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夾神族”:抓娃娃不在乎結果過程最重要

發佈時間: 2017-08-09 16:50:11 |來源:北京晚報 | 佚名 |責任編輯: 沈曄

 

借助移動支付技術的快速普及,原本只在電玩城裏當“配角”的抓娃娃機,如今也大步走出遊戲廳,分佈在商場電影院、餐廳過道、精品超市,甚至寫字樓的任意樓層。少則三五台,多則幾十台,只要人流量大的地方,就有它的身影。抓娃娃機成為無人自助設備市場的又一員猛將。

夾娃娃機。(資料圖)姜雨薇攝

夾娃娃機。(資料圖) 中新網姜雨薇攝

不在乎結果過程最重要

“尖叫、跳躍、跺腳,好像旁若無人……那是一種所向披靡的感覺。”跟所有人一樣,李洋第一次從抓娃娃機中夾到布娃娃的時候就是這種心情。坐在凳子上的她興奮、喜悅、手舞足蹈,她描述抓娃娃的過程,就像剛剛經歷了一項運動,荷爾蒙飆升。從單純喜歡抓娃娃到自己開店,她把興趣轉換成了事業,生意好的時候一天能送出幾百個“娃娃”。聽到出幣機“嘩啦嘩啦”的聲音,和周圍人一起喝彩,這种經歷給她無與倫比的成就感。

蒙奇奇、閃電麥昆、小精靈、化粧包還有儲值球……李洋細數著抓娃娃機裏的小物件,不足十平方米的小店開在寫字樓下,屋內擺放10台抓娃娃機,高峰時段人爆滿。一家三口、親密的小情侶、無話不説的閨蜜……他們神情專注,瞄準心儀的布偶公仔後,動作迅速地按下按鈕,小心翼翼地操作操縱桿,希望已經被抓住的“娃娃”能在限制時間內順利抵達出口。一聲尖叫,目光所及,小情侶在歡呼,男孩把女孩抱起轉了一個圈。圍觀的人説,男孩花了近50個幣幫女友抓到了喜愛的娃娃。但“抱得娃娃歸”的幸運兒並不多,不少人表示,其實心裏清楚大多數情況下是抓不到的,但享受的是“抓娃娃”的過程。

抓娃娃的魅力有多大?儘管李洋自己開店,週末仍會閉店出去掃街。“掃街就是去掃抓娃娃機,所到之處娃娃‘片甲不留’!”李洋風趣地説。問她為什麼,她説:“抓娃娃抓的就是這種患得患失的感覺。娃娃不是錢買來的,娃娃是贈品,我買的是這個體驗的過程。”

小娟是李洋的“夾友”,和李洋相比,小娟抓娃娃的熱情也毫不遜色。她家住通州,但會特意開車去回龍觀抓娃娃,她的願望就是掃遍京城所有抓娃娃機。

小娟在一家公司做PR,日常工作繁忙,今年5月接觸到抓娃娃機後一發不可收拾。從5月開始,她一天都沒有停止過抓娃娃,兩個多月時間,家裏娃娃有三四百隻,花了上萬塊錢。她在朋友圈寫道:“和小夥伴比起來我並不在乎技術和結果,更多的是享受過程,經歷了過程、消磨了時間,收穫了很多。”

“夾”出來的朋友圈

小娟説的“收穫了很多”,李洋感同身受。她們都在一個名叫“夾娃聯盟”的群裏,李洋就是這個組織的群主,群裏結識的人就是她們的收穫。

李洋不是本地人,身在異鄉孤獨感常伴。抓娃娃讓她遇到了許多意想不到的緣分,促使她成立這樣一個興趣群。“夾娃聯盟”平均年齡30歲左右,大多是財務自由和時間自由的年輕人。李洋告訴記者,群成員彼此稱呼“夾神”,他們都是抓娃娃資深愛好者。平時群裏會分享抓娃成果,有的人能在短時間內把一台機器清空;有的分享抓娃地點,厲害的“夾神”甚至可以通過圖片分辨出是京城哪家店。

“‘夾神’不是一日煉成的,‘夾神’和普通玩家之間隔著遊戲幣。”小娟開始玩的時候,也經歷過300個幣一個娃娃都沒夾上來的情況,後來也遇到過由於連續刷機被老闆強行關機的情形。“都説抓娃娃機有潛規則,老闆可以設置強抓手和弱抓手,但技巧也很重要。”對於“夾神”而言,他們並不在意概率,而是心甘情願,像完成人生目標一樣不斷嘗試和挑戰。

小娟和李洋閒來無事還給“夾神”做了分類。“有些人只抓擅長的形狀,或者想集齊同類娃娃的,叫‘專一型’;哪個好看抓哪個的叫‘博愛型’;表情呆滯,享受過程的叫‘懟幣型’;生活離不開,所到之處都要掃過,絕不空手而歸的叫‘上癮型’;久而久之就都變成了‘技術型’。”從懟幣黨到技術咖,“夾神族”收穫了成千上萬隻娃娃,甚至取代了興趣愛好,成為生活中的一部分。

“組織‘夾娃聯盟’以後,我才真正有了朋友圈。”李洋開店以來,群友一有時間就來支援她的事業,“夾娃聯盟”已經成為群友線下聚會的陣地。正在探索抓娃娃的遊戲規則,增加遊戲的快意感,比如每週都有終極Boss大獎隱藏在抓娃娃機中,還有一些換購活動。她還用拍立得和文字記錄顧客的故事,有收穫人生第一個娃娃的女孩,也有一下卷走她13個蒙奇奇的大叔。“每一張照片背後都是一個故事,每個娃娃背後都是一個鮮活的經歷,所以不捨得賣掉自己抓回家的娃娃,我們倒是很願意捐給福利院的小朋友,等你有這種情懷了,你也就入坑了。”李洋説。

誰是“夾神王”和“夾神王儲君”?

“‘夾神王’是MOMO給的稱號。”小娟告訴記者,一些抓娃娃連鎖店會不定期組織抓娃娃大賽,大賽第一名封號“夾神王”,二、三名封號“夾神王儲君”並獲得相應獎勵。前不久某連鎖店就剛剛舉行了一場抓娃娃大賽,其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報名者拍照上傳自己抓娃娃的成果,數量排前60的才有資格報名。這場比賽報名人數300多人,通過審核的60人中前12名可獲稱號和獎勵。賽制分為預賽和決賽,分兩天完成,以相同的遊戲幣在同一時間內抓出最多者勝出。這場比賽共抓出娃娃500個,商家更是拿出80萬預算作為禮物贈與參賽者,而且全程直播,單日觀看人數破20萬。

樂樂是第二次參加這種比賽了,兩次比賽她分別以二、三名的成績被稱為“夾神王儲君”,通過她抓娃娃的視頻,記者可以感受到場地內的熱烈氣氛。

“缺少點運氣。”雖然樂樂沒能成為這一屆的“夾神王”,但她仍是圈內公認的“夾神王”。“這屆第一名口碑極差,我不準備推薦給你,我們要把他雪藏。”小娟告訴記者,在“夾神族”裏會有一些撿漏王,或者投假幣騙取抓娃娃機會的人,在他們看來這些人毫無道義可言,已經上了“夾神族”的黑名單。

專家點評

抓娃娃最好偶爾為之

“娛樂和放鬆的內部動機就是追求快樂,這是人類的本性。而有些人則是為了逃避痛苦、緩解壓力;有些人則基於投機心理,以小博大……”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黃全超認為,因為內部動機不同,人在消費時內心設立的心理賬戶就不同。如果內部動機是為了娛樂,那他設置的心理賬戶一般就會屬於日常消費,所以一般來説,消費金額就會自我控制,不會無限制地投入。如果內部動機是為了以小博大,那核心就是賭博,他設置的心理賬戶就是賭博用的。當已經抓了一段時間娃娃後還沒成功,一些人就會覺得接下來應該可以抓到了,因此不斷加大投入,這就是賭徒的心理。

中國人民大學心理學系副教授張登浩則認為,抓娃娃的心理動機並沒有到賭徒心理那麼嚴重。他認為,在經濟較為發達的城市,工作和生活等方面不盡如人意的大有人在,有一天突然發現了自己抓娃娃的能力,甚至被封為“夾神”,可從他人的讚美中獲得巨大成就感。不過他強調,這雖然短時間內對個體的心理健康有益,但從長期來看對於個體的心理健康是不利的。他認為,想通過抓娃娃這一活動提升自尊的人偶爾為之,獲得暫時的改善即可,應該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培養強大的自我,用自己的內在價值標準去評價自己的行為,才能最終提升和改善自尊水準。  


新聞熱圖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