雒樹剛:研學旅行需求強勁 健康發展注意三問題

發佈時間:2023-03-21 09:37:50  |  來源:中國網旅遊  |  作者:伍策 一丁  |  責任編輯:古劍
大字體
小字體

中國網旅遊3月21日電 3月20日,由中國旅遊研究院、浙江省文化和旅遊廳、紹興市人民政府聯合主辦,紹興市文化廣電旅遊局承辦的“中國研學旅行發展報告·紹興發佈”活動在浙江省紹興市召開。全國人大教育科學文化衛生委員會主任委員雒樹剛以視頻連線形式參加會議並做專題發言。雒樹剛強調,研學旅行需求強勁,保持研學旅行持續健康發展要注意三個問題。

雒樹剛説,真正構成研學旅行的還是在改革開放以後,特別是最近十年得到迅速發展。現在,研學旅行在中小學生群體中的滲透率快速發展,越來越多的學校開展研學旅行,研學旅行市場主體也迅速發展。特別是在疫情期間逆勢上漲,顯示了強大增長勢頭。2019年增長至480萬人次,2021年達494萬人次,超過了疫情前的人數,2022年研學旅行人數突破600萬人次,達到歷史新高。這種情況在旅遊其他門類中,是唯一的。可見研學旅行的需求強勁勢頭。  

雒樹剛強調,在這樣的勢頭下,應著力保持研學旅行持續健康發展:

第一,進一步提高研學旅行的覆蓋率。這些年,我國對中小學生開展研學旅行活動的規定,越來越明確。2013年,國務院辦公廳下發的《國民旅遊休閒綱要(2013-2020年)》中提出“逐步推行中小學生研學旅行”。2014年國務院辦公廳下發的《關於促進旅遊業改革發展的若干意見》首次明確將研學旅行納入中小學生日常教育範疇,提出:“按照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要求,將研學旅行、夏令營、冬令營等作為青少年愛國主義和革命傳統教育、國情教育的重要載體,納入中小學生日常德育、美育、體育教育範疇,增進學生對自然和社會的認識,培養其社會責任感和實踐能力。”2016年教育部等11部門下發《關於推進中小學生研學旅行的意見》要求把研學旅行納入學校教育教學計劃,提出“各地教育行政部門要加強對中小學開展研學旅行的指導和幫助。各中小學要結合當地實際,把研學旅行納入學校教育教學計劃,與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統籌考慮,促進研學旅行和學校課程有機融合。”

引了這些文件,想説明一是研學旅行活動越來越被學校和家長重視,二是政府將研學旅行納入中小學義務教育越來越明確。現在的關鍵是提高覆蓋率,讓更多的中小學生參與進來。因為實踐已經證明,研學旅行是提高學生實踐能力的最好途徑之一。我國中小學生的強項是應試,弱項是實踐。將研學旅行作為中小學的普及化活動,會大大提高中小學生的實踐能力。

第二,要進一步加強研學産品開發建設,以“學”為中心組織研學旅行。研學旅行産品與其他旅遊産品的根本區別在於以“學”為主不是以“行”為主,研學旅行沒有“行 ”肯定不行,也達不到學的效果。但研學旅行中要始終把握“學”是中心、是目的,“行”是途徑、是載體。要寓學于行、寓學于遊。如果忽視“學”,僅靠“遊”去吸引中小學生的研學旅行,是主次顛倒,也是沒有生命力的。有沒有本事把研學旅行做出水準、做出品質來,主要是看遊得好的同時是不是學得好。現在,研學旅行中最容易出的問題是遊有餘而學不足。這也是我們應下大力氣解決的問題。一是要注意研學旅行産品的特定性。研學旅行必須與中小學生所學的課程緊密結合、必須與中小學生的接受能力緊密結合,必須與中小學生興趣愛好緊密結合。缺少這方面的關注,就失去了研學旅行的針對性。二是研學旅行一定要體現實踐性。研學旅行的本質在於讓中小學生親身體驗,不僅是看一看、轉一轉,更要有動手的機會、動腦的機會、動口的機會、表達的機會。這是研學旅行與其他旅遊相比的獨特之處,也是研學旅行與課堂教學相比的獨到優勢。

第三,相關監管要跟上研學旅行市場發展。現在,我國研學旅行蓬勃興起,旅行社、教育機構、諮詢機構等都爭相搶灘研學旅行市場。要看到,我國研學旅行市場剛剛發端,很不健全,研學遊市場存在著良莠不齊、高度分散的問題。現在的急迫任務是保持這一良好的發展勢頭,使其健康發展、可持續發展。作為政府部門要高度重視對研學旅行市場的監管。首先要有標準。標準決定品質,有什麼標準就有什麼品質,只有高標準才有高品質。現在我國研學旅行市場監管不到位,從根本上説是缺少標準。要制定研學旅行準入標準、資質標準、産品標準、運作標準、內容標準等,有了標準,依據標準嚴格監管。同時,要抓緊研學旅行全要素體系建設。研學旅行是一個完整的體系,是一個完整的産業鏈條,包括研學基地、研學線路、研學教師、研學課程、研學安全。這五大要素構成研學旅行的完整鏈條。現在,我們每個要素都培育不夠,五大要素更不能形成有機整體。(伍策 一丁)

網站無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