
司法改革後,法院收案量大幅增加,不僅僅是法官們,人民陪審員的工作壓力也增加了不少。尤其到了“結案攻堅戰”時期,上午四個庭,下午四個庭已成常態。馬仲蘭經常在上一個庭開完後捋下思路,就立刻前往下個法庭。有時上午的庭審結束都已經近下午1點,錯過了午飯時間,她只能回到休息室隨便吃點東西,作短暫休息之後,又馬不停蹄地趕到接下來的庭審現場。
馬仲蘭的老伴曾是中科院的高級工程師,老先生愛下圍棋,退休後每天都在中關村附近的棋院下棋,而馬仲蘭則全身心投入到海淀法院的陪審工作中。“他下棋,我做陪審員,退休後我們執著地有著各自的愛好和追求。”馬仲蘭笑著説。
協助判斷是非崗位作用巨大
人民陪審員有著“無袍法官”的稱謂,作為來自各行各業的群眾,他們雖不能像法官那樣精通法律和庭審程式,但利用自身豐富的社會經驗、生活閱歷以及所擁有的樸素的正義感和道德認知,對於案件審理起著極大作用。
為了充分發揮人民陪審員的積極作用,馬仲蘭所在的海淀法院,從崗前培訓開始即向陪審員強調要積極參與審判全過程,發揮作用,不做“陪襯”。在日常參審過程中,鼓勵陪審員對影響判斷案件事實的問題大膽提問,合議時也要充分發表自己的意見,充分發揮自身的專業優勢,協助法官查清案件事實,準確作出是非判斷。
北京晨報記者黃曉宇
法院/供圖
相關新聞
新聞熱圖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