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興村 旅遊富民" 酉陽奏響鄉村振興進行曲

發佈時間:2021-12-01 14:26:26  |  來源:中國網  |  作者:黃兆娟  |  責任編輯:安平
大字體
小字體

中國網12月1日訊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黨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鄉村振興是包括産業振興、人才振興、文化振興、生態振興、組織振興的全面振興。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總要求是,産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這些都離不開文化的基礎性作用。

近年來,重慶市酉陽土家族苗族自治縣圍繞增加農民收入,以發展産業為核心,以提升農民經營性收入為切入點,精心制訂鄉村振興規劃,有序推進項目建設。以龔灘古鎮、疊石花谷、花田梯田等旅遊資源為載體,外引藝術注入生機,內厚本地文化功力,推動文旅融合、農旅融合、景城融合,讓厚重文化賦能新産業,唱響酉陽文化興鄉村的美妙之歌。

花田梯田

藝術賦能 激活酉陽鄉村建設動力

酉陽的鄉村振興離不開文化振興、文旅融合,而藝術實踐則是文旅融合的重要內容。從2017年首屆酉陽龔灘古鎮全國高校師生寫生藝術節至今,酉陽因勢利導,聯動中國美術家協會、四川美術學院及川渝貴等地高校、藝術團體,在風景優美的龔灘古鎮、疊石花谷、花田梯田等持續開展藝術活動,逐步探索出藝術建鄉的“酉陽模式”,帶動景區消費近千萬元,努力成為渝東南片區乃至重慶市“旅遊+藝術”賦能鄉村振興的樣板。

一江碧水,兩岸青山,依山而建的土家吊腳樓群高低錯落。連續5年來,全國30多所高校1萬餘名師生前來龔灘采風寫生,為龔灘發展注入新活力。形成“全國高校師生龔灘寫生藝術節”等品牌節會,落成吳冠中紀念館、龔灘美術館、藝術與鄉村研究院等,扶持出一批主題文創店舖、精品民宿,變“寫生小鎮”為“寫生經濟”。

龔灘古鎮

中國酉陽鄉村藝術季自2019年啟動,以鄉村生活環境為背景和載體,以藝術的方式重建鄉村和鄉村文化與秩序,使藝術與新農村建設一同生長。切合在地性、話題性、藝術性三大要素,邀約世界各地的藝術家、建築師、非遺傳承人等跨界聯合併深入現場,和當地居民一起創作。首屆藝術節在疊石花谷落地展出17件藝術作品,與景區千畝粉黛浪漫花海景觀相得益彰,打造創新型文化藝術旅遊品牌,獲評2020年年度旅遊扶貧典型案例。

2021年,第二屆中國酉陽鄉村藝術季在花田鄉何家岩村舉辦。這裡擁有萬畝360°全景臨崖梯田,是著名的貢米之鄉,也是中國傳統村落、中國美麗休閒鄉村。在花田梯田,30多位藝術家遵循“共創共建共用”理念,實地走訪何家岩村,了解村民日常生活,以花田鄉地域文化為基底,構思藝術作品,與村民共同創作出《何家岩村圖》《觀天椅》等29件藝術作品。

《熒光》 作者 朱小地

《梯》 作者 涂堃

本屆藝術季作品兼具美觀和實際功能,如營造鄉村公共設施,修橋鋪路,美化環境等,讓藝術緊緊和生活融為一體。四川音樂學院成都美術學院雕塑係教師涂堃,在調研過程中發現該村有很多坡地,易滑腳,聯想到當地村民生活生産時會不便,創作了《梯》。作品以何家岩村層層疊疊的梯田為形,用彩碎瓷構建道路色彩,改造美化當地道路,讓本地村民行進時更便捷。為當地呈現出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自我和合共生的狀態。

凸顯本色 在地文化喚醒鄉村原生力量

2018年初,板溪疊石花谷生態園扶貧示範項目正式啟動。圍繞“旅遊+疊石遺跡+儺文化+鄉村藝術”開發模式,對5億年前寒武紀疊層石資源進行開發利用,巧妙地將酉陽本土的非遺植入到景點中,讓遊客在景區內不僅能觸摸疊層石化石,還能領略千年非遺的神韻。

疊石花谷

隨著景區建成開園,村民通過土地流轉、工資、商鋪運營、創業收入等方式增加收入,此外,景區還統一改造村屋,發展果林採摘等,多渠道帶動村民創收。冉慧作為第一批見證家鄉巨大變化的本地村民,從以前靠種植玉米僅3000元年收入,到在景區就業後擁有五險、開民宿、出租閒置房屋等,每個月領四份收入,年收入增長明顯。村民吃上了“旅遊飯”,過上了好日子,紮營村從藏于深山的荒野小村,變身為第二批全國鄉村旅遊重點村。

如今,依託疊石文化和鄉村藝術主題,紮營村正著力創建地質文化村。未來,緊挨疊石花谷景區的G65重慶段板溪停車區建成後還將以景區名字命名,設置通道直達景區,為當地旅遊發展注入新活力。

酉陽的鄉村振興離不開非遺傳承、特色民俗,而文化底蘊則是美麗鄉村的內在生命力。2200多年建縣史,800年州府所在地,600餘年土司史,4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27項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在“中國土家擺手舞之鄉”“中國民歌之鄉”酉陽生輝綻放。

龔灘古鎮西秦會館裏,一台匯集了酉陽民歌、古歌、土家擺手舞等節目的《梯瑪古歌》正拉開帷幕;疊石花谷中面具陽戲上演著原始與現代藝術的碰撞;苗繡非遺工坊中一針一線,不僅繡出了美麗花樣,更繡出了鄉村振興的壯美畫卷。自2013年以來,“酉州苗繡”非遺傳承人陳國桃以“公司+基地+鄉村繡娘”的模式,深入酉陽縣車田鄉、花田鄉等多個貧困鄉村開設苗繡培訓班,截至目前,已累計培訓人數達4680多人次,幫助千余名脫貧戶、留守婦女、殘疾人等就業增收致富。

非遺“活”起來,鄉村才會更美麗、更有生機。酉陽不斷發展為本地村民帶去經濟效益和展現酉陽風土人情的雙贏模式,吸引遊客紛至遝來。

聚勢人文 全面推進酉陽鄉村高品質發展

酉陽以生態為卷,以文化為筆,創作出“旅遊+藝術+非遺”興鄉村的美麗畫作。千年龔灘古鎮鎖住鄉愁,緊跟潮流;千畝荒漠石上生花,致富一方;千層梯田化身景區,滋養水土。全縣內外發力,催生出一批文旅融合新業態,打造出一批文旅精品,構建起互融互通、相得益彰的鄉村文化振興機制。

下一步,酉陽將緊緊圍繞“1234”戰略目標,用生態和文化兩個關鍵詞做文章,給綠水青山注入文化之魂,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文旅聯動、融合提升,著力將酉陽打造成為文旅融合發展新標桿,全面推進酉陽鄉村高品質發展。

中國工農紅軍第三軍司令部舊址

當地將利用好烏江畫廊、阿蓬江等自然生態資源,高品質建設菖蒲•花田農旅融合示範區等打造“綠色”旅遊;深挖縣內南腰界紅色文化遺跡,建設好長征國家文化公園(重慶酉陽段),謀劃“紅色+生態”“紅色+研學”整合開發等打造“紅色”旅遊;立足歷史文化、非遺、民俗文化和古鎮古村古寨等資源,推動傳統工藝振興和老字號保護傳承發展,打造“酉陽記憶”系列歷史文化産品,推出非遺城市禮品等打造“古色”旅遊。同時,推動酉陽文化廣場、城市書房、文化驛站、農家書屋、鄉村振興學堂等鄉村文化設施建設。

酉陽縣委相關負責人表示,鄉村振興是以增加農民收入、提高農民生活水準、提升農村文明程度為核心的振興。鄉村振興的關鍵是做好産業佈局,下一步,全力將酉陽生態優勢、人文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經濟優勢,讓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

(文/黃兆娟 圖/重慶酉陽縣文化旅遊委 提供)

網站無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