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首頁> 旅遊中國> 滾動新聞>

建設京張體育文化旅遊帶的張家口市探索與實踐

2023-06-07 09:17

來源:中國網旅遊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字體:

關鍵詞:京張體育文化旅遊帶 探索與實踐


內容摘要: 建設京張體育文化旅遊帶是2021年1月20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北京2022年冬奧會和冬殘奧會籌辦工作彙報會提出的,為張家口發展指明瞭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建設京張體育文化旅遊帶,張家口市能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指示,由舉辦冬奧會的交出冬奧會籌辦和本地發展的兩份答卷成為發展京張體育文化旅遊帶的一份答卷;張家口在建設京張體育文化旅遊帶區域定位是奧運開放城市、國際冰雪城市、知名會展城市,成為全國高端賽事集聚區、國際冰雪運動引領區;要持續開展國內外冰雪賽事活動,成為打造冰雪運動全國樣板;要發展壯大冰雪産業,成為張家口市的支柱産業;要提高檔次文化旅遊,成為全國體育文化旅遊示範。建設京張體育文化旅遊帶,加強鞏固京津冀協同發展,成為舉辦冬奧會後協同發展的又一個成功範例。


2021年1月20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北京2022年冬奧會和冬殘奧會籌辦工作彙報會,強調要積極謀劃冬奧場館賽後利用,將舉辦重大賽事同服務全民健身結合起來,加快建設京張體育文化旅遊帶。2022年1月29日,國家文化和旅遊部、發展改革委、體育總局聯合印發《京張體育文化旅遊帶建設規劃》,著力構建“兩核引領、三廊串聯、四區聯動”空間佈局,為京張體育文化旅遊帶建設畫好 “路線圖”;隨後,張家口市制定下發《京張體育文化旅遊帶建設2022年工作計劃》、《優化旅遊産品打造精品線路紮實推動後奧運文旅産業高品質發展工作方案》等,為冬奧場館賽後利用、全民健身體育運動、文化傳承保護利用、旅遊業高品質發展、公共基礎服務提升、建立健全綜合推進體系6大類工作明確了方向和舉措。2022年5月11日,河北省委、省政府正式印發 《京張體育文化旅遊帶 (張家口) 建設規劃》。2023年5月25日,張家口市人民政府與北京市文化和旅遊局簽署《共建京張體育文化旅遊帶戰略合作協議》,圍繞規劃引領、項目帶動、活動對接、市場推動、合作共贏5個方面共建京張體育文化旅遊帶,打造後奧運經濟高品質發展的“增長極”,把京張體育文化旅遊帶建設成環境優美的旅遊帶、産業集聚的經濟帶和融合發展的示範帶。建設京張體育文化旅遊帶是習近平總書記繼兩次冒著嚴寒親臨張家口視察,作出系列重要指示與批示後的又一個重要指示,為張家口市發展指明瞭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什麼是京張體育文化旅遊帶?依據國家文化和旅遊部、發展改革委、體育總局聯合印發京張體育文化旅遊帶建設規劃與河北省委、省政府正式印發 《京張體育文化旅遊帶 (張家口) 建設規劃》:從地理位置來説,京張體育文化旅遊帶規劃範圍包括北京市東城區、石景山區、延慶區等7個市轄區和張家口市10個區 (縣),總面積2.48萬平方公里;從總體要求來説:以習近平總書記關於運用好北京冬奧遺産、加快建設京張體育文化旅遊帶等重要指示精神為指導,搶抓後冬奧發展紅利,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以推動冬奧遺産可持續利用、文化體育旅遊經濟高品質發展為主線,堅持體育牽引、文化賦能、旅遊帶動,堅持特色發展、全季運營、打造品牌,著力豐富體育賽事、體育旅遊、健身休閒産品供給,吸引和聚集國內外高端産業資源、消費人群,推動後奧運經濟高品質發展;從發展定位來説,明確了五個發展定位,即奧運場館賽後利用國際典範、國際冰雪運動與休閒旅遊勝地、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建設示範區、體育文化旅遊産業融合發展樣板、京津冀綠色發展示範區。2023年3月19日,張家口市《2023年張家口市加快推進後奧運經濟發展工作方案》提出,以冬奧場館賽後利用為牽動,以冬奧核心區為龍頭,發展壯大冰雪産業,持續加大冰雪運動推廣力度,加快建設京張體育文化旅遊帶,加速打造奧運城市品牌,逐步培育壯大賽事經濟、會展經濟、研學經濟、冰雪經濟等新經濟增長極,交出後奧運經濟高品質發展的優異答卷;2023年,張家口市計劃利用冬奧場館至少舉辦賽事150場、會展活動50場;冰雪運動累計參與人數力爭達到650萬人次;冰雪産業規模達到330億元;旅遊總收入達到500億元。

建設京張體育文化旅遊帶,對於張家口市政治價值

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指示,由舉辦冬奧會的“交出冬奧會籌辦和本地發展的兩份答卷成為發展京張體育文化旅遊帶的一份答卷。

習近平總書記對張家口高度重視、關懷厚愛,先後兩次踏著冰雪、冒著嚴寒親臨張家口視察,作出系列重要指示,“交出冬奧會籌辦和本地發展兩份優異答卷”;“要加強生態建設,樹立生態優先意識,建成首都水源涵養功能區和生態環境支撐區,探索一條經濟欠發達地區生態興市、生態強市的路子”;“規劃建設雄安新區,也形成了河北的兩翼,一翼是以2022年北京冬奧會為契機推進張北地區建設,另一翼是雄安新區”;“要積極謀劃冬奧場館賽後利用,將舉辦重大賽事同服務全民健身結合起來,加快建設京張體育文化旅遊帶”。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蘊含思想偉力,寄予殷切希望,帶來重大機遇。建設京張體育文化旅遊帶,能夠把習近平總書記的一系列指示得到全面貫徹執行,由舉辦冬奧會的“交出冬奧會籌辦和本地發展兩份優異答卷”,變成交出抓住後奧運經濟契機、大力發展京張體育文化旅遊帶的一份答卷,並且二者高度融為一體,這樣,對照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和對張家口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緊密聯繫工作實際,感恩黨中央、感謝總書記,找實工作著力點,緊抓戰略機遇:聚焦釋放冬奧帶動效應,大力發展後奧運經濟,深度謀劃實施“三場一村”賽後利用和太子城冰雪小鎮運營項目,堅持以賽聚商、以商養館、以商帶産,大力發展賽事經濟、會展經濟、論壇經濟、研學經濟;聚焦構建體育文化旅遊現代化産業體系,強力實施項目攻堅,提升招商引資效能,提升項目建設水準,強化各類要素保障,不斷提升園區能級;聚焦加快建設京張體育文化旅遊帶,縱深推動京張協同發展,圍繞“奧運名城”“冰雪勝地”“低碳之城”城市品牌培育,大力實施開放平臺打造、賽事活動舉辦、城市更新、生態建設、鄉村振興等工程,進一步發展壯大冰雪經濟、會展經濟、研學經濟,堅持體育牽引、文化賦能、旅遊帶動,加快打造國際冰雪運動和體育文化旅遊目的地城市;深挖資源稟賦,以大力發展冰雪産業、冰雪運動等冰雪與體育經濟為牽引,奮力發展後奧運經濟,持續將奧運效應轉化為發展優勢,探索出一條冰天雪地向“金山銀山”轉化的發展路徑,交出後奧運經濟高品質發展的優異答卷。

建設京張體育文化旅遊帶,對於張家口市區域定位:奧運開放城市、國際冰雪城市、知名會展城市,成為全國高端賽事集聚區、國際冰雪運動引領區。

在建設京張體育帶過程中,張家口市就不能以京津冀協調發展中的節點城市為著眼點,而是以北京市與張家口市兩個城市主導的京張體育文化旅遊帶為立足點。如果張家口市以京津冀協調發展中的節點城市的格局自居,是不能完成構建京張體育文化旅遊帶重任的,因此,需要明確北京市與張家口市兩個市來拉動京張體育文化旅遊帶的深入發展。也就是説,建設京張體育文化旅遊帶,對於張家口市區域定位:奧運開放城市、國際冰雪城市、知名會展城市,成為全國高端賽事集聚區、國際冰雪運動引領區。

2023年3月19日,張家口市發佈《2023年張家口市加快推進後奧運經濟發展工作方案》指出,借力冬奧會成功舉辦為城市發展帶來的強勁動力,圍繞四大任務、聚焦七個精準發力,進一步鞏固拓展冬奧城市建設和運作成果,將全市打造成以“奧運名城”“冰雪勝地”“低碳之城”為品牌的知名城市。

一是加快打造奧運開放城市。進一步弘揚“胸懷大局、自信開放、迎難而上、追求卓越、共創未來”的北京冬奧精神,凝煉內化為城市精神,充分彰顯冬奧城市的魅力與風采。樹立國際化發展理念,對接共建“一帶一路”國家相關戰略規劃,加強政策溝通,搭建交流平臺,優化合作機制,加快與全球奧運城市合作,常態化開展經濟技術合作交流。

二是高標準打造國際冰雪城市。以建設世界級冰雪運動中心為抓手,高品質推進冰雪運動和冰雪産業發展,將崇禮區建設成世界知名的滑雪比賽承辦地,積極吸引世界知名的冰雪裝備製造企業來張家口建廠,加快形成以冰雪體育運動、裝備製造、文化旅遊、人才培訓為核心的全産業集群。

三是著力建設知名會展城市。以加快建設崇禮冰雪絲路帶為抓手,常態化舉辦各類活動,爭取一批知名展會和重要活動永久落戶崇禮區,打造京北會議會展新坐標、國際交流新平臺。籌辦好崇禮論壇、中國發明家論壇、國是論壇、中蒙俄經濟走廊國際論壇,積極承辦京張體育文化旅遊發展大會、“冰雪之弧”崇禮峰會、2022中國(河北)國際冰雪産業發展大會、博鰲城市研學論壇峰會、冰雪産業博覽會等會議會展,大力發展壯大會展經濟。

建設京張體育文化旅遊帶,對於張家口市活動要求:持續開展國內外冰雪賽事活動,成為打造冰雪運動全國樣板。

張家口市充分發揮冬奧遺産的獨特優勢作用,以冰雪場地設施建設為基礎,持續開展國內外冰雪賽事活動,打造冰雪運動“全國樣板”。

一是充分利用奧運場館與設施。奧運場館的建設和賽後利用是歷屆奧運會面臨的最大難題之一。歷史上,不少奧運會舉辦城市因為場館建設耗資巨大而背上鉅額債務,如蒙特利爾奧運會在奧運會結束後的數十年間一直在“付後賬”。更多城市則是在舉辦之後難以支付奧運場館營運和維護的鉅額費用,無奈之下選擇拆除相關建築,如雪梨奧運會等。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圓滿結束後,如何在後冬奧時代傳承和利用好冬奧遺産,利用好冰雪場地設施,讓其成為推動發展的新動能,實現冬奧遺産利用效益最大化,成為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的“必考題”。建設京張體育文化旅遊帶使奧運場館得到充分利用。首先,充分利用冬奧場館及配套設施,如雲頂滑雪公園、國家跳臺滑雪中心、國家越野滑雪中心、國家冬季兩項中心、冬奧和冬殘奧村,積極承辦國際國內冰雪高端賽事,承辦國內外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世界盃、自由式滑雪U型場地世界盃、自由式滑雪雪上技巧世界盃、單板滑雪平行項目世界盃等國際品牌賽事,提升張家口市冰雪運動的國內外影響力。其次,發揮冬奧場館公共體育設施功能,打造健身休閒示範區,推動群眾冰雪運動向縱深發展,拓展冬奧場館全季運動功能。

二是打造高端專業冰雪賽事集聚區。目前,張家口市共建成萬龍、雲頂、太舞等大型滑雪場9家,擁有高、中、初級雪道177條,總長度164公里,索道和魔毯共70條45公里;建成滑冰館20座,實現了室內滑冰館全面覆蓋,是全國大的冰雪活動基地之一。張家口市要充分發揮專業體育賽事的引領帶動作用,依託冬奧場館積極申辦舉辦國際雪聯、國際冬季兩項聯盟等國際單項體育組織主辦的世界盃、洲際杯、積分賽等國際高水準單項賽事和空中技巧、雪上技巧、單板平大、高山滑雪等項目全國錦標賽、冠軍賽,推動國際、國內高水準賽事舉辦,培育一批高水準職業體育俱樂部,打造高水準賽事集聚區。國家文化和旅遊部、發展改革委、體育總局聯合印發京張體育文化旅遊帶建設規劃與河北省委、省政府正式印發 《京張體育文化旅遊帶 (張家口) 建設規劃》指出,張家口市每年屆次承辦國際、國內冰雪競技賽事5次以上,培育一批地域特色的夏季賽事品牌,構建形成全季節覆蓋、全地域覆蓋的體育賽事體系。張家口市發佈《2023年張家口市加快推進後奧運經濟發展工作方案》指出,積極舉辦越山向海人車接力中國賽、崇禮50公里山地越野賽、高山滑雪爭霸賽、京津冀四季滑雪賽等系列群體性夏季賽事活動,以及足球、賽馬、滑草等全季特色體育賽事活動。

三是常態化舉辦冰雪項目城市聯賽。發揮城市聯賽的廣泛參與作用,在當前城市聯賽已有的高山滑雪、單板滑雪、速度輪滑、滑輪等項目基礎上,張家口市繼續開拓群眾基礎好、參與人群廣、老百姓喜愛歡迎的冰雪項目,通過科學設置賽制賽程,既體現城市聯賽的競爭性,又凸顯賽事參與趣味性。

四是打造冰雪運動品牌賽事承載地。突出地域特色、行業特點和人群特性,大力培育“雪耀中國•高山滑雪積分賽”等張家口市自主打造的賽事品牌,推動張家口城市聯賽和小微賽事擴模升級,加快賽事服務、體育培訓等業態發展。近年來,張家口市先後培育了“中國•懷安杯”全國業餘圍棋公開賽、崇禮168超級越野賽、官廳湖濕地生態馬拉松賽、越山向海人車接力中國賽、崇禮50公里國際山地越野賽、全國U T V山地拉力挑戰賽、張家口健美健身公開賽、張家口馬術大賽暨“大田杯”馬術邀請賽、雪耀中國高山滑雪挑戰賽等多元化的本土特色品牌賽事。2022年,張家口市舉辦了第二屆“京張全季體育旅遊嘉年華”活動,發佈了118項“全季體育燃動京張”體育品牌賽事活動,推出了52個體育旅遊精品項目,包括“十佳精品體育賽事”“十佳體育旅遊線路”“十佳體育旅遊目的地”和22個“京張體育研學目的地”;舉辦了中國崇禮2022年度體育文化旅遊系列活動暨崇禮168超級越野賽、斯巴達勇士賽、冬奧場館定向賽等大型賽事。張家口市已成為河北省體育賽事設項目最多、最全的城市,年累計舉辦賽事2000余場次,參與者超過20萬人次。其中,年均組織舉辦各類冰雪賽事活動500余項,全市參與冰雪運動者突破600萬人次。

五是支援群眾冰雪賽事活動開展。發揮群眾賽事活動的普及推廣作用,支援各級體育行政部門、體育服務企業、體育社團等辦賽力量多形式、多場次、多時段、多地域的組織舉辦群眾性冰雪賽事活動和公益類培訓活動。賽事活動申報不限項目多少、參與人數多少,即報即批,績效管理,辦賽機構均可享受資金補貼扶持政策,激發全社會辦賽力量積極辦賽。2023年4月11日,張家口市印發了《張家口市後奧運冰雪運動發展工作實施方案》指出,2023年,張家口市公共冰雪場館全部開放,開展冰雪競技和群眾冰雪賽事活動總量不少於300場次,冰雪社會體育指導員達到6000人,冰雪項目青少年運動員達到800人;2025年開展群眾冰雪賽事活動總量不少於600場次,冰雪社會體育指導員達到7000人,冰雪項目青少年運動員達到1000人。

建設京張體育文化旅遊帶,對於張家口市冰雪産業:發展壯大,成為張家口市的支柱産業

張家口市是首都水源涵養功能區和生態環境支撐區,是北京生態建設的北大門與護城河,特殊的地理位置,造就了張家口市産業發展不僅杜絕污染企業的生存,而且高耗能企業也缺乏發展空間,而高科技産業因為張家口市經濟欠發達,缺乏吸引力與凝聚力。建設京張體育文化旅遊帶為張家口市培育與發展冰雪産業與冰雪經濟提供了契機,也為培育與發展其他體育産業與體育經濟提供了發展平臺。現在張家口市以冰雪裝備研發、設計、製造、檢測為一體的冰雪裝備産業基地已初具規模,從滑雪板、滑雪頭盔、滑雪服到造雪機、壓雪車、索道,一系列冰雪裝備相繼問世並投入應用,推動冰雪産業成為張家口市經濟轉型的新生力量,冰雪産業正在成為産業轉型的新引擎和經濟發展的新增長極。現在張家口市是全國冰雪産業中心,高標準規劃建設了張家口高新區冰雪運動裝備産業園和宣化冰雪産業園,其中張家口高新區被命名為 “國家體育産業示範基地” “國家新型工業化産業示範基地 (冰雪裝備)”,與法國、瑞典、義大利等多個冰雪強國開展合作交流,打造集研發製造、設計服務、檢驗檢測、展示銷售等為一體的冰雪産業發展平臺,實現了從頭到腳、從個人到場地、輕重裝備結合、研發製造銷售服務、運動體驗會展全覆蓋的冰雪運動裝備全産業鏈佈局。張家口高新區冰雪運動裝備産業園和宣化冰雪産業園張家口冰雪裝備産業實現集群化規模化發展,法國MND索道、蘇法格造雪機、M3滑雪板、瑞士BMF索道、義大利天冰等50多個項目投産運營。全市累計簽約冰雪産業項目120項,總投資688.61億元,2022年産值達17.78億元。

建設京張體育文化旅遊帶,張家口市必須大力發展冰雪産業乃至其他體育産業,以産業的經濟基礎來支撐京張體育文化旅遊帶的深入發展。同時,京張體育文化旅遊帶的建設也為冰雪産業乃至其他體育産業的發展帶來契機與條件,使冰雪産業乃至其他體育産業成為張家口市支柱産業,在北京的大力支援下,借助首都的科技、人才、經濟等優勢,快速發展張家口市冰雪産業與其他體育産業。

一是以科技支撐産業升級。與北京市緊密合作,加強數字賦能,推動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慧的應用,開展冰雪裝備與其他體育器材核心技術研發、倣真冰等新材料研發、冰雪體育與其他體育教育資訊化器材和設備研發、AR和VR技術冰雪裝備器材等領域轉化應用研究,提升智慧製造水準,有力支撐産品與産業升級。

二是完善裝備製造産業鏈條。從彌補冰雪産業與其他體育産業鏈不足和佔據産品鏈優勢地位出發,通過精準化、功能表式招商,吸引國際、國內知名高端冰雪與其他體育裝備器材製造企業落戶張家口市,推動産業上下游需求對接,有效推動傳統製造業轉型升級。

三是加快冰雪裝備與其他體育製造産業基地建設。力爭打造成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冰雪裝備製造與其他體育産業集群品牌。

四是搭建冰雪與其他體育裝備製造産需對接平臺。利用專業展會、産業論壇、産業協會等,協調各方資源,做好宣傳推介,打響自主品牌,做大産業市場。幫助處於培育期的企業度過初期階段,形成製造企業、經銷商、終端用戶各環節緊密聯繫的冰雪與其他體育産業鏈。通過政策引導和支援,充分激發市場主體活力,加快推動冰雪産業與其他體育産業高品質發展。

建設京張體育文化旅遊帶,對於張家口市文化旅遊:提高檔次,成為全國體育文化旅遊示範。

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舉辦以來,全國冰雪運動方面消費快速增加,以冰雪旅遊為主導的傳統冰雪資源開發模式向 冰雪+多元化、全鏈條發展,以冰雪旅遊、冰雪文化等為核心的冰雪經濟新體系初步形成:以冰雪為活動背景和消費場景的本地遊、周邊遊持續升溫,推動冰雪旅遊、冰雪體育、冰雪文化等業態深度融合;以冰雪旅遊和冰雪體育為引領,冰雪裝備製造本土化水準持續提升,壓雪車等冰雪場地裝備填補國內空白,冰雪硬度和粒徑測量儀等賽道監測設備實現國産化。國家文化和旅遊部、發展改革委、體育總局聯合印發京張體育文化旅遊帶建設規劃與河北省委、省政府正式印發 《京張體育文化旅遊帶 (張家口) 建設規劃》從空間格局來説,確定了“兩核引領、三廊串聯、四區聯動”。 “兩核引領”,即打造以崇禮為重點的“冬奧賽區”全季運動休閒旅遊核心和以張家口橋西區為重點的 “大好河山”文化生態傳承展示核心;“三廊串聯”, 即建設以京尚高速為軸、白河—潮白河流域為脈的體育運動休閒走廊,以京張高鐵為軸、洋河—永定河流域為脈的歷史文化體驗走廊,以京蔚高速為軸、桑幹河—永定河流域為脈的生態人文觀光走廊;“四區聯動”,即打造長城文化展示片區、民俗文化體驗片區、草原戶外運動片區和溫泉葡萄康養片區。

2023年5月25日,張家口市與北京市文化和旅遊局在京簽署《共建京張體育文化旅遊帶戰略合作協議》,共同把京張體育文化旅遊帶建設成環境優美的旅遊帶、産業集聚的經濟帶和融合發展的示範帶。按照協議內容,兩地將共同舉辦系列文化活動,融合北京“首都市民系列文化活動”及張家口“百姓大舞臺”兩地群眾文化品牌活動,進一步加大京張兩地群眾文化交流的聯合互動,展示京張體育文化旅遊帶建設成果。創建京張兩地城市文化品牌,通過引進大型演唱會、音樂節、藝術節等多種形式的文化活動,帶動後冬奧場館利用提升。組建京張藝術家惠民培育孵化基地。誠邀北京專家學者、表演藝術家來張家口市進行藝術輔導,通過開展文化藝術創作研討會、全民藝術普及大講堂等活動,提升張家口市的藝術創作及舞臺表演水準,不斷加強京張文化藝術互鑒交融。同時,兩地將共同包裝、策劃精品旅遊線路和團隊旅遊産品,支援兩地旅行社發展,實現遊客互送。建立高端人才智庫,召開京張體育文化旅遊帶高端人才會議,聚焦京張體育文化旅遊帶建設重點難點,對京張體育文化旅遊帶建設工作進行專題調研、把脈,提供政策研究和決策諮詢服務。

建設京張體育文化旅遊帶,充分利用張家口冬奧場館、冰雪等優質資源,進一步挖掘文化特色,著力推動 “冰雪+體育” “冰雪+賽事” “冰雪+旅遊”“冰雪+文化” 等深度融合,推進冰雪與其他體育旅遊産業上檔升級,推動文化體育旅遊融合發展。

一是打造特色體育文化旅遊品牌。冬奧會、冬殘奧會籌辦與舉辦期間,在張家口市高標準建設了雲頂滑雪公園、太舞四季小鎮、富龍四季小鎮、崇禮翠雲山國際旅遊度假區等一批冰雪度假基地和冰雪旅遊小鎮;崇禮冰雪旅遊度假區成功獲批國家級旅遊度假區,富龍、太舞兩家滑雪場成功獲評國家4A級景區,“雲頂、太舞、萬龍、富龍”四家滑雪場連續兩年入圍 “中國滑雪場十強”,崇禮區成為全國最大的滑雪聚集區之一,被評為冰雪旅遊投資潛力區;張家口市被評為中國十佳冰雪旅遊城市。今後紮實落實冬奧遺産可持續發展計劃,加強對雪如意、冰玉環、冬奧村等世界一流場館設施的綜合持久利用,充分發揮冬奧城市名片影響力,將冬奧核心區打造成為國內外體育、文化、旅遊、商務交流的重要基地和優質品牌,打響京張全季體育旅遊嘉年華品牌,打造崇禮冬奧國際旅遊度假區品牌。

二是培育張家口特色體育文化旅遊産品。積極推動長城文化、泥河灣文化、三祖文化、大運河文化等與冬奧元素有機融合,通過普及冬奧知識、推廣冰雪文化與其他體育文化、開展培訓交流等,更好發揮冬奧品牌效應。同時,促進冰雪文化和其他體育文化與廟會、秧歌、獅子舞、大鼓、年畫、剪紙等民俗文化相結合,形成具有濃郁地方特色的冰雪文化與其他體育文化旅遊産品。

三是提升體育文化旅遊品質。通過舉辦峰會論壇、項目展示、體育旅遊體驗、特色賽事等活動,推出京張體育文化旅遊帶系列精品體育旅遊線路、體育賽事、體育研學基地以及集專業訓練、運動休閒、論壇展會、文化體驗、康養旅居等功能于一體的産業項目,全方位、多角度、立體式宣傳京張體育文化旅遊帶體育、文化、旅遊等優質資源,打造成為京張體育文化旅遊帶上的年度盛會和立足區域、服務全國、輻射全球,具有國際國內影響力的知名品牌、特色IP品牌。

四是做強冰雪特色旅遊線路。充分整合冬奧、 冰雪、 長城、京張高鐵、民俗文化等特色資源,構建冰雪運動休閒體驗、草原天路自駕避暑、桑洋水路鄉村民俗、白河戶外休閒運動等5個特色旅遊板塊,做強奧運冰雪遊、長城古道遊、山水休閒遊、紅色體驗遊、考古研學遊、民俗古堡遊等8大主題精品文化旅遊路線,構建形成全域全季旅遊發展格局。

建設京張體育文化旅遊帶,對於張家口市協同發展:京津冀協同發展得到加強鞏固,成為舉辦冬奧會後協同發展的又一個成功範例。

建設京張體育文化旅遊帶,張家口有著得天獨厚的生態優勢、文化優勢、資源優勢。一直以來,張家口市與北京市山同脈、水同源,歷史文化源遠流長、一脈相承,旅遊資源優勢互補、特色鮮明。張家口市與北京市同屬一個完整的自然生態系統,由太行山一燕山山脈南北互接,以密雲水庫、官廳水庫為節點,形成“洋河一官廳水庫一永定河 和白河一密雲水庫一潮白河”的水系格局,構成“河一庫—河" 水系生態互連貫通共同體。

京張兩地歷史上唇齒相依,遼金元時期,元大都 (北京)、元中都 (張家口張北) 並列蒙元王朝 “四都”之二;明清定都北京後,張家口市是拱衛京城的軍事重鎮,清朝時期仍是京畿門戶和首都北大門。京張兩地地方文化特色獨具一格,漢文化中的晉、京、冀文化通過張庫大道交會於此,遊牧、農耕、商道、絲路、紅色等多種文化相互交融,厚重的歷史文化積澱為京張體育文化旅遊帶建設提供了深厚的人文基礎和鮮明的時代根基。此外,京張兩地旅遊資源延伸交融,優勢互補、具備廣闊發展前景。泥河灣遺址群、週口店古人類遺址、涿鹿黃帝城遺址,以及故宮博物院、軍事博物館等,連接起人類文明發展的歷史脈絡。張家口市現存古長城1804公里, 烽火臺2000多個,與居庸關、八達嶺等共同構成“長城博物館”。 

隨著京張高鐵、京禮高速、延崇高速等互聯互通,張家口市融入首都北京一小時生活圈、經濟圈,兩地聯繫日益緊密,資源要素流動更加頻繁, 協同發展加快向縱深推進。 京禮、京藏、京新、太行山等高速聯通京張兩地,沙城、涿鹿、下花園等地直通北京公交線路達到4條;京張、張大、張呼高鐵和崇禮鐵路同步運營,京張“1小時交通圈”日益完善。

冬奧會的舉辦是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典範,京張體育文化旅遊帶更是京津冀協同發展的精彩畫卷,在經濟文化、體育、旅遊融為一體,互通有無,形成一個京張體育文化旅遊帶的一個整體,不僅京張兩地經濟繁榮,文化昌盛,體育興旺,旅遊發達,而且形成一條輻射全國各地的體育文化旅遊制高點,輻射全國各地,起引領作用與帶頭作用,無疑有利於北京疏解非首都功能的快速發展,有利於張家口市欠發達地區的彎道超車、迎頭趕上,有利於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扎紮實實的快速推進。建設京張體育文化旅遊帶,京津冀協同發展得到加強鞏固,成為舉辦冬奧會後協同發展的又一個成功範例。今後,張家口市積極對接京津地區體育文化旅遊資源和産業品牌,打造京津冀體育文化旅遊發展協同體,形成冰雪與其他體育資源共建共用、公共服務協同、平臺渠道共用、規範標準共管、精品線路共推的發展機制,構建北方冰雪與其他體育産業優勢互補、區域聯動、錯位發展的新格局。(作者:溫光忠 靳莎莎 溫玉卿



溫光忠是全國科學社會主義學會會員,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史教育與馬克思主義研究院特聘專家,河北省科學社會主義學會理事,河北省新型親商研究中心副主任,石家莊電視臺《理論之窗》欄目特聘專家,張家口市黨員幹部培訓學院客座教授。有30多篇論文在市級以上報刊與媒體發表(如2013年9月16日《求是網》發表《毛澤東對中國夢的功勳與現實意義》文章,2013年9月17日《人民論壇網》轉發,後來中央黨校主辦《中國幹部學習網》也轉發),並有2篇獲國家級獎、3篇省級獎、6篇市級獎,參與撰寫著作三部《社會主義疑難問題解答》、《同農民談社會主義》、《軍隊基層黨支部建設概論》。參與或者主持國家級科研課題2次,省級科研課題5次。其學習與研究被河北省講師團主辦的“理論教育網”轉載(2008年12月22日,http://www.LL21.cn,政治欄目:“一位立志從事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的理論人才—記張家口市萬全縣開放辦副主任溫光忠同志理論探索之路”);靳莎莎是張家口學院人事處副處長;溫玉卿是張家口市宣化區南關街道辦事處公務員,畢業于遼寧大學公共管理學院碩士研究生

【責任編輯:古劍】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