餓了2天,海南災民竟等來發黴麵包

7月20日,志願者團隊到達了翁田鎮寶宵村,村裏停水停電,受災情況十分嚴重,由於道路被堵,物質難以運送,村裏的災民幾乎已經餓了兩天,口渴只能喝井水,水質根本無法得到保障。當日13時左右,村裏的200多位村民接到了通知去鎮政府領取了賑災物品,其中有7箱瓶裝水,每箱12瓶,另外還有兩箱麵包。一位志願者告訴晨報記者,當時有一箱麵包已經被饑餓難耐的村民們一搶而空,而另一箱麵包則沒有人敢動:“這箱裏很多麵包都已經發黴了,根本不能吃。”...[詳細]

 
作風“霉變”比麵包發黴更可怕
救災不能添災。40年來最強颱風“威馬遜”肆虐過後,有關各方明知公眾的眼睛時刻緊盯著自己的一言一行,竟然向災區發放明顯霉變、根本無法食用的麵包、蛋糕等變質食品,叫人心寒。救災食品剛送去就已經霉變不能食用,商家肯定心知肚明。...[詳細]
海南部分救災麵包發黴 省民政廳致歉
針對網友發帖《誰給災民吃發黴麵包?》,海南省民政廳廳長苗建中21日回應,經初查,災區村民領到發黴麵包情況屬實。目前,已封存出現問題的290箱食物。省民政廳誠懇地向災民致歉,表示若採購發生腐敗問題,將堅決追究責任。...[詳細]
“發黴麵包”讓愛心變質
給災民捐贈過期的救災物資,捐贈者是無意,還是有意,我們不得而知。災區人民面臨複雜的環境和現實的需求,各類物資緊缺,急需社會援助。“一方有難,八方支援”,難的災民,援的是愛心,捐助不是作秀,更不是添堵,我們需要提供的是保質保量,能給本就冰冷的心增添一把火的救災物資,而不是"發黴麵包",讓愛心變了質。...[詳細]
莫讓發黴麵包吞噬救災良心
大災無情,人間有愛。但是,我們也看到了一些對救災愛心的質疑,發黴麵包的出現也著實讓人心寒。救災物資的捐贈,不能僅僅限于捐贈,更應該看到它們是災區人民對生活的希望,不能讓類似物“發黴麵包”這樣的事件吞噬救災良心。...[詳細]
麵包霉變能換 人心霉變咋整
在救災前線,時間是生命,食品也是生命。7箱飲用水、2箱麵包,面對饑渴的200多位村民,救災食品的稀缺和寶貴凸顯出來。而此時,竟然出現霉變的食品,暴露出民政部門工作人員的失職。...[詳細]
發黴麵包不能用“失誤”搪塞過去
筆者認為,對此事件的反思相關部門不能僅僅停留在“失誤”、“道歉”和“封存”的程度,更需要審視整個救災過程。做好救災物資清理整頓工作的同時更要建立長效機制,通過落實主體責任、健全相關法律法規體系,同時加大社會監督力度讓救災物資發放工作在透明陽光的機制下運作。其次要加強應急能力建設,確保一旦發生此類,能夠早發現、早報告、早處置,最大程度減少危害和損失。...[詳細]
查查麵包霉變背後有沒有“人心霉變”
食品安全容不得半點差池,更不要説救災食品了。因此,在採購、保存、管理、檢查、發放等全環節,只能高標準、嚴要求。面對發黴的食品,我們一定要查清這些環節是如何出的問題?更應該引起重視的是,此次事件暴露出來的食品問題,是否只是冰山一角,背後會不會涉及腐敗?...[詳細]
給災民“發黴麵包”是怎樣的失誤
這樣到底是個人的“失誤”,還是救災程式的“失誤”,今後又該怎麼避免?不管是民政部門還是慈善機構,對於救災過程中自己的表現,一定要有一種被聚光燈照著的自覺,這樣即便出現了失誤,也可獲得輿論的諒解。否則,下一次颱風來,或許還會有發黴的麵包。...[詳細]
發黴麵包缺的不是心眼
從購買,到點貨,再到發放,總有人掏了這個錢,總也是個買賣交易的過程,總得有個交貨驗貨、品質把關的基本程式。況且這些食物,是拿來救濟受災群眾生命的。就算這買麵包的大大咧咧缺了個心眼,但這發麵包的,總不應該眼神差到這麼個地步。整個環節,哪怕只有一個環節的工作人員把這救命的事做認真點,都可以及時發現問題,都不會讓發黴麵包送到受災群眾手裏。...[詳細]

新聞熱圖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