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中國金絲楠木博物館"創建者鄭水鎳

發佈時間: 2018-04-23 15:35:44 |來源:中國網商務 | 梁長玉 徐燕然 |責任編輯: 沈曄

 

鄭水鎳先生是福建泉州人,許多人最早認識他是源於他房地産商的身份。出生於1971年的他,那時候年輕有為,風華正茂。

現在的鄭水鎳先生已經完成了從企業家到收藏家,商業人到文化人的蛻變。他經歷了怎樣的歷程?

因為青年時期在安徽滁州有過軍旅生涯的鍛鍊,他充滿軍人的陽剛,器宇軒昂,慷慨激昂,正氣凜然。員工形容他一身正氣,説一不二;朋友形容他講正氣,重情義,有擔當。

他曾致力於滁州瑯琊山文化地産的開發建設,一攬半壁瑯琊,坐看地産風雲,後因緣際會,轉而收藏金絲楠系列古代傢具與屏風牌匾,一發不可收拾,如今已然成為圈內知名收藏古傢具的專家。

他經常説:”我不是收藏家,我是收集人。收藏是將寶貝藏起來自己欣賞,最多是顯擺給朋友看;收集是把好東西集中起來展示給大家看,是文化的傳承與弘揚,是當代人歷史的責任”。

這是他的謙詞,收即為收集整理,藏即為典藏傳承文化精髓。他其實是一個有著使命與責任的收藏家。收藏古件,梳理脈絡,傳承文化,著書立説,知行合一,惠及後人。

作為一個樸素平凡的民間收藏家,卻能榮獲2017年聯合國“世界最具創新精神人物獎”,成為中國歷年唯一獲獎代表,與比爾蓋茨、霍金等六位世界著名人物齊名獲獎。

鄭水鎳先生是一個低調的人,百度上沒有他的百科,搜索也查不到他的資料,就算是獲得聯合國的大獎,也沒有進行宣傳報道。十幾年前開始斥資幾十億收藏國寶金絲楠系列木作傢具與屏風牌匾,如今有關博物院多批專家組估值380億藏品,二十年如一日癡心不改、為木癡狂!

滁州一幢不起眼的倉儲式的四層小樓展廳陳列著他一生的輝煌、一生的堅持、一生的努力。展廳裏彰顯著璀璨與悠久,歷史的滄桑與厚重。

金絲楠木的高貴華麗,在世人艷羨的目光裏流轉歲月;金絲楠的含蓄內斂,彰顯儒家中庸之道的人文內涵。多少次他接到收藏界的電話,可以日夜兼程以最快的時間到達賣家處,或是內陸,或是海外,或是遺珍,或是孤品,每一個難得的精美藏品都曾經牽引過他的心靈。

歷史如煙雲散去,古傢具卻留下來絲絲痕跡,一個個鮮活的故事揮之不去,讓人思緒萬千。

清四部尚書戴聯奎戴氏祠堂的將軍櫃抒寫將軍的氣概莊嚴,板面上獨一無二的虎皮紋,生長著金絲楠獨有的紋理氣質,低調中奢華,于材質中彰顯高貴,沒有朱漆描金,沒有繁複雕飾,只有香木如斯,淡雅從容。

熠熠生輝的狀元匾嘆息逝去的滄桑年華,遙想泉州最後一位狀元吳魯的心聲,是不是鑄刻在家祠上那儒雅敦厚的家訓呢?清代政治家、文學家、詩人就這樣倘翔在歲月留聲之中。

蓮花百子金絲楠雕花架子床安睡過多少才子佳人的美夢,源於一段佳緣,製作了這一張早生貴子雕花的婚床,五百年的留傳,那些貴子已經長大、讀書、入仕、著書、傳宗、逝去,一代一代家族傳承,當年的貴族王孫已經隨風而逝,留下的只有這一張滄桑而精緻的大床。

康熙十二子愛新覺羅允祹黃花梨佛龕,供過多少香火?在那些香火裏,有多少關於江山社稷與人生安泰的祈福?

行走在低調樸實倉儲式的藏品間,恍如隔世,今夕何夕,琳瑯滿目是珍品,館藏匾額就有4000多片,各類精品古典傢具5000多件,其數量之巨,品質之精,價值之高,堪為中國之最。其中,不乏有孤品、極品和珍品,是極具文物價值的傳世之作。

金絲楠木閃耀金絲光芒,獨産自我國西南蜀黔一代。歷史上金絲楠木專用於皇家宮殿、皇家寺廟。國之瑰寶幾千年來尊居木中之王的地位無可撼動,色彩絢爛,紋理華美,自然天成,如琉璃一樣光滑,似琥珀一樣通透,如絲綢一般華麗,世人難以幸運地目睹這麼龐大陣容的金絲楠古傢具王國。

故宮博物院專家盛讚金絲楠博物館是“金絲楠木古典傢具的兵馬俑”,唯有恢弘氣概、震驚世界的兵馬俑方可媲美這金絲楠的華麗王國。博物館蘊含著金絲楠木古典傢具5000多件、古代屏風100多套、古代佛龕近百件、大漆傢具300多件、代表宋元風格的高古傢具100多件。

在這些代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歷史遺存中,乾隆孝賢純皇后的陪嫁物——金絲楠木頂箱櫃,造型簡潔而裝飾富麗堂皇,作為一代十全帝王乾隆的摯愛純皇后衣櫃,放過多少朝衣鳳披與珍寶明珠?存過多少人間富貴與天上眷愛?似水流年,美人逝去,衣櫃猶存。

國寶與文物,珍奇與異寶,屏風裏的泱泱大國,牌匾裏的君子儒風,傢具裏的精緻生活,佛龕裏的禪音香火,幾千年的歷史從容流過,一脈相承。眼前的一片香木,它鑲嵌于皇后的衣櫃裏,閃耀著熠熠光芒,在紫禁城迎過無上霞光,在皇后的玉手下流過如花美眷。歲月如梭,朝代更替,當帝王后妃掩入歷史畫卷,栩栩如生的卻是他們用過的器物,過流年而不改,經人事而不更。

當一位收藏家凝眸在這一片香木中,如今又添一段傳奇,故宮博物院的孤品純皇后陪嫁衣櫃找到了失散百年的姊妹櫃,你在宮廷,我在民間,我們一起安睡在一本故宮博物院編撰的精美的著作裏——《香木凝輝》,編者鄭水鎳。

虎門銷煙猶在耳畔,民族英雄林則徐親手題的朱子家訓屏風,精雕細刻,佈局清雅,在博物館靜靜昭示人格典範與君子之風。楠木花鳥蝠紋展腿方桌,恬淡安靜,猶如一隱世老叟,經歷歲月滄桑,與世無爭卻又傲骨依舊。

嘉慶四年聖旨匾——“過己思靜”,是中國近代思想家、政治家、史學家、文學家梁啟超所題,蒼勁有力的不僅是書法筆力,更是他士大夫家國情懷。

清中期金絲楠木夔龍捧壽紋圍屏,典型蘇作工藝,屬屏風之中的上乘之作,彰顯屏風中國特色工藝,在木作與繪畫書法的結合中,詮釋中華美學的精妙絕倫。

清同治時期黑漆描金人物故事花鳥圖佛龕,佛龕體量巨大,高近一丈,曾屹立於高祠大廟,通體黑漆描金,典型潮州漆作工藝,殊勝莊嚴。

每一件器物,都有一個傳奇;每一片香木,都有一個故事。從蜀地山林到宮廷工匠的手中,從構思精巧到精雕細琢,從皇室貴族到民間輾轉,從海外異域到滁州金絲楠博物館,是回家還是旅途?是終點還是起點?悲歡離合,起承轉合,聚散無常,人生苦短。

央視《鑒寶》欄目木器鑒定幾位專家,曾經以為滁州金絲楠博物館不過是民間收藏館,珍品不多,當他們受鄭水鎳先生之真誠邀約來到滁州,幾乎忘了歸路,原定當晚回去北京,只因那一片片香木的吸引,流連,駐足,思量,考證,足足留下了三天才看完所有的上萬件藏品,並且後來組織專家聯合鄭水鎳共同編撰了由故宮博物院出版的金絲楠系列傢具藏品圖文並茂的《香木凝暉》一書。

文旅大發展的今天,誰會擁有卓越的眼光,超凡的魄力,以超大格局將此中國第一金絲楠博物館萬件藏品發揚光大,目前博物館是那麼謙遜質樸,如果每一系列藏品都獨立成館,可以建立建設、宣傳推廣成為多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成為對外展示中國文化的窗口,影響世界的文化高地。

試想把這數千件牌匾融合到一個國家級中華宗祠文旅項目中,該有多麼震撼,家風家訓就在眼前,在國家提倡家風建設的新時期,這會是多麼獨到的創舉,一定會影響世界。

如果把數千件古傢具植入一個代表中華文明的文旅項目中,該有多麼貼切,那些僅存遺跡的古跡景點、文旅項目,缺乏靈魂、缺少內容,國內一些歷史主題文化公園,缺乏實質性的器物古件來承載,都是一些聲光電展示,而這些收藏品則代表了最豐富、最直觀的內涵。

我們希望這些珍寶就像敦煌的壁畫一樣打開世人的藝術明眸,傳播中華傢具與牌匾屏風背後的文化生活、精神內涵,引起世界的廣泛關注,輸出中華文化的自信與大氣。

金絲楠木博物館,實質意義上已經不是一個簡單的博物館,他承載著泱泱大國的厚重歷史與精神文化內涵,承載著文化自信的光輝與璀璨。

歲月滄桑流過,在宋元傢具上留下遺輝,在明清牌匾上刻下痕跡,這些古老的器物承載著無聲的文化,在向這個世界昭示東方文明的不凡氣度,那些精美絕倫的造型與精湛細緻工藝彰顯了中華文明的高度發達,那些名言警句家訓家規昭示了中華民族核心精神文化內涵,仁義禮智信,溫良恭儉讓,這些修齊治平的思想就這樣永遠的留存在器物之上。

金絲楠博物館展現的是中華文明的一個縮影,是民族文化的一座豐碑。這些金絲楠器物繪畫雕刻栩栩如生,反映了中華文化精美華貴、優雅大方的氣度,讓世界各國了解中華文化,讓社會各界走近傳統文化。

傳承保護是我們的責任,發揚光大是我們使命,鄭水鎳先生默默耕耘數載春秋,期待更多有識之士一起為國之瑰寶而群策群力,共同傳承;讓這些瑰寶發揮更大的文化價值與社會效益,為新時代民族文化復興貢獻力量。


新聞熱圖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