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越國宮署遺址入選“百年百大考古發現”

發佈時間:2021-10-19 09:35:00  |  來源:中新社  |  作者:  |  責任編輯:安平
大字體
小字體

據廣州市文化廣電旅遊局18日消息,由國家文物局指導,中國考古學會、中國文物報社舉辦的“第三屆中國考古學大會”開幕式當日在河南省三門峽市舉行,開幕式發佈了“百年百大考古發現”,廣州南越國宮署遺址及南越王墓榜上有名。

廣州,古稱“蕃禺”,是全國首批24座歷史文化名城之一,至今已有2200餘年的建城歷史。南越國建於西元前203年,都城蕃禺,建立者為秦將趙佗,是嶺南地區第一個完整的封建政權。

新中國成立後,1953年起,為配合城市建設,廣州開始大規模考古發掘研究工作。秦漢考古是廣州考古的重點工作,考古工作者在廣州市區先後發現了南越王墓、南越國宮署遺址、南越國木構水閘遺址及大量漢代臣民墓葬。其中,南越國宮署遺址、南越王墓是廣州秦漢考古的重要考古發現,具有極為重要的歷史、藝術和科學價值。

南越國宮署遺址是廣州歷史文化名城的精華所在,其中南越國時期的大型石構水池在嶺南地區尚屬首見,曲流石渠遺跡是迄今為止發現的年代最早、保存較為完好的秦漢王家宮苑實例。南越國宮署遺址位於廣州市老城區中心,是秦統一嶺南以來歷代郡、縣、州、府官署所在地,是廣州作為嶺南地區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的證明。該遺址面積約40萬平方米,遺址保護範圍5.3萬平方米,文化層堆積厚約5米至6米,迄今發掘了約16000平方米。

南越王墓是南越國第二代王趙眜之墓,發現于廣州市越秀區象崗山,墓葬保存完好,未被盜掘,是目前發現的嶺南地區規模最大、保存最好、出土器物最多的漢代彩繪石室墓,集中反映了兩千多年前南越國政治、經濟和文化的發展狀況,見證了兩千多前中國與海外的文化交流,體現了秦漢時期嶺南地區相容並包的地域特點,再現了中華文明多元一體的發展歷程。南越王墓共出土文物1000多件(套),包括金銀器、青銅器、鐵器等諸多類別,反映了這一時期南越地區流行“事死如事生”的喪葬觀念。

在“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強管理”的文物保護工作方針指導下,廣州在南越王墓、南越國宮署遺址原址上分別建成博物館,二者也成為了廣州田野考古發掘中保護和利用的範例。

2021年9月8日,由原西漢南越王博物館、原南越王宮博物館合併組建的南越王博物院(西漢南越國史研究中心),在博物院王墓展區舉行揭牌儀式。

網站無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