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首頁> 旅遊中國> 滾動新聞>

崑崙對話:這是崑崙高度廣度 更是文化巔峰對談

2023-06-07 09:33

來源:中國網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字體:

      編者按:

      5月18日,由兵團文化體育廣電和旅遊局、和田地區、第十四師主辦,中國文化管理協會文化旅遊專業委員會承辦的“崑崙的高度,文化巔峰對談”在第十四師一牧場崑崙山大峽谷景區進行現場直播。本次活動為2023年“5.19中國旅遊日”中國旅遊日兵團分會場暨和田地區第十四師首屆兵地融合旅遊日活動的率先啟幕。對談上的各位專家透過崑崙大文化視野,從多角度、深層次挖掘崑崙文化的內涵與外延,在以露營為主打業態的同時,巧妙植入在地文化,有更加豐富、多元的體驗,讓昆玉在經略“大崑崙”的引領下,做出文旅旅遊産業的“大不同”。以下內容為對話現場實錄,呈現給讀者。



2023年“5.19中國旅遊日”中國旅遊日兵團分會場

暨和田地區第十四師首屆兵地融合旅遊日活動

——崑崙的高度:文化巔峰對談




對話主持:

孫小榮中國文化管理協會文化旅遊專業委員會副會長

對話嘉賓:

巫新華:中國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新疆考古隊隊長

高舜禮:中國社科院旅遊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中國旅遊報社原社長

趙宗福:青海省崑崙文化研究會會長、青海民族大學社會科學學術帶頭人

郭文峰:克魯格文旅創始人


話題一:崑崙風物與地理空間的跨界





孫小榮:從地理空間和文化空間的角度來看,崑崙山和崑崙文化都享有崇高的地位,對於地理、歷史和文化的研究者而言,崑崙山是一個“神聖的存在”。但遺憾的是,相對而言,即便是在資訊極度發達的當下,崑崙山仍然孤懸于“天外”,崑崙文化也並不像其他山嶽文化大眾所熟知。但實際上,崑崙文化對我們中國人的影響深遠,每個中國人的文化基因裏,都流動著崑崙文化的精神。我們今天的話題也將從“崑崙風物與地理空間的跨越”開始,首先,請問巫老師,您認為,崑崙山和崑崙文化對於塑造“中國文化”和“中國人”,産生了怎樣的影響?




巫新華:現在的崑崙實際上是中國歷史發展的一個必然文化結果,崑崙山系是中國早期與世界其他文明地區對外交流的唯一通道(主要通道之一),也就是説,“絲路崑崙”和崑崙山系是人類文明發展和中國文明發展壯大過程中最重要的一個節點。

崑崙山脈的最後的定名,是歷史文化的一個逐步發展過程。2100年前,漢武帝首次以國家的名義,欽定和田地區山脈,即于闐南山為“中國崑崙山”,就是今天我們身後的這座山。從中國傳統文化的角度上來講,崑崙是中國龍脈。中國龍脈是中國文化崑崙和地理崑崙體系裏完全吻合的一條山系組合,是地學的秦-祁-昆造山帶,也是中國地理的中央山脈,這樣的崑崙實際上是從帕米爾高原、喀喇崑崙、崑崙到祁連山,到秦嶺,到大別山,到太行山,包括我們的首都都在這條中央山脈上。這是中國古代文化中的龍脈,崑崙山被稱為“萬山之祖”,實際上我們身後的這座山,即新疆崑崙正是“龍脈之祖”。

中國最大的風水在崑崙,中國文化的符號在崑崙,中國崑崙是中國國家文化的象徵,國家文化的內涵表達,國家文化的地理符號表達。這樣的崑崙還未曾開發,它的精彩之處都在我們身後“遠闊的崑崙之間”。


孫小榮:剛才你從地理空間和文化空間,歷史空間的這個角度給我們展開了一個論述,您能不能舉幾個例子,再做分析,在我們中國傳統文化中跟崑崙文化直接相關,或者説我們中國人性格裏面、基因裏面,有哪些是崑崙文化和崑崙山賦予我們的?


巫新華:崑崙實際上是中國文化裏邊比較核心的一個文化內涵,舉一個例子,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共産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中指出,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必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其中,“天人合一”為報告中明確提出的傳統文化理念之一,在中國傳統思想史上“天”和“人”的意蘊都十分豐富,是中國人民在長期生産生活中積累的宇宙觀、天下觀、社會觀、道德觀的重要體現。這個“天”就與崑崙有關,是中國古代通天之山、天下之山。

崑崙是中國歷史文化中“帝之下都”“百神之所在”,是“天下之中”,有著明確的天命意涵;是偉大的地理名詞和一個極為重要的符號性文化名詞,“通天”的物化山脈就是崑崙山。

中國傳統文化,講究所謂的堪輿和風水,關聯每一個中國人的家庭,每一個生活的區域,包括大到國家、王朝都要和風水關聯,就是要尋找祖山和崑崙,這樣的崑崙無論是在過去還是現在都與當下我們所在的新疆崑崙是直接關聯的。這樣的崑崙從新疆到青海,然後再到秦嶺、大別山到太行山,是中國龍脈的主脈。

全世界按風水説法是五大龍脈,“兩大”出蔥嶺向西行而去,“三大”都在國內,中華一直號稱是巨龍,那我們身後的新疆崑崙山就是巨龍的具象表達。實際上大家現在看到的這兩個白色的崑崙雪山山頭,只是新疆崑崙山前山地帶的一個小雪山,大崑崙還在身後。

我粗略地統計了一下,新疆崑崙冰川有16000來條,天山冰川8000多條,再加上阿爾泰山的,光新疆的冰山冰川就有2萬多條,如果説冰川旅遊和雪山雪峰旅遊資源,以及新疆山水與“萬山之祖、萬水之源”的這種關聯,可以説這是一種前景無限的資源。

另外,崑崙文化又是關聯世界所有文明區域的,比如説今天早上大家吃的早餐,應該有小米、玉米、大米稀飯等,這些糧食作物來自西亞,東亞和美洲,是人類歷史文化交流的結果,可以説,我們的早餐就是一部世界史。這樣的文化交流融合結果,包括中國文明的發展和壯大,都和崑崙有關係,因為崑崙是中國最大的絲路通道。


孫小榮:我一直很好奇,在中國,崑崙山不是最高峰,作為世界最高峰喜馬拉雅山更加被人熟知,但是,為什麼崑崙山會成為“萬山之宗”?在古代,中國人的足跡和視野根本抵達不了崑崙山,為什麼《山海經》裏面有那麼多神話故事都是誕生於崑崙山,這是我很好奇的兩點,這之間有什麼聯繫嗎?

巫新華:我先回答第二個問題,就是中國古人目光所及,視野所及,可能遠遠超出我們的想像。考古資料證明,以糧食作物在世界傳播的範圍廣度和時間來看,在赤峰、遼河流域,山西這一帶種植的小米,傳到北非和兩河流域的西亞,伊拉克、敘利亞等一萬多公里之外,在4500年前就完成了,而小米種植的發明和被發現則是1萬年前。也就是説,絲綢之路是萬年的尺規,即時間尺規。這樣算來,小米的“遷徙”是靠人的傳播。

此外,我們的先祖在遙遠的東方,發明瞭龍文化,是世界最早的動物崇拜,也是很早就走向了世界。從考古資料看,您説的中國人早期沒有踏足崑崙,在我眼裏已經是一個被證偽的命題了,因為,不但來過,而且有很多人來過,因為上述的文化傳播必然經過崑崙地帶。

這個裏面有兩個概念,我們都知道,全世界最高的山是珠穆朗瑪峰,但是那是很難看見的地方,為什麼?因為整個喜馬拉雅、岡底斯這些山脈人們很難靠近,更別説大規模的人群過往,因為很難!

絲綢之路最主要的通道在新疆的崑崙和天山、甘肅的河西走廊,青海柴達木盆地,這樣的通道經過了什麼呢?幾乎是人類早期歷史文化的一切。比如説,喀喇崑崙最高峰是喬戈裏峰,喬格裏是什麼意思呢?塔吉克與東伊朗語將其稱為“刀鋒一樣的山峰”,這座山實際上是世界第二高峰,是整個喀喇崑崙區域的地標。

在新疆崑崙,還有一座慕士塔格阿塔峰,什麼意思呢?詞義就是“冰川之父”。這一座海拔7500多米的山,成了全世界冰山的“祖宗”。連珠穆朗瑪峰,喬格裏峰,都成了他的子孫。為什麼?因為慕士塔格峰是崑崙絲路的地標!不管是從阿富汗過來,還是從巴基斯坦北部過來,亦或從大帕米爾高原過來,只要看見了那個圓形冰山之父的山頂,就知道路走對了,東方中國就在前面,財富中國就在前方。絲綢之路是一條古代財富之路,是大家掙錢的路,在這樣一條世界頂級商貿大通道上的地標清楚地表現出世界性戰略優勢。這就是新疆崑崙,這就是中國崑崙,新疆崑崙是中國崑崙開始的地方。


孫小榮:巫老師第一個發言,從崑崙山脈,國脈,人脈的確立,到絲綢之路這條貿易大通道溝通東西方文明等方面,為我們打開了今天對話的格局。接下來,我們就行政空間“昆玉”説地理、文化空間“崑崙”,請問趙老師,您認為,昆玉市應該從哪幾個維度,來構建具有自身特質的崑崙文化譜係?從而實現在一個大崑崙地理和文化圈層中的“小圈層”文化認知,使昆玉的“崑崙文化”更加具象?




趙宗福:首先,很榮幸應邀來到這裡,作為崑崙文化研究工作者,我曾經去過青海、新疆、西藏、甘肅的崑崙山,但是一直遺憾,還沒有到過昆玉的崑崙。據典籍記載,由漢武帝欽定“崑崙河源”,就在這個地方,所以,今天坐在崑崙山腳下,在這樣一個非常神聖的地方舉辦對話,是一件高興的事。

崑崙文化與中國天文、地理和人文的關係研究,在中華人文傳統不斷發展、演變和重構的過程中具有的深刻意義。當下,崑崙文化以其強大的吸引力,凝聚著全球華人對中華民族的極大認同,也成為連接中華各民族最牢固的精神紐帶。因此對於崑崙文化的重新建構,實現文化資源的共同享用,讓“昆玉”從行政空間跨越到大崑崙文化圈層,再去看它所處的位置和它的特質,就能為昆玉是發展找到一些可依賴的路徑,也就是架構譜係的提取與重塑。

首先,對於昆玉而言,要找到自己的特質,就要通過對崑崙文化的揀選、提取和重塑為昆玉崑崙提供資源基礎和發展模式。漢武帝欽定崑崙,河源於西域(今新疆)。這是一個影響中國2000多年的歷史文化觀念。此後,黃河源自崑崙便成為歷代王朝的官方觀念,此類記載纍纍于史籍。這是昆玉崑崙的獨特性,也可以説是帶有標識性的地域文化定位。

那麼,促使漢武帝欽定崑崙的理由和動機,除了“河出崑崙”,其實還有“玉出昆岡”。這是昆玉市要重點精心打造的文化品牌。

我們知道,出産在崑崙山的和田玉,已有數千年使用歷史。追溯玉在傳統文化中的符號密碼,在中國古代神話中,西王母的瑤池及宮殿皆為玉制,被描述為“瓊樓玉宇”,流水池水被稱為“瓊漿玉液”,生長的神樹叫做“金枝玉葉”等等,從古至今,和田玉的地位始終具有唯一性,同時作為玉的獨特性品質,又被賦予了很多文化精神。崑崙山作為和田玉的産地,某種程度上也印證著中國文化的象徵,依然被推崇。

回到昆玉市的命名,應該是神來之筆。以昆彰顯,美玉凝練,這是昆玉不可多得的文化書寫,甚至可以大書特書。昆玉應該抓住這個特點深度挖掘崑崙文化內涵,對之進行細緻梳理。

崑崙文化在當代地域文化建設中發揮著積極的作用。崑崙精神所具有的和諧大愛,無私奉獻,開拓進取等精神既與當代主流精神相吻合,也涵蓋昆玉所特有的兵團精神,從漢唐、清代在這裡屯田戍兵其影響可以納入崑崙文化的視野。崑崙文化是增強文化軟實力、輻射力、影響力的著力點。文化潤疆,兵地融合等治疆方略也是推動兵團文化繁榮發展。

需要提醒的是,神話崑崙與地理崑崙兩者並不等同,又不能截然割裂。從古籍中“河出崑崙”的反覆記載和歷代對河源崑崙的尋求,表明國人千萬年來有一個共識,這就是崑崙山在黃河源頭。到底在新疆和田,還是在青海西南?時至清末,仍然有大量學者討論黃河發源地究竟在哪,這也是一個有趣的探尋。

對於昆玉而言,這種探尋就發生在我們眼前這片崑崙山,我們可以好好利用。當然從地理上講,這不是地理的真實,甚至也不是一個歷史的真實,但是,它是一個文化記憶的真實。文化的真實,心靈的真實,也是一種真實。我就從以上三點淺談對崑崙文化的理解,以及昆玉市構建自己的崑崙文化譜係的立足根本,當然我還是從歷史文化角度剖析,也想了解從旅遊層面,昆玉如何打造在地文化。


孫小榮:感謝趙老師對昆玉市構築崑崙山的文化譜係的非常實際的建議。我總結一下,一是“河源崑崙”的在地化延展;二是玉文化品牌打造,把崑崙山和崑崙玉,兩者巧妙地結合在一起,在沙漠中建立一座城市綠洲,在地域文化發展繁榮中産生了極大的影響,值得關注與借鑒。第三就是崑崙精神的傳承。


巫新華:還有,玉文化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影響深遠。考古學最新研究進展,玉是溝通天人的神物,天即是崑崙,玉出昆崗。在地理標誌範疇上,崑崙山逐步向西部轉移,這是一種文化和歷史認同的轉移,這種轉移就是剛才趙老師談到的“河源崑崙”的尋蹤和西域重要性的體現。

崑崙山系,最大的山在這裡,最高峰也在這裡,像這樣的山,實際上在中國歷史發展過程中,包括西域、青海、甘肅這些大通道地區的山脈。對中國文明,對世界文明而言,這些山脈地帶是世界性文化交流的重要或説主要通道。另外一個側面,這也關涉到習總書記提出人類命運共同體裏邊“一帶一路”的概念。實際上,崑崙絲路和“張騫鑿空”構成歷史的呼應。張騫鑿空不是絲綢之路的開通,而是把絲綢之路上的壁壘鑿掉了,國家控制了絲綢之路,絲綢之路由過去各路地方勢力的控制變成了東方大國中國的控制與主導。漢代控制絲綢之路,就是控制財富與軍事資源,所謂“斷匈奴右臂”便是如此。絲綢之路深深地完全打上中國漢帝國的烙印,是由張騫開始,漢武帝時期實現的。

關於剛才説的崑崙玉文化,我還要補充一點,現在出土最早的玉,比如説玉豬龍、C形龍是距今6000年紅山文化的代表;4000年前的石峁城址印證了中國北方早期國家都城的建立,玉器也是其文化特點。而上述這些地方出現的玉,實際上表達的是一個和崑崙相關的玉文化體現。崑崙玉文化的早期呈現是和動物關聯的,龍是自然界沒有的動物,但是用自然界有的動物的局部組合成了一個自然界沒有的神物,然後賦予它超自然的能力介入人類社會管理。

崑崙這樣的概念,是意識形態上層建築,是管理人類社會的概念,這樣概念的出現和玉器最早的出現,和石龍、玉龍最早的出現都有關聯。類似的動物崇拜文化在中國西邊出現,就晚了很多。比如説格裏芬現象,一個鹿或者一個神獸身上長著一個鳥嘴,到了埃及,獅身人面像也是這個概念。這些是自然界沒有,然而,用自然界已有動物的局部組合出一個大的神物,介入人類社會的管理,賦予超自然的能力,與東方中國9000年前的龍文化是一個邏輯概念。這樣的概念9000年前在東方的中國就已經出現了,誰影響誰?怎麼影響的?崑崙肯定是通道。毫無疑問,中國影響了世界。

這樣的例子可以舉出無數個,比如説匈奴西遷完全顛覆那個時代的世界格局,再比如説前一段時間中印爭議的地區,叫阿克賽欽,阿克賽欽是什麼意思呢?阿是白色的意思,賽是戈壁灘的意思,欽就是中國,那是中國的白石灘,中國的戈壁灘,他印度爭什麼呀?也就是説我們中國的文化人沒把崑崙説清楚,那裏就是喀喇崑崙腹地,喀喇崑崙山口就在那兒。


孫小榮:剛才巫老師是從考古學的角度來闡述歷史視野中的崑崙,趙老師從崑崙文化研究與在地文化建設給我們解讀崑崙風物與地理跨界,讓我們再一次認識到了崑崙山這座山。無論是從地理空間,文化空間,還是在歷史的演變中,崑崙都有著崇高的地位,但是就目前而言,從旅遊文化的角度來理解,崑崙山還沒有成為一個品牌性的有影響力的旅遊目的地,或者説,還沒有出現一個能代表崑崙山,代表崑崙文化和代表崑崙精神的這樣一個具象化的旅遊目的地出現。雖然我們知道崑崙山,也聽聞崑崙神話傳説,但是作為遊客可能依然不知道去哪去發現它,走進它,如何能深度體驗這種偉大與震撼。

我想問一下高老師,您認為在中國文化旅遊地理的版圖中,崑崙山應該有著怎樣的地位啊?近年來西北旅遊熱,這股熱潮能不能帶動昆玉市對於崑崙文化的具象化的塑造?


高舜禮:聽了兩位老師剛才從文化角度解讀崑崙山,讓我非常受啟發。明天就是中國旅遊日,今天能在崑崙山腳下的海拔3000多米之處,談論崑崙山文化旅遊的話題非常有意義。

崑崙山在中國文化地理、歷史地理中擁有崇高地位,既是神話傳説中的神山,位居四大神話仙山之首(崑崙、蓬萊、方丈、瀛洲),也常被形容為理想境界、精神夢境。國人常説的“三山五嶽”,有一種説法就包括崑崙山。對“五嶽”,大家的認識比較一致;對“三山”則有些分歧,一種説法是三座旅遊名山,黃山、廬山、雁蕩山;一種説法是三座華夏遠古神話傳説的神山,喜馬拉雅、崑崙、天山山脈。因此,崑崙山與滇川藏的一些名山不同,不僅在當地很知名,即在中原文化圈也很崇高。其旅遊的品牌性和辨識度不高,主要原因是它的旅遊發展還處在起步階段,接待遊客還不夠多,在當代人的口碑影響還不夠大。

我認為,當前“西北旅遊熱”對昆玉市的崑崙文化旅遊發展將帶來重要機遇。

一是西北現受關注度很高。求新求異是遊客永遠的追求,中東部玩透了,自然就到西部;和田昆玉市、崑崙山,將迎來越來越多的東中部遊客。這既是遊客需求滿足的大勢所趨,也是崑崙山自然和文化魅力的吸引所致,越來越多的全國遊客到來,對崑崙山文化歷史的傳播和旅遊地位的提升是有益的。

二是西北交通條件改善很快。飛機、動車、高速路都在逐步增加。以前要一兩天才能到達的,現在半天就可能已經到了,天山一線已有城市快速列車,出疆也有了動車組。

三是我國家庭轎車普及率高。家用汽車現已超過3億,千人汽車保有量超過200輛,能夠獨立駕車者越來越多,自駕出遊趨向興旺。

這些對昆玉文旅發展帶來了春天的氣息。崑崙之門、絲路要點、民族文化等,都是很有魅力和品位的旅遊資源;又有了旅遊發展從“起步”到“提速”階段的基礎設施。未來昆玉旅遊加快發展的起碼條件正在加速具備。

今後關鍵是要抓幾個方面:

一是繼續大力改善交通條件,進一步提升可進入性、通達性、便捷性、選擇性。西部地區地面大,新疆全區超過10個山東省那麼大,從北京到和田昆玉市,就是坐飛機而來,也要一整天的時間;若要贏得大規模的客流,就需要進一步改善交通條件。

二是下氣力開發有競爭力的核心産品。要緊扣市場需求,積極開發旅遊的核心、拳頭、主打産品,努力形成與時俱進、魅力四射的黃金旅遊線路。目前崑崙山還只是資源狀態,無論理論上、歷史文化上講,崑崙山地位有多麼重要,遊客未必就會在實地感受得到。旅遊消費的是開發成型的旅遊産品,不但要遊覽,還得吃住行遊購娛。目前,距離把旅遊資源開發為旅遊産品,中間還有比較大的距離和配套環節,這是需要下大氣力的。

三是要處理好高端與大眾的關係。接待高端遊客自然旅遊消費拉動力會強,但需要有成熟産品和配套條件,這些都有比較高的要求。也要辯證地看到,將來的崑崙山旅遊者不可能都是高端消費者,還會有較大比重的大眾遊客,這就要在接待設施等方面有一個合適比例,一律都是四五星級酒店,大眾遊客是住不起的。大眾遊客來的多了,必然會加快促進當地交通條件和公共設施的完善。
四是儘量舉辦一些文旅宣傳活動。旅游離不開宣傳行銷,西部旅遊更需要行銷。要充分運用網際網路開展市場行銷,讓“崑崙之門”形象深入人心,讓昆玉成為西北遊必來的一站。

五是努力改善接待旅遊條件。在滿足旅遊接待基本功能的同時,努力提升接待條件和設施水準,讓行遊住食購娛多一些檔次和種類,並注意凸顯特色、文化、專業、潮流。


孫小榮:高老師從三個機遇和五條建議解讀了昆玉旅遊業面臨的現狀、機遇和挑戰。首先是交通的制約,長距離的空間阻隔,實際上極大地制約了更多的人來到和田,來到昆玉體驗崑崙山。第二個是整個中國旅遊的版圖的空間也在發現發生轉移,有一個觀點,就是過去經濟的邊緣中心,地理的邊緣中心,正在逐漸轉化為旅遊體驗的中心,在西北旅遊市場表現得尤為明顯。因為交通的制約,資源的分散,人口的薄弱等各方面原因,人們難以集聚,但是另一方面,也就相對緩慢地步入工業化,城市化的發展軌道。正因為如此,一些邊遠地區保留了非常完好的生態環境,非常完整的文化生態,這可能是在新時代發展旅遊的一個更好的資源基礎。


巫新華:您剛才談到文化,真正的核心文化體現在崑崙是國家象徵,像這樣的國家象徵和每個人生活都有關聯。實際上,崑崙風水,崑崙龍脈,與每個中國人,他的生活,他人生的一切都有關聯。風水的祖山就是崑崙,就是崑崙開始的地方新疆崑崙,青海崑崙,甘肅祁連山(南山)。諸如此類,崑崙自然景觀的特殊性、極限性,文化的特殊與廣譜性,是對中國山水的另外一種認知。中國山水的最高代表就是崑崙,中國山水畫是崑崙意境,中國文化與國家的符號化表達就是崑崙。如果説每一個中國人自身風水,都要跟崑崙風水,跟龍脈之祖有一次深入的接觸的話,那崑崙山旅遊市場就真正火起來了。

高老師剛才啟發我,中國人常用的吉利話,叫做“福如東海,壽比南山”。過去我一直認為表述有問題。中國詩詞講究對仗,東和西對仗,南和北對仗,還沒有東和南對仗。但是古代新疆確實存在南山,于闐南山、西域南山,它出現在中國歷史上相當早。漢代之前南山、崑崙就一個到了西域,即到了新疆。西域是中國西域,這個時間也很早,如果把南山作為西域南山來看,那東和西的對仗就出現了,也就是説,“福如東海,壽比南山”,這個南山就是我們身後的崑崙啊。旅遊廣告語都可以這樣寫,“你想壽比南山麼,來新疆崑崙,來昆玉”。

趙宗福:巫老師説得非常好,頗受啟發,根據我個人的理解,當年我做國家重大項目的時候,就思考過如何理解崑崙文化,可以從哪些方面去做。因為崑崙文化太博大精深,崑崙文化的源頭是崑崙神話,這裡説的神話,不光是一般人認為的文學作品,它還是一個以信仰為中心,以崑崙山為地標的文化綜合體,對中國文化的發展産生了深遠的影響。如對天文地理觀念、文學藝術、社會制度、民俗習慣等影響,崑崙文化彌散在中國文化的方方面面,是國家的大崑崙。


孫小榮:謝謝兩位老師的補充,相信昆玉旅遊開發也可以從這些方面去考慮,全面提升。下面,我們將從運營或者經營崑崙山的這個角度,請教一下實戰派郭總,當然從一個旅遊目的地的角度來説,有更多的遊客和消費者來,這是大旅遊目的地所歡迎的事情,但是您跟他們的理念是相反的,您販賣的是稀缺資源,絕對優質的一個休閒空間。崑崙山還未被大眾市場發現,還保留著,我前面説的就是一種沒有經歷過工業化和城市化洗禮的源真和純凈。對於當下的消費者而言,這恰恰是一種稀缺的奢華啊。您做的野奢露營地作為野奢生活理念的倡導者、實踐者和經營者,你認為昆玉面臨著哪些旅遊新消費,如何釋放崑崙山的優勢,保留哪些潛質?從您做克魯格營地的實操角度來破解這些問題,是一個很有現實意義和借鑒意義案例解讀。




郭文峰:您的想法好,剛才也聽了各位老師的分享,讓我對崑崙山,崑崙文化有了更深的理解,那麼我從個體思考和在地實踐的層面,可能有更多小我感觸。像崑崙山這樣的自然資源,是千百萬年、億萬年保留下來的,我們在選擇營地的時候,思考的是如何做一些人與自然的連結,人與人的連結。克魯格呈現的就是在地風景,在地美食,在地人文,在地文化的挖掘和深度結合的體驗。

從語文課本中,大家都知道徐霞客故事,孩童時都想做徐霞客,走更多的地方,去見更多不一樣的風景。但是,如果沒有一個業態的變遷,他們沒法停留下來,我們在思考的就是更多承載連接的一些住宿單元,以及探索性和體驗性,具有獨特文化屬性的活動內容,這樣能夠立體呈現在地空間,深度旅行目的地打造的這樣一個綜合型業態。

當然這個業態它是立體的,也不全是高端,只是我們選擇了做高端的、小眾的野奢露營,一個是源於客群需求,再一個,作為某一個區域的開發,我認為是從高度再往下去規劃,或者往下再滲透的時候,可能會好過常規性旅遊産品。如果一開始的定位,或者是造成資源的低端浪費,尤其像高老師講到的資源稟賦好的景觀,如果資源浪費了,或者開發不好再去調整,就可能得不到市場的認可。

新疆具有無可比擬的優勢資源,包括我們現在所在的昆玉市以及崑崙山,正因為發展比較晚,保留了很多的原生態的地形地貌,以及文化個性,已經凸顯出後來者居上的發展潛力。現在來新疆客群,像高老師提到的交通制約,但是如果能夠到這兒來,基本上都是高端消費客群,事實上,新疆的高端客群基本上達到了國內的旅遊4.0、5.0,但是新疆旅遊業態可能還停留在1.0。這種懸置的旅遊産業結構,引發旅遊人的思考。我覺得我只是其中一個代表,也希望能夠有更多的旅遊人來到新疆,到昆玉來,鍛造崑崙山互動空間,一起開發,發掘,探索,近距離地去觸摸這些自然風光,感受這裡的文化交融,謝謝大家。


孫小榮:分享得特別好,因為,我們再好的資源也需要投資,也需要運營,更需要有情懷,有實力,有前瞻性的企業家,資本的介入,才能更好地去開發和保護崑崙山。高老師還有補充。


高舜禮:當下旅遊業界有一種論調,説旅遊需求正“從風景走向場景”,似乎自然風光已看膩了。我覺得,對新疆這樣的地方來講,可能是不適用的,因為新疆地域太遼闊,花上幾週也跑不了多少地方。比如崑崙山、天山、伊犁、喀什、阿勒泰,不論是風景名勝,還是民俗風情,也只能是走馬觀花、蜻蜓點水。你能説是“從風景到場景”嗎?你就連旅遊目標地的典型風景都看不過來,難道還要蠢蠢欲動、交頭接耳去看社會場景,那豈不是太過於精力旺盛了。我這麼説,目的只有一個,新疆大而美,不多來幾次是跑步過來的。

孫小榮:您説的這個問題可能就是不同區域的旅遊發展階段不一樣。對於發達地區而言,可能已經看厭了風景,所以需要在地文化的場景體驗,但是,對於大西北來説,風景你都看不完,你還要什麼場景啊,可以存在這樣的區域差異。

感謝各位專家的精彩發言,我經常主持論壇,但這次活動構建了一個別開生面的場景,背後是崑崙山的風景,我們在山腳下安營對談,這不就是風景和場景的完美融合麼。剛才的對話一度出現了我很久沒有見到畫面,積極搶話筒,補充發言,呈現交鋒與思想的交流,這樣一個對話的狀態,才叫真正的對話,我覺得上半場還是鋪墊,我們在相互了解,相互碰撞,相互促進。下半場,我們把格局打開,談一談“崑崙宿集與在地化生活範式的打造”,我們休息十分鐘,進行下半場對談。


話題二:崑崙宿集與在地化生活範式的打造


孫小榮:我們知道,旅遊消費能夠帶動知識的流動,體驗是最直接的文化普及。您認為,崑崙山和崑崙文化應該怎樣從研究者的“小眾”走向遊歷者的“大眾”,或者説,崑崙山有哪些優質的資源或者故事,適合轉化為體驗消費場景,對遊客産生吸引力?


巫新華:結合高老師和郭總講到的,比如説特種旅遊,我自己的工作常態就是特種旅遊,因為我們是常態戶外,比如説,我身後的這道溝梁,大家往我的右後側看,那種山水侵蝕形成的地表河谷裂隙,就不同於一般的地方。這種特殊的地貌會帶來特種旅遊的獨特體驗。再比如説,我們考古野外生活,早些年並沒有像現在這麼方便的野外作業工具,越野車不到位,GPS不到位,經費不到位,我們很多時候是孤獨地走在群山裏邊。如何解決自我生存問題,我個人經驗是看河谷的鵝卵石,看它的磨圓度,就知道自己離山口還有多遠,是否能走得出去,類似于這樣的戶外生存經驗與崑崙野外,可以轉化為戶外體驗性的特種旅遊産品。

當我們翻過身後這座雪山,我們能看見的大概是10萬平方公里的崑崙山高原,叫廣域崑崙。

這還只是地理山脈的崑崙。就像剛才趙老師説道,對崑崙的地理山脈的認識局限于這一段,也有好多年了。但是作為整個崑崙山系來説,我們身後的這10萬平方公里的無人區,實際上還是崑崙山脈的一個小地方,仍然是它的前門地帶,前沿地帶。也就是説,由此可見崑崙的壯闊,這只是他的自然面。

崑崙的壯闊是我們國家西北地區極限資源的一個體現,只是自然資源的一個方面。實際上,最關鍵的是文化資源,它是中國國家文化的符號,主持人您前面説到的“崑崙關”,實際上可以改名叫“中國關”,崑崙它是國家符號,在一次重大的國家行為,即國家戰戰爭,然後於越南邊境方面我們就確立一個邊關叫“崑崙關”。這是什麼崑崙?這是移動的崑崙,這是國家概念的崑崙,這是文化的崑崙,實際上是國家品質、國家形象、國家內涵。

這樣的崑崙實際上在其他地方是不存在的,如果想看這樣的崑崙,一定要到西部來,比如説到昆玉來,昆玉市的崑崙山脈是崑崙的中段,這後面的雪山都叫穆士塔格,到現在為止登上去的人還不多。像克魯格營地的營帳設施,基本上可以架到山頂的位置上去了。

這次我們坐飛機過來的時候,經過天山的最東端,那個地方的山叫白山,唐代就叫白山,漢代的時候也就叫祁連,現在的名稱叫喀爾裏(雪山、白山之意)。我曾經徒步上去,把營帳扎到了山頂附近。就是這樣徒步可及的雪山又是特種旅遊的資源,大多數雪山都是別人未曾體驗過跟自然的對抗,自己和自己的對抗的特種旅遊資源。如果再加上趙老師,高老師您們做領隊,還又實現一個我們去玩特種旅遊的過程中跟誰一起去、一起聊天,一定能聊出什麼許多人未曾體會過的內容來,這就是新疆旅遊的魅力。


孫小榮:我覺得您説的這些角度都可以做出特種體驗,因為這幾年,考古研學市場興起,比如河南博物館,陜西博物館,都圍繞“考古”體驗做出很多文創産品,比如考古挖掘式盲盒等。再請教巫老師,能不能把考古學這麼深奧的深髓的內容,簡化成遊客能夠參與體驗的一些互動性旅遊産品?


巫新華:您説的是考古體驗,是知識普及和大眾參與這一塊,包括研學、遊學等內容。這塊實際上不是我們專業機構和專業學者做的事,但是我可以配合您,因為啥呢?我已經退休了啊,我的專業任務已經解脫了,但是考古學絕非獵奇,比如説《鬼吹燈》,所謂的精絕古城,那是一個文化虛構,是成人的童話,是跟實際的考古學完全是另外一回事。

真正的考古學有兩個方面,您講的是微觀,比如説,具體一個遺址,一座城址等。但是我們講到,如果説宏觀的考古學,比如説崑崙,它是一個大的地標,如果説5000年前中國黃帝時期的萬邦之國,甚至8000年我們已經發現高廟遺址的太陽神鳥、天梯等等這樣的東西,那時天人合一,敬天法祖,天圓地方,天命、天下等世界觀、宇宙觀等觀念就已經存在。這些觀念都與崑崙文化關聯,那麼崑崙這樣的概念7-8000年前就有了。我們去追尋這樣的歷史文化也是考古。這些跟崑崙關聯的歷史文化,就是另外一種考古工作做法。這可能是我個人比較願意或者是更感興趣的一個考古工作方向。至於説領著一群孩子或者一群其他的朋友們去挖點啥,一是我現在沒有這個權利了,二是我們的考古機構有本業,這方面是可以做的,但是只能配合,至於説好不好,可不可以,那我現在説了不算了。不過,文旅部國家文物局現在有明確的要求,考古要服務大眾,考古要走向社會,服務社會經濟發展,這一點是很明確的。另外,崑崙山還是佛教的須彌山,比如説新疆的佛教遺址,數量很多,古代新疆這裡是中國佛教開始的地方,也可以説,是佛教進入中國以後,中國化開始的地方,佛教考古一定很有意思。還有一個類似的最大成果,就是馬克思列寧主義進入中國與中國化,形成了現在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與道路,這當然是與佛教最好的一個外來思想理論中國化的例子了。佛教中國化了以後,扛起了全世界佛教的大旗,這個歷史事實全是經崑崙開始,經崑崙實現,這樣的事件背後不都是中國特色文化嗎?崑崙文化可做的事還有很多,我們再聽聽其他老師的分享。


孫小榮:文化講究原生,講究保護,但是旅遊需要把文化轉化成可體驗的場景,讓它發生更大的經濟價值、社會價值。特別是對一個地方發展産生一些帶動效應。像昆玉這樣的地方,發展文旅成為地方政府的一個有力抓手,這就需要資源的高效轉化,同時,我們也意識到崑崙山是文化富集區、景觀的富集區,但它也是生態脆弱區。在開發的時候,既要講究保護,又要講究合理化,科學化開發。

那麼,我想請教趙老師,您認為,昆玉在經略崑崙文化旅遊的進程中,應該如何“守正出奇”,處理好生態、文化保護和旅遊開發的良性關係?


趙宗福:崑崙山文化資源非常豐富,相對自然生態比較脆弱,當然隨著邊疆建設發展,整個生態變得越來越好。相對於文化而言,雖然不斷加強對其保護性,但我在想我們究竟保護了什麼?怎樣去保護?其實有些東西可能還沒搞清楚,就是説不明白,沒挖掘出來的時候,這個保護也是談不上的?缺少研究的梳理,沒有新的發現,在談進一步推進旅遊的時候,可能找不到這個著力點。所以,我認為生態平衡、文化保護和旅遊開發,這三者之間,守正出奇,還真是大有文章可做。

另外我還強調一個觀點,自然與文化的生態關係。可以説個大話,我曾經花了兩個月時間去研究馬克思主義的生態學,當時也是因為一個課題需要做生態保護。下了一定的功夫後,我就從中受到一些啟發,我們説生態的時候,光強調自然生態,而忽略了文化生態。其實我們講生態保護的時候,應該是兩者並重,因為自然生態和文化生態是一個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的過程。比如説,名山大川,因為有名人遊歷到此,留下詩文墨寶而被廣為傳播,使其有了靈氣,與此同時,吸引更多的人到訪,增添人氣,反過來,這些名人因為名山大川的襯托更增添了他們的名氣,由此,靈氣、人氣、名氣,造就了一些自然景觀的文化價值和生態價值得以增值。

唐代大詩人們,心愛名山遊,身隨名山遠。每到一處名山勝水,詩興大發,留下佳作。詩人的壯遊成就了山水名勝的文化含量,這些詩句也成了當今名山大川的旅遊廣告詞。還有唐朝邊塞詩人岑參等對邊疆風光的描述,以及對戰爭傷痛的人文關懷,在歷史價值和文化價值上具有重要地位,所以文化和自然生態相輔相成,如何把二者關係處理好,剛才孫老師提到了“守正出奇”。這四個字太好了,並且大有講究。

守正,就是對傳統文化和自然生態要保持它的本真性,那麼,當然我們不能説任何東西具有絕對本真性,那可能是不存在的,但是至少要有相對的本真性。如何做到“正”呢,無論是發掘、整理或者是可持續發展,我想至少要做到三個方面。一是思想之正,不管是保護生態還是發展旅遊,還是文化傳承,指導思想必須與先進的和國家的主流思想一致,而不是相悖的,做崑崙文化的時候避免陷入以神話為主,烘托宗教氛圍的場景上,在不排斥合理性範疇內,符合基本的科學的原理。二是科學之正。無論是資料的真實還是觀點的真實,都要言之有據。我們老説要講好中國故事,在地方呢,要講好地方的故事,這是很必要的。但是講好故事不等於瞎編故事,要從文獻典籍,做好認真梳理,講的故事要有“影兒”。舉個例子,清晚時有一個使臣出使俄國,他發現俄羅斯探險家在新疆考察的記錄,資料非常豐富,其中有一塊就提到了昆玉現在所轄的策勒縣、皮山縣等地方,對地理、交通、礦産等內容記載得非常細緻,玉龍哈什、克裏雅等地名點仿佛出現過。又如物産的考察,在和田這個地方,大的金礦就有五處,當然還有玉。後來他將這些內容翻譯整理後上奏朝廷。如此看來,不光我們了解世界,世界也在關注著我們。類似這樣的記載還有很多,如果系統地梳理,拓展新的渠道,新的項目由此就可以增長出來,新的故事也就出現了。但是,我們的介紹一定要符合歷史的事實。比如説,屈原、杜甫、陸游都寫過崑崙山,但那是源於文學的想像,他們實際上並沒來過崑崙山。屈原等人筆下的崑崙也非此崑崙。但是唐以後來到今天的崑崙山地區的詩人不少,作品也不少,可惜還沒得到挖掘整理。我想可以做一本關於崑崙的詩文集,包括名人考察的日誌,內容太多了,需要發掘、整理,基於歷史史實、文化解讀、學術研究等方向的支撐,言之有據,納入崑崙文化譜係中來,是非常有幫助的。

還有一個問題,挖掘梳理也罷,保護利用也罷,意義何在呢?就是要重新勾起記憶,恢復這個記憶。對於中國傳統文化而言,帶著情感的大眾記憶是回望歷史的重要見證,在共同記憶上,實現文化自信,實際上,再去推進昆玉文化旅遊的發展,那麼就有了文化重構的基礎。


孫小榮:趙老師説得非常好,就是要跳出昆玉看崑崙,依託崑崙打造昆玉。昆玉旅遊品牌“出圈”,就是要做大崑崙文化,把昆玉變成一個大崑崙的濃縮博物館,體驗館,那麼人們來到這裡就對崑崙文化有了具象化的認知。

我們背對著崑崙山,腳下的這片草地是第14師的一牧場。未來這裡將打造成為戶外運動和崑崙宿集露營的休閒度假地。將會吸引更多的遊客來此打卡,瞻仰崑崙山,體驗雪山下的露營生活。野奢露營是昆玉經營崑崙山一個比較理想或巧妙的切入點,請高老師從文化旅遊融合的角度談一談,您認為,昆玉如何突出自己的特色,在以露營為主打業態的同時,巧妙地植入在地文化,有更加豐富、多元的體驗,讓昆玉在經略“大崑崙”時,做出“大不同”?


高舜禮:露營是一個有些時尚的業態和比較寬廣的概念。我實地考察過一些,感覺這方面正處於快速發展階段。昆玉在這個節點切入,是正當其時,要積極探索、努力做好,爭取形成亮點乃至品牌性影響。

在發展野奢露營時,如何較好地植入當地文化,增加遊客的良好體驗,實際上是文旅融合的一個題目。有關露營發展的方向、主題和産品形式之類,應先做一個專業性的規劃。

做露營業態需要有開放的心態,不能認為扎幾頂帳篷就是露營的全部,那是存在認知局限性的。比如按照所乘坐的交通工具,就有房車露營地、自駕露營地、駱駝露營地、徒步露營地。從地理空間來看,有沙漠露營地、草原露營地、雪山腳下的露營地、湖畔露營地等等。所以,昆玉市要發展露營地,思路上一定要開闊,要考慮遊客喜好,要細化消費需求。比如説,能否根據實際情況打造成一個像遊客集散中心的據點,能夠提供包括遊客住宿、生活保障、交通補給、周邊旅遊等等。這讓我想到澳大利亞中部戈壁沙漠裏有一處叫艾爾斯岩石的世界自然遺産,因為這裡深處沙漠腹地,他們就建立了一個旅遊集散中心,包括住宿中心,既有星級酒店,也有帳篷宿集,還有汽車露營地,包括餐廳、購物、休閒娛樂等也應有盡有。這樣做最大的好處是集約效能、環保生態。對於昆玉而言,做露營宿集可以考慮予以借鑒,並注意以下幾方面:

一是在發展路徑上,需要逐步探索,有摸著石頭過河的精神。任何所謂的規劃高手、策劃高手,都很難説一下號準客源市場需求之脈。要以開放的視野,博取國內外野奢露營發展之長,認真研究不同客源的需求,以最大化吸引遊客為目標,循序漸進地探索露營發展之路。切忌一下子就大規模、大片區地鋪開;切忌搞一張圖紙、一類模式建到底;切忌一類檔次、不分主次發展下去。

二是在策劃建設上,要儘量主題化,從遊客心理出發,考慮遊客選擇露營的充分理由。遊客是要看日出日落,是看日映雪峰,還是看牧民聚落,看體驗草原風光。要根據環境和目的,確定不同的主題和場景下的露營,再加以專業的論證和策劃,如雪山下、湖水畔、牧場裏、棗園旁、莊園邊、景區內,露營地本身就要構成一道美麗的風景,讓遊客覺得必須過夜。

三是在文化體現上,要充分考慮在地文化,把露營的業態呈現與在地文化融合起來。露營與單純的觀光旅遊相比,節奏要慢,停留要長,常被掛鉤于休閒度假,這就為體驗在地文化創造條件。在地文化可作為展示的符號,體現在露營的設施和場景上;露營設施本身也可充分吸納在地文化和民俗生活,例如,藏區的黑色牦牛毛的帳篷,既防雨又保暖,就比工廠化生産的帳篷有溫度、有溫情;也可把在地文化相關生活元素,直接引入露營者的生活裏,如飲食、民俗、節慶等;在地文化藝術的表演,則是更為集中的展現。

四是在露營地活動的安排上,一定注意豐富多彩,讓遊客有充分的選擇餘地。露營業態一定有別於單純觀光,要有較充分的參與性活動,如騎馬、放牧、打草、勞作、擠奶、做飯,讓遊客有可能儘量體驗一些民俗生活,這也是最值得記憶的旅遊行程;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的年保玉則自然保護區,當地少數民族習慣定期去其中的聖湖喂魚,就很令旅遊者嚮往和關注;甘肅瓜州的沙漠戈壁裏曾有組織者設計了徒步線路,就受到參與的一些知名企業家、文化名人的歡迎,因為這條線路被認為是踏著玄奘取經的足跡,對很多人來説也是第一次嘗試在沙漠中徒步越野,後來這條徒步路線就逐步火爆起來。這些活動設計的做法,值得做露營者去參考。

我認為,無論是設計旅遊項目,還是策劃露營,思路一定要儘量開放。這個地方適合露營,就決定去做露營,但僅限於此就局限了,還是要考慮形成旅遊産業鏈,延長價值鏈,固步自封是不行的。比如説,這幾年南疆滑雪市場蓬勃發展,那麼能否考慮崑崙之門一帶冬季也要把滑雪搞起來,除了滑雪之外,還能提供哪些與旅遊消費相關的連接點,讓整個冬季旅遊市場創造更大價值。如果説春夏做露營,秋冬做滑雪,能夠持續地經營下來,無論是對昆玉市,還是對整個新疆,都是探索出一條旅遊發展的新路徑。

總之,把野奢露營發展好,一定不只在居住的設施設備上,還要在活動和內涵上也要“野奢”起來。這樣,遊客體驗感好了,自然“大崑崙”産品形象就樹立起來,昆玉的露營也就會“大不同”、不同凡響。期望這一天能夠早一些到來。


趙宗福:剛才受到高老師的啟發,我還有一個理念性的構想。首先,旅遊旅遊,新疆旅遊最大的問題就是旅多遊少。很多人想到新疆,就覺得很遙遠,也可能想著想著就放棄了。這就需要給旅遊者注入一個不得不去新疆旅遊的理由。對於旅遊資源的項目開發就要做到“人無我有”,即別人沒有而只有我有;還要“人有我優”,當你也有我也有時,那我要做得比你好;然後就是他也做得很優,那我就要在優質的基礎上做出一些特色,就是説“人優我特”。這樣的産品做出它的獨特性,文化的個性,就會避免一般的同質化。從這點出發,我覺得可能對於推動當地旅遊發展是很有必要的。


孫小榮:趙老師的建議非常好,是從文化轉化為旅遊思維了啊,像剛才你説的這些,實際上它都是一種文旅轉化的手段和方式。下面,請郭總從實踐者的角度來對這個地方的發展提出一些建議。對於崑崙山大峽谷旅遊區露營地的投資和運營,結合您的經驗和判斷,應該注重哪些方面?野奢露營項目地和旅遊目的地,應該構建怎樣的良性互動,實現可持續發展?


郭文峰:剛才老師們從文化挖掘,旅遊規劃,項目策劃的角度進行了大量分享,那麼,我作為一個營地建設者,在結合自己的露營地投資和運營的感受更強烈一些,作為企業訴求更落地一些。

首先,是産品定位。昆玉市在崑崙山下,打造崑崙文化具有天然優勢。但是,我相信不僅僅是昆玉市在做崑崙文化,必須有自己的特色和走在前端的IP或者是標簽。我建議,政府給出實際基礎建設的規劃定位,這不僅代表我,還有一批旅遊人所迫切關注的。從交通設施到公共服務,在此基礎上進行高、中、低層級規劃引領,其餘市場化運作交由企業來開發、管理,那麼,企業一定會為自己的錢包負責。反過來,如果在項目前期,政府還無法提供這些硬體基礎,那麼,讓企業落地項目的抓手可能就很弱。最後就會為了開會而開會,為了提出想法而不停地提想法,始終無法真正落地。

其次,作為在地企業,政府通過政策性的引導,我們去做周邊開發,創意更多活動,通過企業導流,活動宣推,客源市場自然就形成了。所以,在地的營商環境,在地基礎設施,以及整個大規劃,這些是吸引我們落地項目的核心要素。當然還是市場自身發展以及每個企業自身的定位,都是需要關注的方面。


孫小榮:新疆是一個露營的天堂,自駕遊的天堂,戶外的天堂。但是旅遊基礎設施和服務將仍然是個短板,比如洗澡間、衛生間的環境與功能保障,餐飲供給的品質等等,這些都是當下面臨的問題,否則遊客來了,自然風光無限美好,但是住不下去,可能體驗一次就不會再來了。當然,我説的是一種中低端營地的經營現狀,郭老師您有哪些建議。


郭文峰:這也是客觀存在的,我也去過世界上三四十個比較代表性的發達國家,去感受它們的文化和旅遊的發展。那事實上,近年來,旅遊市場迅速發展,特別是露營地賽道持續火熱,那麼也容易讓一些經營者很難沉下心來,扎紮實實地去做産品,另外,目前國內一些營地從規劃上來説,就不是建設性用地,那麼,他很難在這塊持續的投入和品質化經營。我估計,現在市場上可能80%是這種現象。

那如果你要給一個可持續發展的基礎,比如提供的規劃用地是建設用地,那麼,他就能夠長期的投入,也敢投入。但如果只是一個臨時的建設用地,肯定想一兩年就把錢賺回來,他就不會進行可持續化的品牌運營。

目前,整體露營地産業正在野蠻生長,沒有形成品牌化、連鎖化大IP效應。所謂的中國高端旅遊雖然賺的是中國人的錢,但用的是國外沉澱了40年到80年的市場體系。那我們中國自身的市場特點呢,事實上,現在太需要建設中國化,現代化的旅遊市場。所以,我也在此呼籲,中國旅遊發展初期獲得市場紅利的,原來賺取中國高端旅遊人群的這部分資金,能夠回到中國本土市場,沉澱到消費業態當中,這樣才能做出我們中國旅遊市場的國際范的東西來。

新疆的自然景觀是世界級的,但是,我們現在做的産品可能只是路邊攤,能薅一把是一把。如果説沒有持續發展的,穩定的政策保障和這種體系化的IP打造,我覺得這個市場是形成不了的。但是我堅信,因為我2015年進入新疆做的克魯格營地,經歷市場起伏,疫情變局,我一直在煎熬,都不是堅守,所以,我相信未來在新疆好企業,新業態會越來越多。就像當年做手機一樣,如今很多手機品牌都沒有了,但是手機的發展是越來越好。所以這個信念是不會改變的。那麼我們也在不同的場合呼籲地方政府能給予企業更多的創投空間,保護和保障投資企業能夠長久穩定的發展信心,只有這樣,企業才能夠持續加大投入,提升服務品質,共同守護好這一片綠水青山。

同時,也呼籲能把一些好資源給這種真正有實力,有大IP可開發,形成以點帶面的發展,把新疆露營産業的高端市場和大眾消費市場呈現出最好的品牌和品質。至少是滿足遊客能在一個地方吃到可口的飯菜,睡個非常舒適的覺,或者是上一個乾淨的衛生間,從基礎做起,謝謝。


孫小榮:成功屬於堅守者,但我們也希望在政策配套層面,不讓堅守變成孤守。各位老師還有沒有就我們的討論話題再做補充?


巫新華:大家都説了很多具象的東西,我再補充一個微觀觀察,這是今天活動上擺放的松枝,實際上崑崙山有種植物,既和文化關聯,又和我們的自然環境關聯,叫作崑崙香柏。文獻記載,這種植物曾經一度遍佈新疆崑崙山,如今在局部地域地區還可以找到。從古至今,在中國北方,香柏都是最好的燃香原料,跟天山的側柏、圓柏有異曲同工之處,但是優於天山,很早這種崑崙香柏就出現在文獻裏。崑崙是通天之山,也就是説,那一縷香煙是直達天庭的。崑崙文化和文創産品可以完全結合起來,做出新的崑崙的香業。

孫小榮:感謝巫老師于細節之處的建議,如何把資源和文化轉化成旅遊産品,形成消費市場,這才是旅遊業發展的根本啊。所以説,為什麼説很多地方,有説頭沒看頭,有看頭沒玩頭,原因就在這裡,需要思考旅遊資源如何轉化成體驗的産品。

我覺得到目前為止,我們的對話才漸入佳境,但活動卻要接近尾聲了,今天的對話內容從文化、産品、場景、運營不斷豐富,恰好形成了一個完整的産業鏈。同時,也希望我們能夠給地方做一些更深入地研究和提供一些更中肯的意見。天地之間,在崑崙山下的對話,首先是有高度,也是崑崙的文化高度;第二個是有廣度,各位老師從不同視角,不同層面展開交流共用;另外,還有深度,就是如何巧妙地利用資源去轉化産品,當然更有溫度與情懷。

今天這場對話,各位老師對崑崙的文化進行了精妙的論述;對資源轉化進行了精彩的解讀;對昆玉市旅遊産業發展提供了精準的建議;對於未來的發展,在創新層面提供了非常精確的把脈問診。有格局,有格調,當然更有格外的成果和收穫,最後祝昆玉文旅大發展,願更多的人來到雪山露營地,獨享崑崙山。謝謝大家。(伍策 岑梅玲子 小榮説)


【責任編輯:古劍】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