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睛】如今,歷史的煙波淡去,江南的春色依舊。在古鎮內太平橋一側,春意漸漸濃,我們走進一扇百年院落的門庭,從一盞茶再次認識周莊。
唐風孑遺,宋水依依,煙雨江南,碧玉周莊。周莊,作為中國第一水鄉,有無數種被世人認知的方式。
《故鄉的回憶》:昔日畫家陳逸飛揮灑筆墨,雙橋從此名聲鵲起,以一種獨具江南韻味的鄉愁,架起了周莊古鎮走向世界的橋梁;明初江南首富沈萬三後裔建立的沈廳,沉澱著當年富可敵國的風雨傳奇,萬三財道、聚寶盆至今承載著無數人美好的願望;張藝謀的電影《搖啊搖,搖到外婆橋》,更是用余韻悠長的影像敘事,定格著晨霧氤氳下的小橋流水人家……
這裡每一條河、每一座橋、每座建築,甚至細微到每一塊青石板,都銘刻著這座古鎮的歷史與滄桑。如今,歷史的煙波淡去,江南的春色依舊。在古鎮內太平橋一側,春意漸漸濃,我們走進一扇百年院落的門庭,從一盞茶再次認識周莊。
舊時貞固堂書寫另一種鄉愁
利物足以和義 貞固足以幹事
在距離雙橋僅一步之遙的太平橋畔,有一座高圍墻三合院的清末宅院,這便是著名愛國教育家沈體蘭的故居,又名貞固堂。
沈體蘭(1899—1976)原名流芳,字體蘭。1899年1月28日,他生於周莊“貞固堂”。貞固堂作為沈體蘭幼年生活之處,父親將家中的桌椅、書櫥等傢具器皿都刻上“貞固堂”字樣,引起了沈體蘭的注意,他就問父親是什麼意思。父親説,貞固就是堅貞不移,始終如一,並告訴他“貞固”二字的出處。《周易·乾卦·文言》:“利物足以和義,貞固足以幹事。”沈體蘭深記於心,並在他的一生中,時常以此為座右銘鞭策自己。
一代師表,高風亮節。沈體蘭的一生是探索真理的一生,是追求進步的一生。這位為祖國、為人民無私奉獻的愛國教育家,無愧於“貞固”二字。
“有事好商量”一杯茶的底蘊
一壺茶 一席話 君子之交 盡付笑談中
而“麥倫”之名,是紀念,亦是傳承。如今,貞固堂被精心改造為麥倫書院,基本保留沈先生舊時的陳設,原汁原味,而書卷氣愈濃,與江南水鄉的典雅韻味相得益彰,散發著別樣風情。其外粉墻黛瓦,山墻漏窗,高低錯落。推開古色古香的木欞窗,滿眼儘是小橋流水人家的風光。
當沿途的旅人無意間穿過入口的那扇玻璃門,便宛如穿越異時空的結界,外界的喧囂被過濾成白噪音,愈發凸顯“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之美。
走進書院,室內環境幽雅,陳設雅致。復古的沙發桌椅、泛黃的書卷,沉澱著歲月的痕跡古樸別致。隨處可見的蘭花盆景,依稀可見主人高潔堅貞的君子品性。置身其中,如打開時光機,穿越回緩緩舊日時光。
在貞固堂正廳,還打造了“有事好商量”協商議事室,傳承沈體蘭先生協商民主之風。秉承著這樣的初心,麥倫書院的主理人還在此設置了下午茶,悠然閒坐,“有事好商量”是一種態度,更是一種難得的心境。
當舊時歲月盛放新的篇章,今時麥倫書院的下午茶,更是古意與英倫風並存。在安靜愜意的午後,坐在中式院落,點上一壺西式紅茶,配上精緻的茶點,旅途的疲憊盡被瞬間治愈。耳畔隱隱傳來咿呀船櫓之聲,杯中映著天光雲影,偷得浮生一日閒的樂趣,大抵如此。
詩情茶意,與蘭共賞
一盞清茶 一室幽香
小鎮恒古,而周莊常新。在創造深度人文體驗上,周莊從未止步。在春天飲一盞新茶,是中國人從古至今必備的生活儀式感,任江南春意在杯盞中浮動,然後將春色一飲而盡,才不負這水鄉風露。周莊人喜吃茶的歷史,更是悠久,歷來有吃“阿婆茶”“春茶”等習俗,被稱為江南水鄉的“茶道”。
英式下午茶,更是中西式混搭,其中最矜貴的當屬金花茶,初品苦澀,逐漸回甘。茶與蘭,素來是江南文人雅士最崇尚的生活情調。
蘭花外形清秀,花香沁人心脾,古時被譽為“香祖”,更被賦予典雅超俗的品格。《楚辭》:“紉秋蘭以為佩。”故蘭被喻為君子,深得文人雅士的喜愛,沈體蘭先生亦不例外。謙謙君子蘭,時時君子心。先生將一生奉獻給教育事業,也將堅貞如一的愛國情懷寄于蘭之上。
時光流轉,如今麥倫書院內的這幾株盎然生長的蘭花,似也沾染了先生的文雅清潤之氣,堅韌、含蓄,如謙謙君子,典雅超俗。久坐室內,風送香來,一盞清茶,一室幽香,與沈體蘭先生的君子氣息相得益彰。
蘭與茶 以其清、潤、幽、雅共同熔鑄成周莊的別樣印記一茶一世界,在推杯換盞間,品味周莊的慢生活。
當你坐在這座百年小院,靜心飲茶時,書院的故事仿佛也融入這茶中,品茶,亦是在品讀歷史,品讀文化。壺中流轉著周莊的小橋流水,杯中映著百年院落的古樸滄桑,鼻尖浮動著蘭花的古韻幽香,沈體蘭先生的一生傳奇,也在午後的暖陽中,和春天一起被揉進這一盞清茶中,被人們品了一遍又一遍。(尤自秀 周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