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熱點 時尚 直播 熱圖 科技 快消 小鎮 專題 聯盟

未來每人擁有機器人數量或超10台?

時間:2019-09-02來源 : 中國青年報作者 : 邱晨輝

未來的我們,能否擁有一台屬於自己的機器人“大白”?如果在5年前,這還是一個略顯科幻式的發問,那麼今天的人們更願意相信,機器人必將走入尋常百姓家,問題在於機器人的數量,是1台,還是10台。

在2019世界機器人大會上,以色列機器人協會主席茲維·席勒接受記者採訪時就給出一個讓人憧憬的藍圖:“未來家用機器人的數量,將會遠遠超過引導機器人,雖然這還面臨一些挑戰,但可以期待,機器人將穿過森林和田野,到達城鎮和家庭,讓家庭生活更加便利!”

大會發佈的《中國機器人産業發展報告2019》佐證了這一觀點:隨著人口老齡化趨勢加快,以及醫療、教育需求持續旺盛,我國服務機器人存在巨大市場潛力和發展空間。2019年,我國服務機器人市場規模有望達到22億美元,家用市場引領行業快速發展。

國際機器人聯盟也給出預測:未來,機器人將會像手機、電腦一樣,成為人類離不開的幫手。更有甚者稱,未來每個人擁有的機器人數量或許超過10台。

“工業機器人、特種機器人非常重要,但相對而言,它們與普通民眾的關係還是較遠一些,而服務機器人恰恰是人類的一個夥伴,這也更能集中表現當年發明機器人的初衷。”中國機器人産業聯盟理事長、新松機器人自動化股份有限公司總裁曲道奎的判斷同樣是:服務機器人未來的市場,可能比現在大家熟知的手機、黑白家電的市場還要大。

世界機器人大會已連續舉辦5年,而每一年最受矚目的角色,幾乎毫無例外都是服務機器人,包括智慧導購機器人、掃地機器人、可進行人車變形的編程機器人、送餐機器人等,在這裡,普通民眾試著“遇見”未來。

茲維·席勒告訴記者,目前機器人市場的現狀是,諸如在銀行、在博物館的引導機器人多,而可以在家裏使用的機器人少。但在不久的將來,這一情況會有所改變,“雖然不好説每個家庭究竟有多少個家用機器人,但一定不止一個。”

“畢竟,家用服務機器人的需求潛力是最大的!”茲維·席勒舉例説,每個家庭都有掃地的需求,有從桌上收走餐盤並進行清洗的需求,有移動座位和桌子的需求,甚至還有幫助孩子拿玩具、帶到餐桌、喂飯等的需求。假設每個家庭需要5台機器人,乘以家庭數量,市場潛力將是巨大的。

當然,眼下機器人進入家庭還面臨不小的挑戰。

曲道奎表示,受制于機器人技術本身的發展,人類的許多需求還遠不能被滿足,反應在市場上就是,服務機器人一直沒能得到足夠好的銷量數據。無論是國際上互連線器人巨頭去年的突然“關門”,還是中國上海一家機器人企業的遺憾“倒閉”,都説明服務機器人領域正經歷著巨大動蕩。

茲維·席勒也認為,服務機器人的技術突破仍是一大難題。比如在理想的情景下,借助於機器人的幫助,家裏的桌子、椅子、手機都可以主動朝人們“走來”,而不需要人們親自動手。但僅就這一點來看,技術實現上仍有難度,“我們的傢具幾乎都是不規則的形狀,我們人本身的行動通常也是不可預測的,家用機器人需要適應、學習的東西太多……”

在這次大會上,日本千葉工業大學教授王志東就提到一個關鍵詞:“深度交互”。他説,下一代機器人將是真正能夠進入千家萬戶的社會服務機器人,這要依賴於機器人與人類之間的“深度交互”。不過眼下,兩者之間只有“基本交互”。

在王志東看來,過去30年,工業機器人取得了飛速發展,手術機器人也已能夠幫助外科大夫操作精細的微創手術,但這還只能説明,機器人是一種高級工具。要讓未來的機器人超越工具屬性,就需要它們能與人類更好地互動交流。

在這次大會期間,一項屬於中國的腦機介面技術打字紀錄誕生了——每分鐘輸出691.55比特,相當於每分鐘60多個漢字。這個看似和服務機器人無關的事件,卻讓人看到了更多屬於人機協作、人機融合的可能。

清華大學醫學院生物醫學工程系教授高小榕在接受記者採訪時稱,當人和機器之間有一個高速的連接“通道”後,便會産生“人機共生”的現象,從而進入“人機共融”的時代。

這次比賽所用的腦機介面,就是這樣的一個“通道”。高小榕説,腦機介面技術是人機介面新的發展方向,它不需要肌肉組織參與,可以直接從大腦提取特定的腦神經信號,並翻譯成控制命令來控制電腦或者機器人等外部設備。

其應用前景十分可期。按照科學家的設想,宇航員在太空中可通過腦電波下指令,從而騰出雙手執行其他操作,而在電子遊戲場景下,參與者只需用目光“盯住”彼此,即可展開“攻防”“廝殺”,而不必需要傳統意義上的鍵盤和滑鼠。

據高小榕介紹,腦機介面的發展可分為三個階段,第一個是介面,第二個是交互,第三個就是腦機智慧。目前這一技術還處於初級階段,第二、第三階段的發展,還有賴於在人機交互的環境下進行研究。

此前,這一技術可以幫助像霍金那樣的漸凍症患者,實現包括“聊天”在內的意念輸出,而未來,它將從代替現有的部分功能,轉變為增強人類的各種感知能力,達到“人機共融”的效果——機器人的服務功能,有望得到淋漓盡致的體現。

那時,人們不願意幹的家務,會有一個機器人幫著收拾打理;人們在網上購買的商品,會由無人機負責配送;人們購買的汽車,自然也會有一雙“看不見的手”開到目的地。

(責任編輯:沈曄)
返回首頁 返回欄目首頁

關於我們 | 法律顧問:北京岳成律師事務所 | 公告 | 刊登廣告 | 聯繫方式 | 本站地圖 | 對外服務:訪談 直播 廣告 展會 無線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union@china.org.cn 電話:86-10-88825631 京ICP證 040089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