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家山地名由來:從“大漫天嶺”到“曾家山”

發佈時間:2022-03-01 15:44:40  |  來源:中國網  |  作者:粟舜成  |  責任編輯:安平
大字體
小字體

【點睛】曾家山的每一座山峰,每一棵古樹,都是一個景觀,都有一個故事,都值得你去欣賞,去發現,去吟咏。不管你走到哪,都會感受到這裡的強烈文化氛圍。


“地名本尋常,亦可窺滄桑。”

曾家山是蜀道歷史積澱形成的活化石,折射著鮮明的地域特色、文化印痕和時代特徵,是廣元不可複製、不可多得的旅遊名片。

曾家山位於秦巴南麓、川北門戶、廣元朝天東北,平均海拔1400米,幅員面積737平方公里(朝天區面積586平方公里、旺蒼縣面積151平方公里),覆蓋曾家鎮等 5 個鄉鎮、朝天鎮2個村及旺蒼縣天星鎮 6 個村、鹽河鎮 2 個村,素有“溶洞王國”“石林洞鄉”“小養勝地”之美譽。依託川陜結合部、蜀道亞高原的區位優勢,形成了獨具特色的生態養生文化。悠久的歷史積澱,又賦予曾家山深厚的文化內涵;特殊的人文和自然地理特徵,形成了曾家山具有鮮明個性的地名文化。

初名“大漫天嶺”

唐代以前,古籍文獻並無“曾家山”地名的記載。唐代時,曾家山稱為“大漫天嶺”,朝天嶺稱為“小漫天嶺”。漫天嶺,因山嶺高入雲端,遍佈天空,故名。

“漫天嶺”一名最早見於中唐詩人元稹的詩作《漫天嶺贈僧》:“五上兩漫天,因師懺業緣。漫天無盡日,浮世有窮年。”《題漫天嶺智藏師蘭若僧雲住此二十八年》:“僧臨大道閱浮生,來往憧憧利與名。二十八年何限客,不曾閒見一人行。”《酬樂天聞李尚書拜相以詩見賀》:“初因彈劾死東川,又為親情弄化權。百口共經三峽水,一時重上兩漫天。尚書入用雖旬月,司馬銜冤已十年。若待更遭秋瘴後,便愁平地有重泉。”

之後,“漫天嶺”“大漫天嶺”地名屢屢見諸古詩詞、古籍文獻中。如晚唐詩人高駢《入蜀》:“萬水千山音信希,空勞魂夢到京畿。漫天嶺上頻回首,不見虞封淚滿衣。”晚唐詩人羅隱《謾天嶺》:“西去休言蜀道難,此中危峻已多端。到頭未會蒼蒼色,爭得禁他兩度謾。”(注:謾天嶺即漫天嶺)。晚唐詩人韓昭《從幸秦川過白衛獻詩》:“吾王巡狩為安邊,此去秦亭尚數千。夜照路岐山店火,曉通消息戍瓶煙。為雲巫峽雖神女,跨鳳秦樓是謫仙。八駿似龍人似虎,何愁飛過大漫天。”北宋詩人張先《漫天嶺》:“不獨高明不可謾,仍知不似泰山安。五丁破道秦通蜀,卻被行人腳下看。”南宋詩人郭奕《題漫天坡》:“大漫天是小漫天,小漫天是大漫天。只因大小漫天后,遂使生靈入四川。”明代詩人楊慎《西路雜述》之二:“路學盤蛇上,人緣磨蟻旋。深于小有洞,陰過大漫天。”

北宋司馬光編著的《資治通鑒》卷二百七十七《後唐紀六》亦有“漫天嶺”之載:“五代唐長興元年(930年),戊戌,董璋引兵趣利州,遇雨,糧運不繼,還閬州。知祥聞之,驚曰:‘比破閬中,正欲徑取利州,其率不武,必望風遁去。吾獲其倉廩,據漫天之險,北軍終不能西救武信’。”

藏勵酥等編、1931年商務印書館出版的《中國古今地名大辭典》對“漫天嶺”進行了釋義:“在四川廣元縣東北三十五里,有大漫天、小漫天二山。皆極高聳。唐羅隱有詩。一名藁本山。五代唐清泰初孟知祥置大小漫天二寨。”

史為樂主編、2005年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的《中國歷史地名大辭典》“大漫天嶺”條釋義:“大漫天嶺,一名漫天嶺、藁本山,在今四川廣元市北三十五里,與小漫天嶺相連。山高路險,孟知祥於此置大小漫天二寨。《資治通鑒》:五代唐清泰元年(934年),山南兩道節度使張虔釗降蜀,孟知樣遣‘寧江節度使張業將兵一萬屯大漫天以迎之’。即此。”

亦名“藁本山”

元代時,曾家山稱為“藁本山”,因山中生長茂密的草本植物“藁本”而得名。“藁本山”一名最早見於元至元十七年(1280年)李祖仁的《廣元路復行古道記》:“元統間,或言藁本山路為捷者,僉以為難,格而弗舉,單辭傳聞,前政者信之,建白頻仍,爰事改作。山高溪深,林木幽昧,徑石犖確,工費倍常。”元(中)統(1260-1264年)間,秦蜀行省(後改“陜西四川行中書省”)為開通更近捷的蜀道,曾開通藁本山道路。

“藁本山”與“漫天嶺”兩個地名結合在一起則始於明代文獻。如《大明一統志》卷六十八《保寧府·山川》載:“漫天嶺,在廣元縣東北三十五里。山極高聳,有大漫天、小漫天二山……一名藁本山。”〔正德《〕 四川總志》卷十四載:“大漫天嶺、小漫天嶺,一名藁本山,二嶺相連,在治東北二十五里。”〔嘉靖〕《保寧府志》卷二《輿地·山川·廣元》載:“漫天嶺,在縣東北四十里,一名藁本山。峻出雲表,有大、小漫天二山,風景苦寒,虎狼交跡,人無常居,耕無常獲,故地不稅焉。宋乾德時,王師伐蜀。蜀王燒絕棧道,退保葭萌。遂擊金山寨,又破漫天寨。蜀人退保大漫天寨。拔之,追至利州。”

清代以後方志文獻亦有“漫天嶺、藁本山”的記載。如〔乾隆《〕 四川保寧府廣元縣誌》卷二《封域·山川》載:“藁本山,縣東北十里起,上小漫天嶺、大漫天嶺逶迤四十里。上白羊棧、虎狼溝,上高岩梨樹埡、麥子坪,登廣爾山至土地林。下山交漢中府寧羌州界,嶓冢山相接,統名藁本山。”〔嘉慶〕《大清一統志》卷三九 0《保寧府一·山川》載:“漫天嶺,在廣元縣東北三十五里。有大漫天、小漫天二山,皆極髙聳。唐羅隱有詩。一名藁本山。”〔清〕顧祖禹撰《讀史方輿紀要》卷六十八《四川三·保寧府》記載則更為詳細:“大漫天嶺,縣東北三十五里,峻出雲表。又北為小漫天嶺,二嶺相連。一名藁本山,蜀道之險也。後唐清泰初,山南西道帥張虔釗及武定帥孫漢韶以二鎮降蜀,知祥遣軍屯利州及大漫天以迎之。宋乾德中,王全斌伐蜀,蜀人於此置大小漫天二寨。全斌別將史進德奪其小漫天寨,至深渡。蜀人依江列陣以待宋師。擊之,奪其橋。蜀人退保大漫天寨。復擊破之,追至利州城北。是也。”

俗名“曾家河”

清道光以後,曾家山俗稱“曾家河”,因曾有曾姓人家在此居住而得名。“曾家河”一名最早見於清嚴如煜撰、道光二年(1822年)成書的《三省邊防備覽》。其卷一《輿圖》之二《邊境交界相連險要圖》記載了“曾家河”地名;卷六《險要·上》亦載:“廣元曾家河至寧羌石埡子三十里,各路雖皆相通,鳥道羊腸,僅可攀援而過。”

道光五年(1825年)冬,廣元知縣曾逢吉出資修通曾家山麻柳趙家埡險道(古稱“閻王碥”),道光六年(1826年)刻《閻王碥道路碑》以記之:“凈音寺分二道:左走李家壩四十里,右走曾家河三十里。……特調保寧府廣元縣正堂加三級、恩加二級、卓異加一級、記錄十二次,曾逢吉撰。大清道光六年二月初八日立。”

1983年四川省廣元縣地名領導小組編印的《四川省廣元縣地名錄》之《曾家區概況》載:“曾家河,以秦家灣小溝曾有曾姓居住而得名。”

蒲孝榮主編,1993年商務印書館出版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地名詞典·四川省》“曾家河”條釋義:“曾家河,廣元市朝天區曾家鄉人民政府駐地。在市區東北33公里,地以河名。聚落呈矩形。中國工農紅軍長征時,在此置鄉蘇維埃。”

曾家河畔形成集市,取名曾家河場。如【民國】《 重修廣元縣誌稿》第一編卷二《輿地誌二·山川·十一區名山》載:“白羊棧右下五里即蛇藏溝,樵斧不入,上十里即虎狼溝,已開墾通行,二十里抵曾家河場市。”

以曾姓命名的地名還有曾家鄉、曾家區、曾家人民公社、曾家鎮。如1994年四川辭書出版社出版的《廣元縣誌》之《建置沿革卷·政區》載:“曾家區,位於廣元縣城東北70公里曾家河。清末屬幹河鄉(李家壩)茅壩堡。民國初屬第十一(李家)團區。1940年改設曾家鄉。1950年建立曾家區。”戴均良等主編、2005年上海辭書出版社出版的《中國古今地名大詞典》載:“曾家鎮,在四川省廣元市朝天區東部。鎮人民政府駐曾家河。紅軍長征時在此置鄉蘇維埃政權。1940年改置曾家鄉。1950年置廣元縣曾家區公所(第九區),並置曾家鄉。1958年為曾家人民公社。1984年社改鄉。1992年平溪鄉及中子鎮堯坪村併入置曾家鎮。”

2021 年朝天區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顯示,曾家山共有曾姓人口120余人,主要分佈在曾家鎮石燭村、李家鎮流水村、兩河口鎮黃家村。而李家鎮流水村一組曾姓人口占了曾家山曾姓人口的 80%。據兩河口鎮黃家村村民曾玉秀介紹,曾氏祖先原籍湖北麻城孝感鄉,以種田為生。因失掉了土地,在清康熙33年(1694年)正月頒布《招民填川詔》,讓湖廣人來填四川的大背景下,到西蜀去求生存,於是攜妻帶子,從長江水路進入四川,最終選在保寧府廣元縣茅壩堡秦家灣(今曾家鎮曾家河)落戶。嘉慶年間,再遷今兩河口鎮黃家村,世代相承三百多年了。82歲高齡的李家鎮流水村村民曾照全介紹,流水村曾氏祖籍保寧府廣元縣曾家橋,民國初遷今朝天區李家鎮流水村彭家壩,發展成為有100余人的曾氏家族了。

大名“曾家山”

2006年3月,曾家山旅遊開發拉開帷幕。為精準反映當地歷史、地理、經濟、文化特徵,體現“名實相符”的原則,推行地名的標準化、規範化,朝天區人民政府遵循國務院《地名管理條例》、民政部《地名管理條例實施細則》《四川省地名管理辦法》有關規定,將“曾家河”更名為“曾家山”。因曾姓聚居而得名的“曾家山”地名便應運而生。

2006年4月19日,《廣元日報》頭版發表消息《曾家山旅遊開發打破千年沉默》,“曾家山”一名首次出現在公眾媒體視野。2006年6月30日,曾家山景區正式對外開放。從此,曾家山的歷史翻開嶄新的一頁。

曾家山自古就是一處養生勝地。其旖旎的自然風光、古老的民俗風情,吸引晚清名臣曾國藩駐足遊覽。據《曾國藩家書》卷二《道光二十四年三月初十日致六弟九弟書》附錄、《曾國藩年譜》、《曾文正公詩文集》所載,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六月,曾國藩欽命為四川鄉試正考官,七月初八動身赴任。七月二十三日入蜀,越七盤關,登大漫天嶺(今曾家山),驚嘆于曾家山豐厚的康養文化底蘊,即興而作《養身要言》(癸卯入蜀道中作):“一陽初動處,萬物始生時。不藏怒焉,不宿怨焉。右仁,所以養肝也。內而整齊思慮,外而敬慎威儀。泰而不驕,威而不猛。右禮,所以養心也。飲食有節,起居有常。作事有恒,容止有定。右信,所以養脾也。擴然而大公,物來而順應。裁之吾心而安,揆之天理而順。右義,所以養肺也。心欲其定,氣欲其定,神欲其定,體欲其定。右智,所以養腎也。”曾家山至今還流傳著“伴師一夜眼,勝讀十年書;常爬大漫天,健康走人間。”的民謠。

曾家山與名人結緣,更與魅力相伴。據【民國】《重修廣元縣誌稿》第五編卷二十《武備志一·兵事》載:“漢建安二十年九月,曹留夏侯淵守褒斜,別將營秦蜀交隘,劉備善法正策,遣黃忠督師出葭萌,跨藁本山(今曾家山)夜襲天蕩,擒夏侯尚,夏侯淵拒之,進迫定軍山。”“明崇禎十年,陜西賊熾。李自成混天星過天星等,以十月丙寅由寧羌趨攻廣元。……一由麥子坪、梨樹坪(埡)入廣元。總兵侯良柱駐廣元,賊至,力戰陣亡,有屍無首。”“清康熙十三年甲寅,吳三桂據雲南以叛,僭稱周。……偽總兵陳國良據藁本山,清之糧夫被獲者割其鼻。至十二月,王師無糧,退陜西,廣元復為吳據。……”(文/粟舜成)

客戶端中查看
手機中查看
網站無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