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車新勢力誰才最靠譜?

發佈時間: 2017-12-25 15:18:16 |來源:廣州日報 | 周偉力 |責任編輯: 沈曄

 

2017年是承上啟下的一年。首先,各方新興造車新勢力風起雲湧,資本市場活絡,從PPT造車到高調亮劍,阿裏馬雲、騰訊馬化騰、京東劉強東的身影已滲透至汽車業,電氣化、智慧化技術被威馬、蔚來、小鵬等玩出了新花樣。與此同時,新能源汽車市場也迎來多項政策,面對新形勢,出現了江淮+大眾、眾泰+福特、北汽+戴姆勒等為新能源汽車雙積分制而生的傳統造車勢力的合資公司,全國各地市場也將面臨補貼退坡後的新銷售形勢。新舊造車勢力在2017年交匯萌生,拉開角逐的序幕;新能源汽車,在探索中前進,未來將以何種方式進入老百姓的生活,車企誰主風雲?以上,是今年汽車市場最引人矚目的行業焦點,也是車天下一直關注報道的內容。臨近年終,是時候來回顧一下汽車行業這兩大焦點趨勢的2017年,看看都發生了什麼,再來展望一下2018年,看看面對新市場,又將産生什麼變化。(鄧莉)

12月中旬,威馬汽車和蔚來汽車接連舉行發佈會。前者發佈品牌,後者則發佈旗下首款量産車型。相同之處,兩者都是傳統汽車企業眼中的“野蠻人”,高舉著“改變”的口號、揣著“顛覆”的野心、揮舞著支票、裹挾著民意和“網際網路+”的秘籍,橫衝直撞毫無顧忌。不同之處,威馬汽車創始人沈暉是傳統汽車人再創業,蔚來汽車創始李斌則是真正意義上的網際網路人,一手創辦並壯大易車網。以蔚來和威馬為落腳點,“顛覆”“重新定義”和“改變格局”這樣的術語,在2017年刷爆了汽車圈。“彎道超車”和“加速超越”從來沒有像現在這麼接近於現實。不管你是車主或者不是,捫心自問,“野蠻人”從門口走到門內,不止一個是一群,你習慣沒?

【2017年回顧】

互聯三巨頭BAT向左:不再苛求造車

11月下旬,廣州車展前夕,馬化騰出現在廣州,為騰訊與廣汽集團合作的首款概念車“站臺”。騰訊與廣汽集團的合作涵蓋車聯網服務、智慧駕駛、雲平臺、大數據、汽車生態圈、智慧網聯汽車行銷等多個領域,唯獨不包括造車。12月,與福特汽車達成戰略合作後,阿里巴巴明確表示,未來三到五年,阿裏將集中解決目前汽車網際網路化所面臨的問題。至於百度,李彥宏在不同場合下表示,只會做開放平臺,不會自己做硬體。

在BAT之前,2016年,谷歌和蘋果先後宣佈放棄造車計劃。尤其是谷歌,這家擁有這個星球上最長自動駕駛測試里程的科技公司宣佈,不再致力於製造自家的電動汽車,轉而開發自動駕駛技術。擁有全球最充沛現金儲備和全球最強大的科技能力的科技公司先後決定“不自己造車”,是偶然又或是必然?業內人士表示,相比IT行業,汽車製造業的供應體系複雜10倍以上,IT企業此前積累的製造經驗在龐大的汽車産業鏈中幾乎沒有優勢。知難而退,這不僅是中國IT企業2017年對自身定位的重申審視,也是對汽車行業的“敬畏”。資本市場和投資者對於BAT的持鼓勵姿態,尤其是百度,借助於人工智慧和阿波羅計劃,終於挽回頹勢,重新跟上騰訊和阿里巴巴的前進步伐。

威馬和蔚來向右:豪言重新定義汽車

BAT、谷歌和蘋果回歸主業,儘管有樂視汽車的前車之鑒,威馬和蔚來卻在大膽前行。威馬和蔚來不是“一個人在戰鬥”,身後有一大波的新興公司。至11月底,據初步統計,這些覬覦汽車産業的新興公司已經多達60家,並還在陸續增加當中。60多家新興公司中,可以説得出名字的就有小鵬汽車、電咖、奇點汽車、長江EV、車和家等,它們通過一場又一場的宣講來回擊外界的質疑。李斌承認,蔚來汽車是他有史以來經歷的最難一次創業。“這是一個高門檻,也高度成熟的行業,而且需要兩到三年才能見到産品,沒有資金和決斷力很難做成。”在沈暉看來,借助本土完善的汽車産業鏈和新的技術架構,中國新興品牌有望達到特斯拉的程度,存活下來併發展壯大。不過,即便是最為樂觀的預計,也只有2~3家能夠存活下來,成為中國版的“特斯拉”,但他們決定用驚人的勇氣去踐行喬布斯未能實現的夢想。經歷了賈躍亭和樂視汽車的“失敗”,所有人用高倍望遠鏡去審視沈暉和李斌所説的一切。推出産品,拿出服務,沈暉和李斌只有用實際行動贏得“一次失敗的機會”,一如20年前的李書福和3年前的賈躍亭。

【2018年展望】

誰靠譜?誰不靠譜?

12月16日,觀致汽車股權轉讓落槌,寶能入主,姚振華獲得夢寐以求的造車資質,從“門口的野蠻人”變成了名正言順的“門內的野蠻人”。汽車行業,這一十餘年前被宣佈為夕陽行業的産業,在2017年時來運轉,突然成了新的投資風口。幾乎一夜之間,各路人馬宣佈要造車,“彎道超車”和“加速超越”這些時髦的詞彙,開始強行地以投資者快意的方式強加到汽車行業身上。

這不難理解,資金密集行業只有為數不多的幾個。其中,汽車又是最容易用所謂的網際網路思維包裝起來的:第三空間、網際網路入口、新能源、無人駕駛、共用汽車。

未來汽車可不只是一個交通工具,還會是一個移動辦公空間、移動健身房,或者一個移動美食廚房。你沒有聽錯,PPT上面就是這麼講的,還不止一家新興公司這麼講。只要你能夠想像得到的,他們就敢做,當然,僅限于PPT上。

海量的投資不能保證肯定成功,但每一個試圖成為顛覆者的個體,面對著汽車市場全球10萬億美元級別的誘惑,無不在質疑中,戴著鐐銬在努力前行。寧可失敗成為炮灰,也要把握“涅槃成為偉大”的百分之一的機會。傳統汽車人再創業和造車新勢力兩者之間,誰更加靠譜?在2018年會有初步的答案。

2018年,在雙積分、咖啡值、新能源補貼等政策加持下,造車新勢力將在新能源汽車、自動駕駛、共用汽車上進行“大躍進”式的投資。

2018年,原本深藏在臺面之下的套路將紛紛浮出水面:以企業自身的整車製造能力和資質為先導,以傳統汽車企業代工為誘餌,以國家新能源政策為賭注,拉上地方政府背書,共同押寶這個充滿機遇、名利和危險的行業的未來。

賭對了,造車新勢力功成名就。賭錯了,損失的是上市公司、投資公司以及龐大的散戶。如此穩賺不賠的遊戲,當然值得持續地玩下去。

然而,不同場合下,多位諮詢機構的分析師憂心忡忡表示,不敢説100%的類似投資都是騙局,但90%類似項目最終都會爛尾。

2018年,不出意外,這場賭局將有初步的結果。


新聞熱圖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