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山西 > 要聞 >

山西:新質生産力鋒芒初露

發佈時間:2024-05-15 08:22:02 | 來源:山西經濟日報 | 作者:王龍飛 | 責任編輯:趙彥

“我心中的山西,就像一位歷經滄桑卻又充滿活力的智者,他身披豐富多彩的文化錦衣,頭戴厚重的歷史桂冠,在高品質發展的道路上闊步前行。”

“山西就像一位熱情好客的大廚,端出一道道色香味俱全的麵食佳肴,刀削麵、貓耳朵、剪刀面、莜面栲栳栳……令人垂涎三尺。”

…………

5月8日,在山西訊飛人工智慧科技公司的人工智慧體驗館裏,科大訊飛星火認知大模型的快問快答,給記者留下了深刻印象:在它“心裏”,山西古老又年輕,多元又寶藏,和它聊會天,不僅能快速認識山西,更想走進山西。

自2022年落戶太原以來,山西訊飛人工智慧科技公司致力推動産業生態構建,搭建創新平臺:啟動“科大訊飛AI星火營生態計劃”,將訊飛星火認知大模型,乃至更多源頭技術能力與平臺服務,開放給太原的開發者及生態合作夥伴,加速推動太原在通用人工智慧時代的産業生態建設;在太原成立首個城市級人工智慧開放平臺,以雲服務連通廠商、用戶與終端消費者,605項人工智慧技術免費向太原市開發者團隊及創業團隊開放;助推太原市人工智慧産業聯盟成立,讓更多新技術新産品新模式在太原率先應用。

這是新質生産力正在山西發力的一個生動注腳。

發展新質生産力是推動高品質發展的內在要求和重要著力點,只有做好創新這篇“大文章”,方能推動新質生産力加快發展。

位於清徐經濟開發區的山西中科美錦炭材料有限公司,利用玉米澱粉製成電容炭,附加值提升了幾十倍,打破了國外同類産品的壟斷。

記者了解到,一噸玉米澱粉的價格是3000多元,而用玉米澱粉製成的電容炭,一噸的價格是20多萬元,最貴時一噸30萬元。也就是説,依靠科技,玉米澱粉也能“點石成金”。

“別人是生産,而我們是創造。”在位於永濟經濟技術開發區的山西藍科途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企業負責人告訴記者。這一豪言壯語背後,是企業對自身技術優勢的十足信心。

該負責人拿出了一卷他們生産的鋰電池隔膜,向記者介紹:“隔膜是鋰電池四大主材中科技含量最高、國産化最晚的産品,技術壁壘較高。經過産品研發和技術創新,我們成功突破了工信部公佈的‘卡脖子’技術。”

記者在同樣位於永濟經濟技術開發區的山西穿越光電科技有限責任公司展示廳內看到,一塊螢幕如同一條螺旋抖動的彩帶,可以讓觀眾360度觀看螢幕上的各種高清晰畫面。

“這塊0.02平方米顯示屏內整合了57600多個發光體,我們成功突破了‘卡脖子’關鍵技術,在産品比肩國外一流廠商同類産品的基礎上,還降低了一半的生産成本,實現了投入産出效益最大化。”該公司相關負責人向記者介紹道。

傳統産業是形成新質生産力的基礎。傳統産業的改造升級本身就是培育發展新質生産力的主陣地之一,改造提升形成的新動能又將大大加快新質生産力的形成和發展。

一雙“大眼睛”,360度旋轉、180度仰視,謹慎地偵查著周邊環境,進行著數據採集、安全測評;一張“嘴巴”,可以實現與集控後臺的遠端無線對講,遇到故障時能及時發出聲光報警,最大限度找出細微的安全隱患。

在華陽新材料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一礦,一個樣貌奇特的“小黃人”——井筒安全智慧巡檢機器人上崗了。

井筒內,“小黃人”正跟隨罐籠上下運作,在技術人員的操作下,瞪著眼睛、轉動脖子,時不時停下來巡檢,對關鍵部位和可疑部件進行拍照採集、智慧分析。而在豎井絞車房內,技術人員正通過後端監控螢幕觀察分析“小黃人”的所見所感,實時掌握設備的運作情況。

據介紹,一台“小黃人”工作30分鐘,能替代3名巡檢人員工作1小時。與傳統的人工檢查相比,“小黃人”工作成效提高5至6倍,巡檢精度可達1毫米,準確率達99.99%。

走進晉能控股華越機械有限公司支架製造廠鉚焊工段,只見一排排焊接機器人自動旋轉著“手臂”,正在按照設定好的程式和參數,圍繞各類液壓支架的工件進行著精準焊接。眨眼間,焊接機器人發出閃爍弧光,工件兩個斷面被逐漸“縫合”。詳細的參數、精密的設備,讓産品的加工精度和一致性得到了進一步提升,依託智慧裝備、數字管理支撐,華越機械公司産品成套化、數智化、高端化特徵愈加明顯。

新質生産力是什麼?起點是“新”,關鍵在“質”,落腳于“生産力”。

如今,在以新質生産力打造高品質發展新優勢的道路上,山西正闊步前行。(王龍飛)

客戶端中查看

手機中查看

分享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