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山西 > 頭條 >

山西省加快構建體現省域特色優勢的現代化産業體系紀實

發佈時間:2024-06-06 14:18:41 | 來源:山西經濟日報 | 作者:王龍飛 | 責任編輯:趙彥

現代化産業體系是現代化國家的物質技術基礎,是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支撐。肩負著建設國家資源型經濟轉型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開展能源革命綜合改革試點重大任務的山西,堅定向新而行,在加快構建體現山西特色優勢的現代化産業體系中取得的成績令人振奮,發展成就有目共睹。

新型工業化是主導

走進山西東睦磁電有限公司年産6萬噸磁敏感材料的一期生産車間,多臺機械臂正“火力全開”,工人們在生産線上忙碌著,一個個磁環從生産線上産出、打包,發往全國多家知名企業。

位於臨猗縣楚侯工業園區的山西東睦磁電成立於2022年8月,産品涵蓋了從鐵粉芯到高性能鐵鎳磁粉芯等全系列金屬磁粉芯,主要用於家電節能電子元器件、新能源汽車電池組件、新能源汽車充電樁組件、光伏發電、數據中心伺服器、5G通信、電力電子等領域。

這是山西省發展新型工業化的一個個縮影。

近年來,山西省以先進製造業為主攻方向,佈局發展71個工業類開發區,做大做強16條省級重點産業鏈,梯度培育18個省級特色專業鎮,形成了79個山西精品,一批新産品走向全國、享譽全球。

“百煉鋼做成了繞指柔”。中國寶武太鋼集團製造出全球最寬、最薄的“手撕鋼”,厚度僅為0.015毫米。從折疊屏手機、USB介面到航太壓力感測器,都有它的身影,被譽為“鋼鐵行業皇冠上的明珠”。

“鋼鐵業是傳統行業,但我們的研發和産品直接對接市場前沿。對所有太鋼精密帶鋼人來説,雖然站在行業前沿,但總是不敢滿足,不能滿足。”該公司負責人説,“‘手撕鋼’未來可期,我們一直在奮鬥路上。”

太原重型機械集團有限公司智慧高端液壓挖掘機産業園內,智慧化設備發力,每4.4分鐘下線一台挖機;中車大同電力機車有限公司研製的700kW蓄電池機車安全運作突破2萬公里,為鐵路裝備領域綠色發展提供了創新示範;山西潞安太行潤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先後開發出高端車用潤滑油、風電齒輪油、軌道交通齒輪油等多種高附加值産品,並應用於各類高端細分場景,目前已有50多種潤滑油産品取得國際國內先進主機廠産品與臺架認證……

在製造業單項冠軍示範企業山西華翔集團,一張覆蓋3個園區的華翔5G專網建成,使數據實現了毫秒級傳輸。通過5G工業網關,該集團實現了對3000台以上的設備以及人、財、物、能等數據直採,並搭建起七大數字化管控應用平臺,推動生産經營提質增效,每人平均産值提升33%,降低運營成本8%。

向“高”攀登,追“智”逐“綠”,山西製造業奏響高品質發展奮進曲。

科技創新是引領

2023年12月22日,“晉創谷”創新驅動平臺在中國科學院大學太原能源材料學院正式揭牌,標誌著作為“晉創谷”先行區的“晉創谷·太原”正式投入運營。

在“晉創谷·太原”梅花形狀的大樓內,一間間辦公室寬敞而明亮。首批來自中國科學院山西煤化所、山西大學、太原理工大學、中北大學、太原科技大學等5所高校院所68個科研團隊和初創企業入駐,配備了高校成果轉化、政務、金融、科技等全方位服務體系,為科創團隊和企業提供全程“一站式”服務。

建設“晉創谷”創新驅動平臺,是山西省大力實施科教興省、人才強省、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打造科技成果轉化高地,助力高品質發展開闢新賽道、塑造新動能的重要載體和抓手。省委、省政府加強頂層設計,制定“晉創谷”創新驅動平臺建設三年行動計劃(2024—2026年)和科創團隊及企業入駐、科技創新、産業落地、科技金融、公共服務5個方面政策措施,形成“1+5”政策體系。科創團隊入駐全流程服務機制、創新落戶企業註冊資本支援、實施科技成果評價激勵計劃……一系列獎補政策,為“晉創谷”創新驅動平臺孵化企業、仲介服務、科技金融、投資容錯等多方面保駕護航,“誠意”滿滿。

“晉創谷·太原”的第一家入駐企業——山西中北測控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前沿科技型的初創公司,團隊面向國家載人航太、深空探測等重大工程需求研製的系列化産品,已經成功應用於“神舟”“嫦娥”等多個運載工具。該公司負責人介紹:“這裡科研場地大、物業服務到位,而且註冊公司有財政支援、簽約下單享受補貼、完成産值有獎勵,很適宜科創團隊和小型科技企業創新創業,不出大樓就能享受一整套優質服務。”

懷柔實驗室山西研究院面向國家清潔低碳安全高效能源體系,開展戰略性、前瞻性、基礎性重大科學問題和關鍵技術研究,特別是在煤制油氣、煤炭靈活發電、二氧化碳捕集技術、煤制芳烴技術、煤炭的分質轉化等領域的佈局研究,對實現碳達峰碳中和重大目標和山西轉型發展有著重大意義。懷柔實驗室山西研究院院長孫予罕表示:“懷柔實驗室山西研究院強化自立自強的科技創新意識,推進煤炭高效清潔利用重大基礎設施的創新平臺建設,形成省內外創新機構的産學研創新聯合體,為山西和全國煤炭的低碳高端發展奠定科技基礎。”

新型能源體系是支撐

作為我國重要的能源基地,山西承擔著保障國家能源安全的重大使命。近年來,山西省縱深推進能源革命綜合改革試點,在為國家試政策蹚路子、為山西促轉型蓄勢能邁出了堅實的步伐,智慧化煤礦數量、非常規天然氣産量以及風光發電裝機容量,都排在全國前列。

今年一季度,山西外送電量達413.52億千瓦時,同比增長8.79%,創歷史同期新高。記者從國網山西省電力公司了解到,為提升晉電外送能力,山西省加快推動各級電網協調發展,目前已形成“三交一直特高壓+14回500千伏”的電力外送通道網路,外送能力超3000萬千瓦。在加強空中走廊硬體建設的同時,山西省依託“中長期+現貨+輔助服務”市場體系,發揮“全國首個正式運作的電力現貨市場”的價格引導作用,積極開展跨省、跨區市場交易。目前,山西外送電省份擴至23個,2023年首次向青海、四川供應中長期電力,首次實現晉電入藏,有力支撐經濟社會高品質發展和民生用電需要。

同時,在保障國家能源安全供應的前提下,山西外送電力不斷向“綠”向“新”,電力外送含“綠”量不斷提升。截至今年3月底,全省風光新能源裝機容量突破5000萬千瓦,達到5164.08萬千瓦,佔全省總裝機容量的38.48%。一季度,山西省新能源外送電量37.72億千瓦時,同比增長66.63%,新能源利用率持續保持在97%以上,為山西省促進能源産業清潔低碳轉型、做好能源革命綜合改革試點作出紮實貢獻。

山西省煤炭智慧綠色水準大幅提升,全省目前累計建成118座智慧化煤礦,佈局30座綠色開採試點煤礦,先進産能佔比81%。省能源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山西省將鞏固拓展煤炭主産區優勢,推進煤礦數字化轉型,2027年年底全省煤礦基本實現智慧化,因地制宜推廣煤炭綠色開採技術。

山西是我國最早進行煤層氣開發利用的省份,産量規模穩居全國第一。2023年全省煤層氣産量創歷史新高,約佔全國同期産量的八成,煤層氣産業已成為山西省新型能源戰略支柱産業。目前,全省已建成6個年産量10億立方米氣田,形成了完整的煤層氣開發利用産業體系。

3月27日,全國首家省級煤炭工業網際網路平臺——山西煤炭工業網際網路平臺在太原上線,有力推進了全省煤炭産業轉型升級,提升了煤炭行業數字化、智慧化發展水準。

風勁潮涌,自當揚帆破浪。如今的山西轉型發展正處於重要窗口期,全省上下正凝聚非常之力、下足恒久之功,以“時不我待”的緊迫感加快構建體現山西特色優勢的現代化産業體系。(王龍飛)

客戶端中查看

手機中查看

分享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