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洞庭湖麋鹿成我國目前最大的自然野化種群

發佈時間:2021-09-26 12:57:22  |  來源:中國網  |  作者:宥媛  |  責任編輯:古劍
大字體
小字體

中國網9月26日訊 9月24日,湖南省生態環境廳召開生物多樣性保護專題新聞發佈會,介紹湖南省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舉措和取得的成效以及下一步工作打算。

湖南地處長江中游,呈“一江一湖三山四水”的生態空間格局,特殊的地理位置、多樣的地形地貌、良好的氣候條件,孕育了極為豐富的生物多樣性,是全國乃至世界珍貴的生物基因庫之一。近年來,湖南省上下共同努力,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通過完善法規制度、劃定重點區域、加強監督管理、強化系統思維、開展調查評估、推進國際合作等一系列創新舉措,全省生態環境品質持續改善、生態狀況總體保持穩定、生物物種保護能力逐步提升,重點珍稀瀕危物種種群逐步恢復。

發佈會上,湖南省生態環境廳黨組副書記、副廳長劉群介紹,全省共設立各類自然保護地582處,保護面積佔全省國土面積的11.27%。省內生態保護紅線劃定面積為4.28萬平方公里,佔全省國土面積的20.23%。

通過不斷推進突出生態問題整改整治、統籌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等系列舉措,到2020年,長江幹流湖南段和湘資沅澧幹流已全面達到或優於Ⅱ類水質,洞庭湖總磷濃度下降到0.06毫克/升,全省地級城市空氣品質優良天數比例為91.7%。與此同時,省內生態狀況總體保持穩定,從2005年到2020年,全省森林覆蓋率從55.00%增長到59.96%,濕地保護率從2010的42.97%增長至75.77%,到2020年,全省草原綜合植被蓋度也達到87.04%。

截至2020年底,全省已記錄有脊椎動物1045種,佔全國的22.1%。其中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179種,包括中華穿山甲、林麝、麋鹿、華南虎、江豚等41種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有維管束植物6186種,約佔全國的18%,包括資源冷杉、銀杉等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植物。

通過實施就地保護、近地和遷地保護等多種保護措施,重點珍稀瀕危物種種群逐步恢復,壺瓶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的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中華秋沙鴨由2015年的54隻增長到2020年的136隻;莽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莽山烙鐵頭蛇群數量恢復到500余條;洞庭湖長江江豚分佈範圍不斷擴大,數量達到120多頭;洞庭湖麋鹿達210余只,成為我國目前最大的自然野化種群;中國生物物種紅色名錄認定為野外滅絕(EW)植物喜雨草被重新發現。

2021年1月1日起,湖南省全面落實長江十年禁漁舉措,至今年7月,省內組織對洞庭湖水域開展了水生生物完整性及長江十年禁漁效果監測調查,監測結果表明,長江湖南段魚類種群結構和數量持續增加,水生生態系統加快恢復,“十年禁漁”初見成效。

湖南省農業農村廳漁業漁政管理處副處長唐湘北介紹,“單次調查魚類種類數量大幅增加,共調查到魚類63種,比禁漁前增加了30多種。”

湖南省生態環境廳自然生態保護處處長唐宇對媒體説:我們將建立長效機制,共同推動自然保護區內採礦(石)、採砂、設立碼頭、開辦工礦企業、侵佔河(湖)岸、侵佔濕地以及核心區緩衝區內旅遊開發和水電開發等八類重點問題的集中整治,持續開展“綠盾”專項行動等監管工作,推動“綠盾”工作的成效和責任落實落地。

下一步,湖南將始終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從完善生物多樣性保護政策法規、組織開展生物多樣性調查、監測和評估、實施一批生物多樣性保護重大工程、持續加強自然生態保護監管和執法、著力提升生物多樣性保護能力建設等方面,持續推進全省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

據悉,當前,省林業局就正在牽頭編制《湖南省生物多樣性白皮書》(下簡稱《白皮書》),這將是湖南省第一份關於生物多樣性的白皮書文件,將夯實生物多樣性基礎工作,展示湖南從2005-2020年生物多樣性保護成就,指明新階段生物多樣性保護方向。(宥媛)

網站無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