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旅遊在鄉村振興中的作用?

此次一號文件明確指出,要“堅持農業現代化與農村現代化一體設計、一併推進,堅持創新驅動發展”,推動高品質發展,“讓廣大農民過上更加美好的生活”。

一般認為,農民的現代化可以通過農民的空間移動來解決,農村的現代化是在地的現代化。不過,通過農民空間移動(包括進城)解決了農民的現代化的同時,其實在一定程度上減弱了在地的農村現代化的基礎,增加了農村現代化的難度。

鄉村振興如果沒有農業之外新的産業引入,就沒有可能實現産業興旺,就不可能生活富裕;沒有新産業,農民不可能找到除了農業之外的獲利渠道,不可能實現原有農業增值基礎上的增收發展,不可能在農耕之外充分利用閒暇時間,時間價值的挖掘就沒有産業支撐,鄉村振興需要有産業把農民的無效閒暇時間更好地利用起來。而鄉村旅遊恰恰在充分利用鄉村居民“被動的閒暇”、從而在改善鄉村居民收入、優化鄉村經濟結構、提升鄉村居民現代化進程等方面都具有一系列影響和重要的作用。

比如,鄉村旅遊發展對整個鄉村社會治理已經做出了重要貢獻。實踐表明,越是鄉村旅遊發展搞得好的地方,不僅可以吸納更多脫貧人口和低收入人口就地就近就業,而且流動到城市的鄉村居民返鄉創業的比例越高、成功的概率越高;越是鄉村旅遊發展搞得好的地方,鄉村社會治理也搞得越好,鄉村社會風貌也越好,農民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也越高。鄉村旅遊搞得好,除了能夠有效帶動弱勢就業人群的就業外,對鄉村女性的社會地位提升也具有積極意義。

同時,鄉村旅遊通過吸引遊客,有效地推動了各種農産品的銷售,尤其是鄉村振興中高度重視綠色農産品、有機農産品和地理標誌農産品等産品的就地升值,通過吸引城市居民下鄉進行旅遊消費,有效推動城鄉生産與消費有效對接,深化拓展消費幫扶範圍也是重要渠道和措施。因為旅遊是高度市場化的,任何一個鄉村要想吸引遊客,都應該在資源、産品、環境、服務等諸多方面不斷優化提高,因此鄉村旅遊客觀上也有助於推動鄉村人居環境的整治、生態環境的改善、鄉村面貌的優化、鄉村活力的激發、鄉村文明的提升。

如何看鄉村旅遊的政策支援?

上面已經提到了很多此次一號文件中對以往制約鄉村旅遊發展的問題的政策響應。不過,考慮到鄉村旅遊發展是鄉村振興長期戰略的重要選項,而每年的一號文件主要是規定當年的農業農村發展的任務,所以對今年一號文件的解讀還要結合《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來理解和認識,更何況後者提到了更多跟鄉村旅遊發展有關的政策考慮。簡要梳理一下,大致有以下這些內容:

尊重原住居民生活形態和傳統習慣,加快改善村莊基礎設施和公共環境,合理利用村莊特色資源,發展鄉村旅遊和特色産業,形成特色資源保護與村莊發展的良性互促機制。大力發展生態旅遊、生態種養等産業,打造鄉村生態産業鏈。進一步盤活森林、草原、濕地等自然資源,允許集體經濟組織靈活利用現有生産服務設施用地開展相關經營活動。鼓勵各類社會主體參與生態保護修復,對集中連片開展生態修復達到一定規模的經營主體,允許在符合土地管理法律法規和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依法辦理建設用地審批手續、堅持節約集約用地的前提下,利用1%-3%治理面積從事旅遊、康養、體育、設施農業等産業開發。發展鄉村特色文化産業,加強規劃引導、典型示範,挖掘培養鄉土文化本土人才,建設一批特色鮮明、優勢突出的農耕文化産業展示區,打造一批特色文化産業鄉鎮、文化産業特色村和文化産業群。推動文化、旅遊與其他産業深度融合、創新發展。順應城鄉居民消費拓展升級趨勢,發掘鄉村新功能新價值,結合各地資源稟賦,深入發掘農業農村的生態涵養、休閒觀光、文化體驗、健康養老等多種功能和多重價值。支援農業、工貿、休閒服務等專業化村莊發展。鼓勵開發農村康養産業項目,村集體建設用地可優先用於發展養老服務。以各地資源稟賦和獨特的歷史文化為基礎,有序開發優勢特色資源,做大做強優勢特色産業。

哪些內容值得旅遊企業重點關注?

此次一號文件中,直接涉及旅遊的主要包括“開發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精品線路,完善配套設施”“加強農村資源路、産業路、旅遊路和村內主幹道建設”“根據鄉村休閒觀光等産業分散佈局的實際需要,探索靈活多樣的供地新方式”這三條內容。如果直接從文字上看,這次一號文件對旅遊的筆墨顯然沒有前幾年一號文件中涉及的多。

但大家都很清楚,就鄉村旅遊與鄉村振興的關係而言,一方面通過旅遊發展可以有效促進鄉村振興,另一方面,鄉村振興本身也將為鄉村旅遊發展創造良好的條件。因此,對於文旅企業來説,要關注的主要是,今年一號文件中有哪些內容有助於解決以往限制、約束鄉村旅遊發展的問題。比如鄉村旅遊發展過程中對外交通的便利性問題,返鄉旅遊創業的政策支援問題,鄉村的數字化、網路化、智慧化基礎設施建設問題,鄉村旅遊發展的金融支援和人才保障問題等。從此次文件看,這些方面都會有新動作,包括加強農村資源路、産業路、旅遊路和村內主幹道建設,推動“四好農村路”示範創建,推動農村千兆光網、第五代行動通訊(5G)、移動物聯網與城市同步規劃建設,開展美麗宜居村莊和美麗庭院示範創建活動以及家庭農場培育工作,如此等等,都很值得期待。

對於鄉村旅遊發展中普遍關注的土地政策問題,此次文件明確提出,“完善盤活農村存量建設用地政策,實行負面清單管理,優先保障鄉村産業發展、鄉村建設用地”“根據鄉村休閒觀光等産業分散佈局的實際需要,探索靈活多樣的供地新方式”“加強宅基地管理,穩慎推進農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試點,探索宅基地所有權、資格權、使用權分置有效實現形式”,這些內容對於鄉村旅遊項目落地,包括推動鄉村民宿的穩定、持續、深化發展都具有積極意義。鄉村致富最重要的一條就是發展旅遊,包括發展民宿,而前提就是宅基地政策的改革創新。鄉村振興的土地保障前提是土地能生財,如果不能生財,土地作為保障地、保命地的意義就不成立;如果宅基地不能創新突破,那就意味著宅基地不能增值,也就不能為鄉村居民的財産性收入、要素性收入創造條件。

當然,文件中關於全面推進鄉村産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振興,關於制定進城落戶農民土地承包權、宅基地使用權、集體收益分配權依法自願有償轉讓的具體辦法,關於推進城鄉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一體建設,創新實施文化惠民工程,關於辦好中國農民豐收節,關於進一步完善涉農資金統籌整合長效機制,關於支援地方政府發行一般債券和專項債券用於現代農業設施建設和鄉村建設行動,關於支援以市場化方式設立鄉村振興基金,撬動金融資本、社會力量參與等方面的內容也值得高度關注,因為這些都將在整體上提升鄉村旅遊發展的外部環境和基礎條件。

如何看鄉村旅遊精品線路問題?

實際上,在《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中就明確提出了要“實施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精品工程”,有關部門也開展了有關中國美麗休閒鄉村和全國休閒農業精品園區(農莊)推介宣傳的工作。此次文件則進一步提出了“精品線路”和“完善配套設施”的要求,這是一個很好的優化和提高。

一方面,這有助於整合現有優勢,更好帶動發展,因為在鄉村旅遊發展的過程中,有些鄉村單體的吸引力可能並不特別突出,如果能夠通過精品線路的方式將鄰近區域的鄉村進行串聯,則有助於提升這些鄉村進入旅遊消費市場的機會,同時也通過精品線路,有助於那些具有標誌性吸引力的鄉村帶動吸引力相對較弱的鄉村的發展,也有助於通過這樣的線路串聯,形成某些特定主題的鄉村旅遊産品。

另一方面,這將有助於通過配套設施的完善來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迎合旅遊業態創新發展的需要。比如鄉村徒步、自行車騎行、自駕旅遊等線性旅遊産品很受市場關注,但要滿足市場需求,可能需要設置租賃、導航、休憩、加油、住宿、餐飲等各種相關設施,甚至包括帶有簡易淋浴設施的驛站。這些都需要通過配套優化來提升路線性旅遊産品的體驗和吸引力。

從這個角度看,精品的鄉村旅遊線路可能應該包括符合市場需求、廣受市場青睞、管理服務水準高、品牌形象突出、文化挖掘或生態價值實現機制新、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好、産業拉動和致富帶動效果明顯等方面的要求。

如何看鄉村文化保護與旅遊問題?

《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曾經指出,“歷史文化名村、傳統村落、少數民族特色村寨、特色景觀旅遊名村等自然歷史文化特色資源豐富的村莊,是彰顯和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因此,相較于城市,鄉村保有著更多的文化傳統和歷史傳承,“加大農村地區文化遺産遺跡保護力度”,也是希望能夠守護在鄉村中一直延續下來的文化的根脈,在鄉愁記憶中發揮它應有的價值。

記住鄉愁也是鄉村旅遊發展的重要原因。當然,鄉愁實際上是人們希望逃離喧囂複雜的城市而産生的對鄉村單純安靜的需要,也是逐漸走出鄉村與城市二元認知、期待走向城鄉融合發展、統籌發展、一體發展的必然,從鄉村向城市化發展到今天城市化回望鄉村性,是對鄉村性價值的重新認可,也是對城市化發展的自然反思。

同時,因為受現代文明和外來文化影響相對較少,鄉村保留了更多的文化傳統,所以鄉愁中自然就包含著人們對傳統文化的需要。記得住鄉愁,實際上需要從時代變革、社會重構角度來認識,記住鄉愁其實是要通過鄉村這個載體在某種程度上重新建構文化認同,因此鄉愁在很大程度上就表現為文化鄉愁。這或許是鄉村文化保護最重要的意義和價值。

當然,在凸顯鄉村文化重要性的同時,千萬不要給予鄉村太重的責任和壓力,當下鄉村最重要的任務和目標還是發展、振興和現代化。千萬不要在鄉愁敘事中異化為讓城市越來越現代化,而由鄉村去保護我們的傳統和文化。這也是今天大力倡導發展鄉村休閒、鄉村旅遊、鄉村度假的重要原因。

另外,對於鄉村文化,不僅僅是文化傳承的問題,更應該重視鄉村振興。一方面是因為文化振興可以包含文化傳承的含義,另一方面是因為鄉村振興中,不僅有傳承優秀的傳統文化責任,同時鄉村文化也存在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的問題,也要與時俱進地推動鄉村文化發展與創新。

對於鄉村文化和鄉村農業之間的結合上,也可以有更深化的創新。比如,在智慧農業、設施農業之外還應該有文化農業,鄉村不僅挖掘農業文化,而且還積極推進農業文化化的工作,從文化農業的高度推動鄉村經濟尤其是鄉村農業文化含量提升、增加就地升值能力,其中鄉村旅遊發展中有很多措施就屬於文化農業的範疇。科技和文化是農業發展的兩個翅膀,最終可以分別形成智慧農業和文化農業兩個産業業態支撐。

如何看鄉村振興新階段旅遊挑戰?

此次一號文件非常重視“實現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

脫貧攻堅更多是外力的助推,包括政府的政策支援、對口援助地區的支援以及包括央企在內的有關企業的支援,而鄉村振興更多地將強調內生機制。儘管政策精神強調,扶開工送一程,但外力支援總有退出的時候,鄉村地區的發展根本上還是著眼于自生能力的提高、産業基礎的培育、持續發展機制的構建,包括消費能力的引進來和産品供給的走出去,前者如鄉村旅遊的發展,後者如農村電商的壯大。

如果説脫貧攻堅解決的是鄉村的“溫飽”問題,那鄉村振興要解決的就是“小康”“現代化”的問題,前者解決的是“吃飽穿暖”問題,後者解決的“錦衣美食”的問題。從脫貧攻堅到鄉村振興的變化,其實是從“有沒有”到“好不好”的轉變,是高品質發展的重要體現和要求。

品牌、效益、連接、創新、特色、文化、科技等將是未來鄉村旅遊機遇和挑戰思考中無法繞開的關鍵詞。

目前,鄉村旅遊的市場規模大致能佔到我國出遊人次的一半甚至更高,但總體來看,消費水準還有待提高,鄉村旅遊的總收入跟總規模還不太匹配,每人平均消費水準還比較低。當然,不同區域、不同區位的鄉村旅遊發展層次不一。由於有強勁的消費需求和龐大的市場規模作為依託,東部地區的鄉村旅遊、城郊鄉村的旅遊發展水準總體較高,供給創新性、品質化、市場化程度較高,處於引領性地位。

此外,鄉村旅遊的好産品主要還是以民宿等業態為代表(對民宿在整個鄉村振興中的定位也需要進一步優化認識),對鄉村空間價值的挖掘,鄉村空間的場景價值還沒有得到充分釋放。鄉村旅遊的土地供給還有不少障礙,契約精神還有待提高,人才供給保障和持續發展機制還需要不斷摸索。

鄉村振興,任重道遠

當然,鄉村振興不是城裏人的懷念,不是鄉村生活的回歸,而是鄉村社會的進化;不是要呈現標本,不是一味的鄉村保護,不是提供場景,更不是消費陪襯,而是要創造舞臺,要釋放空間價值。

因此,要深刻地認識到鄉村是一個整體,而不是可以挑挑揀揀的作品,不能只看到鄉村的美,鄉村並不都是美好的,並不是所有鄉村都是意象中的世界和意向中的鄉愁朦朧;要清醒地認識到,鄉村不都是美麗如畫,鄉村不都是人文薈萃,鄉村還有殘酷的現實和發展上的欠賬,鄉村振興的道路不會輕鬆平坦。

所以,我們看到今年一號文件中專門指出,“民族要復興,鄉村必振興”“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依然在農村”。

共同期待鄉村更美好的未來。

(作者:厲新建 係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教授,中國社會科學院旅遊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