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士軍:探索旅遊減貧路徑 勾繪鄉村振興美景

發佈時間:2021-06-11 11:22:58  |  來源:中國網  |  作者:伍策 一丁  |  責任編輯:古劍
大字體
小字體

中國網6月11日訊 6月7日,世界旅遊聯盟秘書長劉士軍在寧夏銀川舉行的“中國旅遊文化周啟動儀式”上發表了題為《探索旅遊減貧路徑,勾繪鄉村振興美景》的主題講話。劉士軍表示,貧困是全世界人民的共同敵人。旅遊業作為全球熱門行業,在給旅遊者帶來美好生活體驗的同時,正以其更大的規模和前所未有的責任意識,在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推進鄉村振興中發揮更大作用。

劉士軍説,聯合國在《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中羅列了17個全球性挑戰,其首要目標就是“在全世界消除一切形式的貧困”。今年2月25日,習近平總書記正式宣佈,現行標準下9899萬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中國的脫貧攻堅戰取得了全面勝利。在全球貧困狀況依然嚴峻、一些國家貧富分化加劇的背景下,中國提前10年實現聯合國減貧目標,贏得了國際社會廣泛讚譽。2020年11月世界旅遊聯盟到貴州黔東南調研,扶貧社區的一個少數民族婦女親口講述“自從發展了旅遊業,她可以通過製作非遺手工藝品每月賺到600-800元的收入。最關鍵的是,她不用再像以前那樣離開家鄉去沿海地區打工,可以在改善生活的同時照顧家裏的老人、陪伴自己的孩子”。旅遊扶貧改變了無數人的生活方式,改善了他們的生活品質,是旅遊助力鄉村振興的真實寫照。

劉士軍強調,旅遊業作為全球熱門行業,在給旅遊者帶來美好生活體驗的同時,正以其更大的規模和前所未有的責任意識,在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推進鄉村振興中發揮更大作用。

在國家層面,旅遊業是很多國家發展經濟、推動鄉村振興的重要産業。聯合國世界旅遊組織報告指出,發展旅遊業是許多發展中國家最可行和可持續的經濟發展選擇,是一些國家外匯收入的主要來源。在世界48個最不發達國家中,旅遊業是20個國家出口收入的第一或第二來源。

在産業層面,旅遊業對鄉村地區相關産業發展形成了強有力的帶動作用。旅遊業是綜合性産業,産業關聯度高,和一二三産都能形成廣泛關聯,無論是“旅遊+”或是“+旅遊”,旅遊産業鏈的形成對地區經濟發展的帶動作用都相當可觀,在很多鄉村地區,旅遊業不僅本身帶來了可觀的收入,而且有力帶動了農業的綠色發展、工業的轉型升級以及社會綜合服務業水準的提高,成為鄉村地區經濟發展的新引擎。

在文化層面,旅遊發展促進鄉村地區傳統文化的保護和創新。在廣大的鄉村地區,有很多優秀的文化遺産因為缺少與外界的相互作用,價值得不到重視和體現,也缺乏必要的資金保護。在市場化和全球化的衝擊下,很多傳統風俗、生産生活方式、節事、手工藝、地方戲曲表演等瀕臨消失。而這些優秀的文化遺産本身就是最重要的旅遊吸引物,旅遊的發展則讓人們重新認識到這些傳統文化的價值,從而使得其獲得新生,並在和旅遊者的互動過程中得以傳承創新發展。

在生態層面,旅遊發展能夠為鄉村地區帶來生態環境的改善。“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這一理念深刻闡述了旅遊業與生態環境之間相互依存、相互統一的關係。一方面,旅遊發展帶來的收入為當地生態環境的保護和優化提供了資金;另一方面,旅遊發展讓當地居民看到了生態環境的價值,從而自覺成為生態環境的守護者。從全球範圍來看,以鄉村為載體的旅遊活動主要吸引城市遊客,而生態保護意識的集聚和傳播,正是從發達地區向欠發達地區、從城市向鄉村推進並形成的。

劉士軍説,世界旅遊聯盟作為經國務院批准成立,由中國發起的綜合性、非政府、非盈利國際旅遊組織,自成立以來就將自身定位為旅遊減貧事業的倡導者和踐行者,並將“旅遊促進減貧”作為使命之一。三年來利用自身優勢和國際化平臺,按照講好中國故事、貢獻中國方案的思路,在旅遊減貧案例分析、理論研究、經驗宣傳等方面開展了一系列實踐和國際交流活動,向國際社會展示了中國旅遊減貧事業的重要經驗和巨大成績,得到了國際旅遊業界的廣泛關注。2018年到2020年,世界旅遊聯盟、世界銀行和中國國際扶貧中心連續3年共同發佈了3本《世界旅遊聯盟旅遊減貧案例》,在全球範圍內累計收錄了100個旅遊減貧案例,為全球的旅遊減貧事業貢獻了模式和智慧:

第一種:政府主導+市場運作模式

位於福建寧德市壽寧縣下黨鄉的下黨村,自2016年被列為全國旅遊扶貧試點村後,政府統籌規劃、統一管理,制定了“以黨建為主題、以扶貧為主線、以旅遊為重點、以農業為支撐”的發展思路,成立了夢之源旅遊開發有限公司和夢之鄉農業綜合開發有限公司,註冊了“下鄉的味道”公共服務品牌,並在全國品牌中第一個植入“消費扶貧”的理念,融合茶業,構築茶旅觀光點,將“産業融合”作為下黨走旅遊扶貧之路“脫貧致富”的重頭戲,打造了“中國下黨紅色旅遊新地標”。

在這種模式中,政府的前期角色是“積極”的,不但要從總體上進行宏觀層面的規劃和引導,也要集中力量建設公共服務環境;而在後期,政府不再時時、事事進行主導,當貧困地區的經濟活力被激發、當地旅遊業開始興旺時,政府更多地讓位給市場主體發揮作用,同時推動體制機制創新、基礎設施改善、市場行銷開展等,促進貧困地區旅遊業和經濟社會的發展。

第二種:旅遊企業+合作社+貧困戶參與模式

引導一批成熟的旅遊企業到貧困地區投資開發,有助於提高旅遊減貧的市場化水準和發展效率。貧困戶可通過成立合作社、扶貧資金入股、土地入股等多種途徑達到增收的目的。例如聯盟會員單位愛彼迎,在廣西桂林龍勝金江村探索了共用經濟和旅遊結合的扶貧模式。他們對當地的傳統建築進行現代化改造,打造具有在地文化特色的現代民宿,並成立全體村民參與的合作社,開展房東培訓和民宿經營業務示範,通過愛彼迎線上平臺進行電商推廣,全村居民共用經營成果。世界旅遊聯盟以此案例和其他4個案例為藍本,聯合中央廣播電視總台中國國際電視臺(CGTN中國環球電視網)拍攝了旅遊減貧案例微紀錄《旅遊讓世界和生活更美好》第一季。2019年9月,微紀錄在羅馬聯合國糧農組織總部的記者發佈會和中國旅遊扶貧圖片展上發佈。同時經聯盟推薦,案例還入選了由世界銀行、聯合國糧農組織、國際農業發展基金、聯合國世界糧食計劃署、亞洲開發銀行、中國國際扶貧中心和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聯合發起的110個“全球減貧案例徵集活動”最佳案例,並作為10個代表案例之一接受頒獎。

另一方面,旅遊企業還可以通過向貧困戶提供職業技能培訓和就業崗位的方式進行幫扶。就業途徑包括企業務工、在景區內擔任導遊、清潔和保安;經營農家樂和餐廳、開設店舖、參與演出、農産品售賣等。例如聯盟會員單位域上和美斥資7.5億元在西藏拉薩市慈覺林村策劃並運營《文成公主》藏文化大型史詩劇,以“旅遊演藝“為核心構建慈覺林村西藏文化旅遊全産業體系,通過招募建築工人、後勤人員、雇傭村民車輛房屋等為全村創收,其中參與演出工作的95%以上都是藏族農牧民,目前已演出上千場,累計解決就業4千余人次。

第三種:政府推動+結對幫扶模式

通過政府牽頭,東部發達地區政府、國有企業利用自身優勢以人員、資金、智力等多種形式幫助貧困地區發展旅遊業,是中國政府倡導的旅遊減貧模式之一。例如世界旅遊聯盟總部所在地杭州市蕭山區人民政府與貴州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從江縣實行結對幫扶,採取“走出去、請進來”的模式不斷加強兩地旅遊扶貧合作,旅遊部門和旅遊企業在宣傳推介、線路産品開發等方面的合作得到進一步加強。通過打造花民宿、開設扶貧餐飲等,深化産業合作,助推旅遊發展;通過開設農産品銷售專區、“以購代捐”“愛心購”“展銷會”等模式等,倡導消費扶貧;依託資源稟賦,打造杭州及蕭山區幹部職工的療養基地,擴大旅遊消費;從江縣與蕭山區雙方加大對兩地城市宣傳推介力度,實現兩地媒體資源和宣傳平臺共用。在政府主導基礎上,蕭山發動社會力量,引導鼓勵更多企業、社會資本等參與從江旅遊對接幫扶,使得從業旅遊服務更加精緻,旅遊線路更加多樣,旅遊扶貧成效更加明顯。該典型案例也收錄于旅遊減貧案例微紀錄《旅遊讓世界和生活更美好》第一季,並於2019年9月在羅馬聯合國糧農組織總部發佈。

第四種:企業幫扶+科技賦能模式

對於鄉村地區,輸血式的幫扶只能救一時之困,幫助貧困地區適應時代發展、形成自我造血能力、提升貧困戶的自主脫貧意識和經營技能成為關鍵突破點。企業幫扶+科技賦能模式通過引入旅遊電商,實現數據共用、實時行銷等功能,在脫貧攻堅中為農村經濟注入新的活力,是旅遊減貧模式的新探索。世界旅遊聯盟會員攜程、同程、愛彼迎及字節跳動等網際網路企業通過自身優勢與貧困旅遊目的地對接,挖掘當地文化民俗內涵、自然風光、風物特産等賣點,通過旅遊線路開發和線上推廣、打造文創産品、直播帶貨銷售農副産品等形式實現科技賦能精準扶貧。貴州榕江縣的非遺手工藝“藍靛染”+“苗銀”融合打造的“藍染手賬本”,通過窮遊網的線上整合行銷,在全網曝光近8千萬次,深度挖掘了當地文化和旅遊資源,帶旅行者“走進去”,幫貧困地區“走出來”。

第五種:高校智力幫扶模式

脫貧攻堅事業中除了政府和企業外,高校也正逐漸成為不可或缺的中堅力量之一。他們利用自身的學科專業性優勢,師生共同積極參與、深度實踐,為貧困地區扶智扶志、科學指導,彌補了政府和企業等在這些方面的短板。一個典型的案例就是由廣州中山大學旅遊學院保繼剛教授團隊在雲南省紅河州元陽縣阿者科村開展的為期三年的旅遊扶貧實踐“阿者科計劃”,阿者科計劃通過駐村團隊帶領村民發展鄉村旅遊,實現脫貧攻堅、遺産保護和旅遊接待三大任務,期滿後正式移交,實現村民自管自治。2020年11月份,保教授帶領他的團隊來到了世界旅遊聯盟湘湖對話活動現場,同行的還有阿者科村裏的一位11歲小女孩和39歲的大嬸。小女孩説這是她第一次有機會走出大山,看到村子以外的世界,她很感謝政府、感謝大家,她會珍惜現在的生活,努力學習。現場的每一個人都熱淚盈眶,這無關金錢、無關業績,而是讓我們實實在在看到了我們正在做的這份事業為貧困地所帶來的巨大的改變,我認為這就是旅遊減貧的真正意義和目的。同月,由中山大學牽頭,全國22所教育部直屬高校(含省部合建高校)自願組成了高校旅遊扶貧聯盟,今後將“組團式”開展扶貧工作,為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貢獻更大的力量,相信未來一定會為我們帶來更多的驚喜。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鬥的起點。接下來要做好鄉村振興這篇大文章,推動鄉村産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等全面振興。”2021年是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起步之年,發展鄉村旅遊作為助力全面脫貧、實現鄉村振興的有效抓手,將成為下一階段旅遊行業的重點工作目標。目前,世界旅遊聯盟以《旅遊減貧案例》為藍本,繼續聯合世界銀行、中國國際扶貧中心等相關機構開啟了旅遊助力鄉村振興的新篇章,發起了“2021世界旅遊聯盟——旅遊助力鄉村振興案例”徵集活動,在世界範圍內徵集旅遊助力鄉村振興典型案例,遴選結果將彙編成書,于2021年10月在杭州召開的第四屆“世界旅遊聯盟•湘湖對話”活動中發佈。

劉士軍認為,寧夏大地,北有賀蘭,南有六盤,黃河之水穿行而過。這裡以“葡萄酒+旅遊”的“紫色”名片、“枸杞+旅遊”的“紅色”名片和“牛奶+旅遊”的“白色”名片作為推動鄉村振興、助力脫貧富民、鞏固脫貧成果的核心品牌,繪就了一幅五彩的塞上發展圖景。世界旅遊聯盟作為全球性的國際旅遊組織,將繼續秉承“旅遊促進和平、旅遊促進發展、旅遊促進減貧”的使命,整合自身資源、優化相關平臺,匯集全球會員力量及世界範圍內的合作者,積極開展國際減貧合作,履行減貧國際責任,做鄉村振興的有力推動者,為實現“旅遊讓世界和生活更美好”的宗旨而不斷前行。(伍策 一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