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睛】周莊因為有了這些“遇見”,也越發變得更加美好!也是為了更多人去周莊,能遇見美好。
時隔兩年,再次來到周莊,已不想去計算這是第幾次到來,對於它的熟悉,如同回家一般,是溫暖。
時間過得總是太快,讓人恍惚,已記不得第一次遇見周莊的具體情景。
遇見,是我很喜歡的一個詞,如果人生是一次長長的旅行,我們所有的經歷,就是因為遇見,與這個世界産生關聯。
遇見風、遇見雨、遇見花開、遇見你、遇見美好……
入住周莊南湖邊的莼鱸之思,在午後閒散的散步間,遇見玉燕堂客棧的老闆安徽人王先生,閒聊中得知,他是疫情後一次旅行,遇見了周莊,因為喜歡,便留下投資了這間客棧,他説“這僅僅是和周莊的開始,他希望可以做得更好”。
讓我想起在周莊遇見的煙雨江南酒吧老闆老郭先生,雲南人,和妻子旅居周莊已很多年,也是因為一次旅行,周莊便成為了他的第二故鄉。
還有周莊三毛茶館的張寄寒老先生,曾是每一次到周莊,總會在某個下午抽空前往三毛茶館喝一盞茶,聽老先生講述他與周莊、他與三毛的故事。土生土長的老先生是一位德高望重的兒童文學家,曾獲得過冰心兒童文學獎,關於周莊,他有講不完的故事,更是滿含深情。所以每一次聽他講周莊,在心裏就靠近這座近千年的古鎮近一點,對它的喜愛就越深一些。
張老先生在周莊開三毛茶館,一開就是四十多年,給周莊留下了關於三毛與周莊,三毛與茶館的故事,現在,先生為了更好地將精力用在寫作上,已退休,而三毛茶館的故事還在古鎮上繼續。
這次沒到周莊之前,看見過周莊公號上關於新開的麥倫書社的文章,當時覺得攝影師技術非常好,拍的照片很好看,就預設了麥倫書院是到周莊必打卡清單之一。
在這人間最美四月天,人已抵達江南,花開忘憂的季節裏,周莊古鎮的春正濃,當是不負春光才行。於是,在那個午後,夾著筆電拿上相機出門,穿街走巷去遇見古鎮,遇見麥倫書院。
麥倫書院是愛國主義教育家沈體蘭先生在周莊的故居,沈先生出生於周莊,東吳大學畢業後在英國牛津大學深造,學成後歸國曾任上海麥倫中學校長,麥倫書院延伸其在教育事業的人生信念而來。
古樸的江南建築中,空間格局散發著雅致與書卷味,庭院閣樓,書房別院,被現在的主理人恰到好處地將中式風格的太湖石、蘭草、造型獨特盆景點綴其間。厚重簡約的木質傢具、布藝皮質沙發質感,與木質窗欞,復古的檯燈、唱片機等軟裝相得益彰,簡約大氣間是時尚味,很好地營造出了溫馨舒適氛圍感。在後面得知風格調性的把控出自於書院其中一位畢業于北京服裝學院的主理人之手。
那個下午,在麥倫書院書房遇見了其中一位主理人沈琪先生,儒雅的沈先生是昆山人,做茶葉生意,他説在這之前周莊雖然是“近在咫尺”,但不曾來過,而第一來了便不想走了,選擇留下,是因為他覺得周莊是一處很適合養老的地方,雖然他也就是個近90後的年齡,這次遇見,竟然決定了他下半輩子的生活去處與方式;留在周莊,還有兩個重要的因素,他姓沈,與沈萬三是同姓,與沈體蘭先生同姓,在歷史上也可能是有淵源的,而且他對沈萬三財富之道有著很深的崇敬,周莊于他看來,是沈萬三向外面的世界開啟財富之路的起點,也可給到他啟示。果然,生意人在認知上的高度,非“常人”可達。
一下午,在茶香中,與沈琪先生相聊甚歡,夕陽西下時,沈先生提議,將桌子擺在河邊繼續喝茶,於是第一次有了在周莊河邊吹著輕柔的風,等待古鎮華燈點亮的體驗,因為在路邊,也羨煞了路人,搖櫓船晃晃悠悠從眼前劃過,同船娘的吳儂小調由遠而近,由近而遠消失在河道遠處,看燈火漸漸點亮古鎮,周莊的夜”上映“。看流光飛舞間,忽然又想到了沈先生未來理想的生活,就是在古鎮這樣的閒情裏安逸度日,居然心生幾分羨慕,羨慕他已是可在此刻于古鎮一隅實現了人生的目標之一。
周莊,我的遇見,于周莊,其他人的遇見,遇見的美好,變成了讓人生更加美好的推動力。在一些人看來,遇見便是一生,而于一個地方,遇見變成了第二故鄉,這便是周莊。
在古鎮上,還有一家新開的義大利餐廳,老闆是劉雲飛先生和他的妻子,南通人,在疫情還不是特別明朗之時入駐,如果不是遇見的周莊有著足夠的吸引力,大概也不會堅持至此,義大利餐廳歐式風格裝修的上下兩層,用朋友的話“在這裡用餐就是開啟了羅馬假日”風,餐廳一開業就成為了古鎮網紅打卡地,不僅僅因為裝修風格精緻豪華,還因為它推出的餐食都是精心烹熱,每一道都非常美味。一直在餐飲行業深耕的劉先生對於美食有著自己的追求,因此在食材與品相的要求上都幾近嚴苛,才會有著每一道菜品都驚艷的效果。
周莊因為有了這些“遇見”,也越發變得更加美好!也是為了更多人去周莊,能遇見美好。
想到那句“這世間所有的遇見,都是久別重逢。“
下一次,我們,在周莊遇見。(尤自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