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攜程、途牛等OTA平臺之後,同程旅行也拋出了去年成績單。
3月21日,同程旅行發佈的2022年第四季度及全年財報顯示,2022年,該公司實現營收65.8億元,同比減少12.6%;經調EBITDA為14.4億元,經調凈利潤為6.5億元。受此消息影響,同程旅行今日股價小幅高開後一路走高,最高漲幅超過10%,收漲7.7%,報16.74港元每股。
實際上,從近期旅遊市場看,中國旅遊業復蘇勢頭愈發增強成為共識,不少熱門城市呈現出旅遊消費高峰,這或許也是同程旅行受到資金追捧的一大背景。以四川成都為例,美團數據顯示,上週末兩日(3月18、19日),成都住宿訂單量排名全國第一,多個景點門票訂單量同比翻倍增長,區域消費活力持續激活。
據中國旅遊研究院此前預計,二季度旅遊市場將進入預期轉強和供給優化的新通道,暑期有望迎來全面復蘇,避暑旅遊很可能接近甚至達到疫前同期水準。
同程旅行經調凈利潤為6.5億
雖然行業普遍受到疫情衝擊,但2022年同程旅行保持了連續4個季度盈利。分業務來看,2022年,同程旅行的住宿預訂服務收入同比微增0.25%至24.15億元,交通票務服務收入同比減少24.4%至33.79億元,包括會員、廣告等在內的其他收入同比增加17.9%至7.91億元。
與此同時,同程旅行的用戶規模實現了逆勢增長。2022年,同程旅行年付費用戶規模達1.9億,較2019年增長了23%;平均月活躍用戶達到2.3億,較2019年增長了13.9%;平均月付費用戶達到2970萬,同比2019年增長了10.4%。截至2022年8月,同程旅行微信小程式累計去重訪問用戶突破了10億。
截至2022年年底,同程旅行有86.5%的註冊用戶來自非一線城市;過去一年,微信新增付費用戶中,60.3%來自三線及以下城市,這也意味著同程旅行不斷佈局下沉市場。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同程旅行服務已從長途旅遊出行延伸至休閒度假、生活服務等高頻場景。2022年12月29日,同程旅行宣佈收購同程國旅,並將完成旗下旅遊度假業務的深度整合。
另外兩家上市OTA平臺攜程集團和途牛旅遊網也在近期相繼發佈了2022年成績單。其中,攜程集團雖然在去年行業受到疫情較大衝擊下部分業務收入有所下滑,但整體業績實現扭虧為盈。
財報顯示,2022年,攜程營收為200億元,與2021年基本持平。全年凈利潤扭虧為盈至14億元,其中,住宿預訂收入為74億元,同比減少9%,佔總營收的37%;交通票務營業收入為83億元,同比增長20%,佔總營收的41%;旅遊度假業務營收為7.97億元,同比減少28%,佔總營收的4%;商旅管理業務營收為11億元,同比下降了20%,佔總營收的5%。
途牛旅遊網方面,其2022年實現凈收入為1.836億元,較2021年同期下降56.9%。這一下降主要是由於受到新冠疫情的影響,打包旅遊産品收入為7030萬元。2022年,凈虧損為2.03億元,2021年同期凈虧損為1.285億元。2022年,非美國會計準則的凈虧損為1.438億元。
旅遊行業正在加速復蘇
實際上,自去年底以來,中國旅遊業復蘇勢頭愈發增強成為共識,不少OTA平臺相關訂單呈現激增態勢。
途牛方面向記者表示,2022年12月,途牛度假産品預訂額環比增長了一倍,2023年1月,預訂額又實現了環比三倍的增長速度。預計2023年第一季度,凈收入為6010萬至6430萬元,同比上升45%至55%。
在3月7日攜程業績説明會上,攜程集團首席執行官孫潔孫潔透露,“一季度至今,攜程集團的國內機酒預訂已超過2019年同期,出境遊預訂同比增長超過300%。”
同程旅行CEO馬和平表示:“進入2023年,國人的出遊熱情正在顯著改善,被抑制的旅行需求正得到極大釋放。為此,我們將堅持核心戰略,進一步加大在下沉市場和供給端的投入,建立更穩固的行業壁壘。”
從近期旅遊市場看,在行業加速復蘇背景下,不少熱門城市也呈現出旅遊市場的消費高峰。另一方面,隨著春節的到來,賞花遊覽熱度持續升溫,同樣折射旅遊市場快速回暖。美團數據顯示,3月以來,踏青賞花類景點門票訂單量同比增長129%。無錫、武漢、成都、廣州、南寧等地“夜櫻”搜索量位列全國前五。
整體來看,據中國旅遊研究院此前預計,二季度旅遊市場將進入預期轉強和供給優化的新通道,暑期有望迎來全面復蘇,避暑旅遊很可能接近甚至達到疫前同期水準。預計2023年,國內旅遊人數約45.5億人次,同比增長約80%,約恢復至2019年的76%。實現國內旅遊收入約4萬億元,同比增長約95%,約恢復至2019年的71%。全年入出境遊客人數有望超9000萬人次,同比翻一番,恢復至疫前的31.5%。(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